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宏凯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拥有举世闻名的亚洲艺术藏品,被誉为东西文化交融的殿堂,是海外中国艺术品鉴藏和艺术史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查尔斯·朗·弗利尔(1854 1919)是美国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1915年,他将自己全部的9470件艺术品捐赠给美国国家博物馆,并出资修建了主要收藏亚洲艺术品的弗利尔美术馆。弗利尔捐赠的藏品中有3400多件为中国艺术品,绘画则达1255件,包括佛教绘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人物画等。如今在弗利尔美术馆的藏品中,中国猫题材绘画有8幅,即南宋梁楷《蜂蝶戏猫图卷》,明代佚名《双猫衔鹊图》,清代佚名《牡丹睡猫图》,八大山人《艾虎图》,现代齐白石《睡猫图》,章可《白猫图》,另外明代《婴戏图》、清代木版画《庭院人物图》也有猫的形象。
中国古代猫题材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可追溯到唐代。《宣和画谱》记载,唐玄宗时画家韦无忝擅长画猫,北宋御府藏有韦无忝《山石戏猫图》《葵花戏猫图》和《戏猫图》。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唐代敦煌壁画《猫的神灵》,发现于敦煌千佛洞17号洞,纸质水墨设色,叶子画形式,正面和反面描绘了鹿、猫、乌鸦和公鸡神灵的动物形象,其中有两张猫神绘画,上有汉文和契丹文的铭文。唐末五代时期,中国猫题材绘画成为中国花鸟画中的一个门类。《宣和画谱》将绘画作品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个门类,猫画则属于“畜兽门”。宋代是中国猫题材绘画创作非常繁盛的朝代,仅《宣和画谱》所载晚唐五代至宋代的猫画就有62幅之多,远超描绘狮虎、犬羊等动物的作品数量,是对北宋以前猫画最全面的收藏著录。明清两代,猫文化融入各种艺术品的创作中,《耄耋图》之类的猫题材绘画成为风尚。历代传世的猫画主要收藏于宫廷内府,《石渠宝笈》等宫廷书画著录文献都有猫画的记载,仅以1931年故宫博物院《南迁书画草目》为例,共著录宋徽宗、易元吉、王庭筠、钱选、明宣宗、商喜、陶成、沈振麟等16幅猫画作品。近代著名书画收藏家吴湖帆曾专题收藏古代猫画达几十幅,现今中国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有古今猫画收藏。
笔者曾对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所藏中国古代猫题材艺术品做过检索,涉及绘画、玉雕、鼻烟壶、砚石、漆器、刺绣等诸多门类,其中猫题材绘画的数量约有60件。初步研究表明,海外博物馆和美术馆重视中国猫题材绘画的收藏,美国、日本和英国主要的亚洲艺术品博物馆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猫艺术藏品系列。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家博物馆史密斯博物学会,各州立美术馆和大学艺术博物馆都有相关的收藏,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和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藏品研究价值最高,比如,波士顿美术馆藏五代南唐周文矩(款)《狸奴婴戏图团扇》,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宋徽宗《猫犬相戏图》和元代陈琳(款)《猫蝶图》,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梁楷的《蜂蝶戏猫图卷》等。明清时期的猫画作品数量最多,许多婴戏图、仕女图、春宫图和年画中也有对猫形象的描绘。海外博物馆中,弗利尔美术馆的猫画藏品数量最多,品质极高,弥补了国内藏品的空白,对研究中国猫题材绘画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梁楷的《蜂蝶戏猫图卷》(图1)是极具价值的藏品之一。《蜂蝶戏猫图卷》编号F1909.214,绢本设色,33.2cmh 185.4cm,1909年弗利尔购于北京琉璃厂富润轩。