杨 健
(湖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南 长沙 410000)
在临床上,肩袖损伤与肩周炎虽然同为肩部疾病,但这两种疾病属于不同类型的疾病,在其病因、临床症状以及活动障碍程度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在临床中也存在难以鉴别或难以诊断这两种疾病的情况[1]。而据相关研究数据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手段可用于鉴别肩袖损伤及肩周炎[2]。因此,旨在探讨MRI检查在肩袖损伤及肩周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所收治的肩袖损伤及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5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肩袖损伤及肩周炎共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为24~67岁,平均年龄为(31.46±2.57)岁。所有患者均已接受肩关节镜手术。
纳入标准:(1)依从性较好者;(2)身体未带有心脏起搏器或动脉瘤夹者;(3)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完整者;(4)身上无金属异物植入或金属假体者。
排除标准:(1)既往有造影剂过敏史者;(2)早期妊娠者;(3)癫痫症状者;(4)幽闭恐惧症者。
采用Siemens 3.0 T Trio为检查仪器,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金属异物,患者取仰卧位,掌心向上,头先进,选用关节表面线圈,定位中心对准肱骨头,常规扫描轴位、冠状位、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扫描范围包括整个病变部位。
由两名以上的影像诊断医生对MRI图像加以分析讨论及诊断,并以患者关节镜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115例肩袖损伤及肩周炎患者中,经关节镜手术诊断肩袖损伤患者65例,肩周炎患者50例。
2.2.1 肩袖损伤:根据在MRI检查中的表现可分为I级~III级,I级患者21例,主要表现为在T1WI或PDWI序列扫描中可见冈上肌肌腱内出现线性或散在的高信号,尤其是在质子加权时呈中等信号,且图像较为清晰;II级患者23例,的主要表现为在T1WI或PDWI序列上呈高信号以及肩袖变细;III级患者21例,主要表现为在T2WI序列上呈高信号,可见肌腱连续性中断。
2.2.2 肩周炎:肩关节出现积液的患者在MRI检查中T1WI、T2WI压脂序列上呈高信号;14例患者伴有炎症或水肿等表现,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成片的高信号;而11例患者肩部周围肌肉及肌腱因慢性劳损存在出血等情况,T1WI中则呈高信号,T2WI中呈低信号。
2.2.3 MRI诊断与关节镜诊断结果的比较 以患者关节镜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在65例肩袖损伤患者中,经MRI检查诊断肩袖损伤患者55例,诊断符合率为84.62%;在50例肩周炎患者中,经MRI检查诊断肩周炎患者35例,诊断符合率为70.00%,详情见表1。
表1 肩袖损伤及肩周炎患者MRI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肩袖主要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以及小圆肌所组成。而肩袖损伤指的是这四条肌腱受到撞击、损伤或退变,造成的冈上肌腱撕裂或肩胛下肌腱撕裂等状况,且这种撕裂会随着时间延长而越来越严重,继而出现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现象[3]。肩袖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或肩关节部位肿胀等[4]。据相关文献报道称,肩袖损伤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上升,例如,对于50岁左右人群而言,其肩袖损伤的发病率为10%,则60岁可能为30%[5]。
肩周炎属于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关节囊粘连、肩关节难以活动等现象,所以,在临床中亦称之为粘连性关节囊炎[6]。据流行病学显示,该病主要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且女性发病率较高于男性,左肩发病率较高于右肩。此外,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是提高肩周炎患病率的危险因素[7]。由于在CT检查中无法显示关节是否粘连等状况,所以,临床中常以超声或者MRI作为检查肩周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且MRI不仅可以显示出滑膜肥厚以及关节腔粘连等状况,同时可以显出腋隐窝及喙肱韧带,从而可观察其是否发生变性、粘连、炎症以及边界欠清等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作为影像学诊断的评估标准[8]。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肩袖损伤及肩周炎患者的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并以患者关节镜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显示,在65例肩袖损伤患者中,经MRI检查诊断肩袖损伤患者55例,诊断符合率为84.62%;在50例肩周炎患者中,经MRI检查诊断肩周炎患者35例,诊断符合率为70.00%,此研究结果与张沁[9]等学者在磁共振成像在肩关节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文献中所报道的相似,提示MRI在诊断肩袖损伤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MRI检查可适用于鉴别诊断肩袖损伤及肩周炎,其诊断价值相对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