富润轩专门经营古代书画古玩店,店主叫张子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开业。1909年,弗利尔在富润轩还购买了元代赵雍《玉洞群仙图》(编号F1909.213)和一块地毯(编号F1909.407)。《蜂蝶戏猫图卷》描绘了绿草石坡、野花翠竹,蜂蝶飞舞,六只各色猫或嬉戏追逐,或仰首扑蝶,或伏身窥蜂,画面精彩纷呈,造型生动传神。图中所绘之猫皆是名贵品种,两只纯黄色猫,色呈金褐色,四足及尾皆白,《猫谱》记载“金丝褐色猫最威豪”,名叫“踏雪寻梅”。余下四只猫皆是白猫,一只纯白猫、两只黑斑白猫和一只黄斑白猫。黑斑白猫头身带黑斑,尾为黑色,名为“挂印拖枪”。中国古代猫画中绘制长卷的作品极为稀见,《书画见闻录》记载,明宣宗绘有《宫猫图卷》,“绢本,高九寸三分,长五尺四寸二分,设色,猫七头,其状不同,神情各异,又蜂二,落果三,猫看蜂蹴果”。海外博物馆对中国绘画名称的著录都很简单直接,弗利尔美术馆称此图为Cat and flowers(《猫和花卉》)。此图卷绘有六猫、两蝶一蜂和山石花竹,按《宣和画谱》的写法,应称其为《蜂蝶戏猫图卷》。
《蜂蝶戏猫图卷》款识“嘉泰三年秋七月画院待诏梁楷制”,钤印为“敬仲”。梁楷为南宋著名画家,生卒年不详,事迹亦甚简略。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记载:“梁楷,东平相义之后,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年画院待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伏,但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从史料和现存梁楷作品来判断,梁楷的绘画风格以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 1204)任南宋画院待诏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画风基本上沿袭南宋院体绘画的风格,用笔细腻,赋色华丽,即所谓的“精妙之笔”,而非减笔。上海博物馆藏梁楷《八高僧故事图》证明对梁楷早期画风的推测。《南宋院画录》记载:“梁楷《花溪幽禽图》,精妙。”说明梁楷也擅长院体风格的花鸟图。《蜂蝶戏猫图卷》与《八高僧故事图》画风相近,写实工整,造型精当,笔墨生动,沿袭了北宋以来的院体画规范,体现了梁楷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写生,表现自然真实。正如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所讲:“画畜兽者,全要停分向背,筋力精神,肉分肥圆,毛骨隐起,仍分诸物所禀动止之性。”图卷细腻地描绘园林秋色的景象,山坡绿茵间百合、木槿、雏菊盛开,六只猫儿在花石间追逐嬉戏,仰首寻找着飞舞的蜂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对猫的刻画也极其生动传神,猫的花色、嬉戏、动感、神情等描绘得惟妙惟肖,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代李迪《狸奴小影》、宋人《戏猫图》等相媲美。梁楷离开南宋画院后,画风骤变,用笔“皆草草,谓之减笔”,用飘逸简洁的笔墨、写意的手法来描绘人物景物,被人称为“梁疯子”。现存梁楷作品《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都是这种自由挥洒、充满禅味的“减笔”之作。
宋代绘画常无作者的款识,图卷上“嘉泰三年秋七月画院待诏梁楷制”为元代柯九思所题,有钤印“敬仲”。柯九思(1290 1343),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图上有多方鉴藏印,除两方难以辨识外,共有揭徯斯印、灌园人、陆氏季道、云林、南村、墨林生、子京父印、平生真赏、王文治、曾经沧海等,表明此图卷曾经元明清三代名家的赏鉴、题跋、钤印和收藏。卷末有元代揭徯斯,元末明初陆行直、倪瓒和清代王文治的题跋。跋文如下:
南宋画院待诏梁楷,东平相义之后,与刘松年齐名,善画山水人物、花竹翎毛,尤精于猫,不亚何尊师。此卷特其游戏之作。若得气以充之,决非缣素间所畜物也。至正二年仲夏,翰林学士揭徯斯识。
风微日暖园林静,凝却星眸捕鼠心。捷爪利牙身最健,铄香丛里弄花阴。吴郡陆行直谨题。
梁楷精于画猫,为当代绝技,世不多觏。此卷旧藏王禧伯家,近吾友赵仲穆从浙中获此,爱如拱璧。余偶过得观,爰附名于骥尾。是岁孟冬六日记。东海倪瓒。
王孙池馆闭朱扉,中酒心期燕未归。独有狸奴闲趁蝶,一坪芳草向斜晖。乾隆三十三年岁次戊子秋九月,家绍庭弟出所藏南宋梁楷画卷见示因题,文治。
图卷上的题跋、钤印反咉此图卷的传承情况,涉及众多元明清三代的名家。揭徯斯(1274 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元代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倪瓒(1301 1374),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陆元直(1275 1349后),字季道,又字辅之,号壶天,湖天居士,江苏吴江人,工诗词,善绘事,好收藏,曾收藏钟繇《荐季直表》等珍品,现存赵孟頫《水村图》、黄公望《丹崖玉树图》、倪瓒《墨竹图》都曾经陆氏赏鉴,有其题跋或钤印。“南村”印应属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1329 约1412)。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今浙江台州)人。“灌园人”印为元末明初画家马琬的鉴藏印。马琬(?—1378),字文璧,号鲁钝生、灌园人,江苏泰淮人,曾任抚州知府,诗书画时号“三绝”,与倪瓒、王蒙、张雨、郯韶等人宴游唱和。倪瓒题跋中言此图卷原藏于王禧伯,后由赵仲穆于浙江获得,珍爱异常,倪瓒在赵仲穆家得观此图。王禧伯即王曼庆(一作王万庆),金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王庭筠之子,《图绘宝鉴》卷四记载:“王曼庆,字禧伯,号澹游。善墨竹,树石绝佳。亦能山水,然不迨墨竹。官至行省左右司郎中。”赵仲穆则是赵孟頫之次子赵雍。赵雍(1291 1361),字仲穆,浙江湖州人,书画承袭家学,擅山水、人物、鞍马,多收藏,善鉴赏。元代江南文人雅集盛行,诗文唱和,书画鉴赏题跋成为文人群体交往的重要方式。元末时,倪瓒、赵雍、马琬、柯九思、王蒙等人都参与在中国艺术史上显耀一时的“玉山雅集”,有着广泛的交流。从题跋的时间和内容上推测,梁楷《蜂蝶戏猫图卷》旧藏于王曼庆,后归属赵雍,揭徯斯、陆行直和倪瓒题跋同在至正二年(1342)。王文治题画诗见其诗集《梦楼诗集》卷十《归人集》。《归人集》所收录诗篇正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王文治自云南返回丹徒期间的诗文,这与题跋所署时间相吻合,只惜所言“绍庭弟”尚不知何许人也。
图1 [南宋]梁楷 蜂蝶戏猫图卷 33.2cm×185.4cm 绢本设色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图卷是否是梁楷真迹,弗利尔美术馆并无专门的考证。弗利尔重视对中国早期绘画的收藏,1909年他在北京琉璃厂购买的199件作品中,曾认为大多数是宋元时期的画作,后经许多专家鉴定,以明清时期的作品居多。弗利尔美术馆共藏有6幅著录为梁楷的画作,如《道教神仙图》《寒雪立翁图》《牧牛图》等,弗利尔美术馆在多数梁楷画作上注明“传”字,而此图卷则没有。此图卷虽不见于历代书画收藏目录,揭徯斯《揭文安公文集》、倪瓒《清閟阁集》等文集亦未检得与此图有关的史料,但流传有序,有众多名家的题跋、钤印,绘画风格与宋人风格相近,可推断为梁楷的早期作品。
明清时期,宋画真品已成珍稀之物,坊间多有临摹宋代院体绘画作品,所以博物馆中多见明清佚名的猫画,风格极似宋人作品,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明代《蜀葵猫图》《狸奴芭蕉图》,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藏明代《金盏花猫图》等。这些佚名猫画多为绢本设色,造型严谨,写物传神,格调精妙,流传至今已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弗利尔美术馆藏有两幅精美的佚名猫画,第一幅《牡丹睡猫图》,编号F1909.245,弗利尔1909年购于北京琉璃厂论古斋(Loon Gusai,Beijing to 1909)。论古斋是琉璃厂经营古代书画的名铺,开业于同治元年(1862),历经萧秉彝、萧维邦、萧云章、萧少云四代,至1942年歇业。1909年弗利尔到琉璃厂时,论古斋的主人正是一代书画鉴定名家萧维邦。萧维邦,字勋臣,善书画,精鉴定,与许多收藏家关系密切。1909年,弗利尔从论古斋购买了120件书画。《牡丹睡猫图》为小幅册页,绢本设色,21.1cmh 20.6cm,画面左上角有一方“诚府珍赏”的鉴藏印(图2)。“诚府珍赏”是清康熙三子诚亲王胤祉的鉴藏印,说明此画曾入藏诚亲王府。画面描绘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和两株盛开的牡月花,花下酣睡着一只白猫,曲盘的黑尾恰与头顶的黑花相呼应,正是《猫谱》所说的名贵猫品“鞭打绣球”。中国猫画传统题材中多以牡丹和睡猫入画,《宣和画谱》中著录了13幅黄荃、黄居宝、黄居寀、徐熙、赵昌、崔白所画的《牡丹戏猫图》《牡丹雀猫图》和《牡丹猫图》。牡丹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象征着富贵吉祥。南宋诗人杨万里写有一首咏牡丹猫图诗,诗曰:“暄风暖景政春迟,开尽好花人未知。轮与狸奴得春色,牡丹香里弄双儿。”诗中的牡丹猫图是黄庭坚所画的扇面。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富贵花狸图轴》,绘牡丹花丛,花下一黑白花狸,抬头相望,两眼灼灼有神。猫用焦墨浅粉,皮毛纤细有力。《牡丹睡猫图》与之相较,一动一静,有异曲同工之妙。牡丹睡猫主题与佛教思想有关,禅宗中有“牡丹花下睡猫儿”的典故。佛家认为富贵之花牡丹为世间色相,牡丹花下的睡猫不为眼前的色相所动,或睡,或眯着双眼,代表着对一切的无心无念。《五灯会元》卷二十记载,南宋时,僧人问灵岩寺了性禅师“如何是独露身”,禅师回答了一句名言:“牡丹花下睡猫儿。”“独露身”的意思是指在现象幻化中追求本体(真如)的真谛,了性禅师的回答说明禅修的终极境界在于“无心合道”,像午间牡丹花下睡猫儿一样,放下杂念和执着,不惑于物,不迷于相,即心是佛,无心是道。古代画家常绘牡丹、睡猫,同样也蕴含着超脱与凝思的禅学味道。
第二幅《双猫衔鹊图》(图3),编号F1911.2 81,绢本设色,立轴,尺幅较大,192.5cmh 96.3cm。此图绘溪水岸石,芙蓉花、萱兰和茂竹,有两只狮子猫分踞山石上下。山石下溪岸边,黄尾白猫刚刚扑到一只鹊鸟,衔在口中;山石上的黑斑花猫则凝视着眼前的一切,一只鹊鸟受到了惊吓,惊慌飞至空中,远处竹枝上的鹊鸟还在迟疑,画家的笔墨重现了自然界猫与鹊鸟之间的故事。这幅《双猫衔鹊图》的绘画风格极具宋代院体绘画的特点,造型精准,勾染凝练,狮子猫蓬松柔软的皮毛用白粉、赭墨色线条笔笔描绘,有条不紊。猫捕鹊的瞬间,眼睛圆睁,扑伏向前,尾巴高翘,两爪紧紧抓住拼命挣脱的鹊鸟,神情与姿态的刻画精确传神。图中所传递的艺术精神与南宋李迪《枫鹰雉鸡图》、佚名《芦雁图》所表现的绘画风格一脉相承。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著录此图为明代作品,为明人仿宋代院体画作,是现存中国古代猫画中的精品。
弗利尔美术馆1923年向公众开放,与亚瑟·M.赛克勒博物馆合称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此后的弗利尔美术馆继承弗利尔的收藏思想,不断扩大新的收藏,开始收藏中国近现代画家的作品。王方宇(1913 1997)是著名的华裔书画收藏家,以收藏齐白石画作起家。20世纪50年代,他从张大千手中购得一批八大山人作品,从此便致力于八大山人作品的收藏和研究。王方宇先生去世后,家人于1998年将100多件八大山人和齐白石作品捐赠给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其中八大山人《艾虎图》和齐白石《睡猫图》两件作品同样是弗利尔美术馆的重要藏品,对八大山人和齐白石的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图2 佚名 牡丹睡猫图 21.1cm×20.6cm 绢本设色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钤印:诚府珍赏(朱)
八大山人《艾虎图》(图4),编号F1998.49,164cmh 90.6cm,款识为:“己卯端午(阳?)日写,八大山人。”钤印:八大山人、可园和遥属。己卯年即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此年八大山人74岁。“遥属”印是八大山人在1696年71岁时开始使用的印章。《卧猫图》有鉴藏印11方,吴湖帆和张大千各有5方。吴湖帆有丑簃书画、梅景书屋秘笈、吴湖帆珍藏印、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湖帆静淑珍藏画猫,张大千有张爰私印、大风堂珍藏印、千秋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和大风堂渐江髠残雪个著墨缘。最后一方是王方宇先生“方慧共赏”印。从鉴藏印可知《卧猫图》的收藏经历,原属吴湖帆旧藏,后归张大千,由王方宇先生收藏并捐赠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此图的英文名为Crouching Cat(《蹲伏的猫》),在中国收藏家的著录中称为《艾虎图》。画面绘山石秋花,一只白猫缩颈拱背,蹲伏于山石上,全神贯注地盯着对面山石摇动的花草,呈跃跃欲试的俯冲之状,笔墨简约生动,自然天成。八大山人一生画了许多猫石图,大都用笔极其简洁,构图疏阔,造型夸张奇趣,图中除一石、一猫,另无他物,猫几乎都做睡状,如《安晚册》之九《猫》、《花鸟屏》之三《猫石》等。《艾虎图》属于八大山人晚年作品,较之早期同题材作品多了对物体细节的描绘,猫的形象更加写实,花草山石已不是简约的线条,没骨画法的运用使笔墨更加润泽,反映八大山人从中年到晚年心境的变化,以及画风从怪诞晦涩到宁静平和的转变,是研究八大山人思想与绘画风格变化的重要作品之一。
齐白石《睡猫图》编号F 1 9 9 8.7 4,131cmh 28.1cm。齐白石擅长画猫,但传世的猫画并不多,此图作于1939年,是齐白石送给好友徐悲鸿的精品之作。齐白石与徐悲鸿在追求中国画的改革和艺术创新上结成肝胆相照的忘年知己,齐白石曾说“知我者徐君也”,有“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的诗句,表述了对徐悲鸿的感激之情。齐白石殚精竭虑地为徐悲鸿绘成此图,并题长跋记述其心境,题跋云:“前年为猫写照,自存之。至己卯,悲鸿先生以书求予精品画作,无法为报,只好闭门。越数日,蓄其精神,画成数幅,无一自信者。因追思:学诗先学李义山先生,搜书翻典,左右堆书如獭祭,诗成或可观,非不能也。唯有作画,若不偷窃前人,有心为好,反腹枵手拙,要于纸上求一笔可观者,实不能也。方检此旧作,远寄知己悲公桂林。齐白石璜惭愧。”《睡猫图》的草稿原件现藏北京画院,一件作品的成作与草稿分别海内外,成为研究齐白石艺术史的重要史料。1990年,弗利尔美术馆收藏中国现代画家章可《白猫图》。章可(1910 1986),字受之,是民国名人章士钊长子,自幼学习油画、素描等,1930年入柏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后入罗马皇家美术学院深造,绘画技法与理论造诣都很高。弗利尔美术馆所藏明代佚名《婴戏图》和清代木版画《庭院人物图》也都有猫的形象,反映了古代生活中人们对猫的畜养与宠爱。
艺术品收藏与文化史、艺术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长河奔流而去,古代社会生活的场景重现和精神世界的体验感悟有赖于历史传承下来的艺术品。猫题材绘画虽然只是古代艺术品中的沧海一粟,但确能够以微知著,了解和追寻古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社会风俗的传承和人们情感寄托与精神世界,研究与诠释艺术发展的历程。步入弗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品的宏大殿堂,为中国艺术的瑰丽绚烂而震撼,为博大精深的东方精神而骄傲。赏鉴研究弗利尔美术馆所藏古今猫画,体会猫的优美与趣味,相知古人对宠物的精神需求,感叹艺术家的创造力。弗利尔在一百多年前对中国艺术品的收藏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悠久灿烂艺术和文化的窗口,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些精美绝伦的中国艺术品能更全面地揭示这个高度发达文明古国的艺术天赋。”
图3 [明] 双猫衔鹊图轴 192.5cm×96.3cm 绢本设色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4 [清]八大山人 艾虎图轴 164cm×90.6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款识:己卯端阳日写,八大山人。钤印:八大山人(白) 可园(朱) 遥属(白)
[宋]佚名 五猫图轴 153cm×73cm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宋]佚名 写生四段图页(之一) 9.3cm×16.6cm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宋]佚名 写生四段图页(之二) 9.3cm×16.6cm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