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2020-09-16 06:44王晓艳尹宁波
计算机与网络 2020年15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信息技术

王晓艳 尹宁波

1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领域的革命。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8年,教育部又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

后疫情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趋势。思政课要顺应这一潮流,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新时代推動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②推动思政课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深度融合;③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影像等功能于一体,具有生动、直观和形象等特点,已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教学实践之中。然而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有很大不同,既具有理论性,同时还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作为手段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资源,从而在内容上实现信息技术促进育人目的;②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触发教学模式和手段革新,促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生动而富有成效。

围绕思政课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学在资源的选择上也必须坚持价值引领,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特别是优秀的教学资源共享。在这次新新冠状病毒疫情中,信息技术为高校思政课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为了高质量供给课程网络资源,教育部协调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将设置的优质思政课在线课程上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课平台”,供高校学生优先选用学习。这些优秀的教学成果保证了思政课正常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采集丰富的教学素材,特别是生活素材,扩充思政课的教学空间,拉近思政课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实现教学目标。疫情期间各高校思政课网上课堂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技术手段,采用送文字视频材料等方式,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

信息技术可以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育人效果。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强的特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利用信息技术的直播、采访互动、虚拟仿真等功能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东南大学利用网络直播技术,直接连线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重症ICU病房,让学生们在网络中走近战“疫”红区ICU。在视频中学生们观看医护人员们对新冠肺炎疫情患者进行细心的治疗和照顾情况。在直播中,学生们还对国家医疗救援队队员进行在线采访和互动,分享了医护人员的战疫心得和救死扶伤的信仰使命。直播结束后,学生们还就一些热点话题在朋友圈、QQ空间中进行了深入探讨。亲和、真实、感动是学生对精彩直播的直接感受。正是由于网络直播具有现实感和交互性强等特点,抗疫现场直播使他们可知可感、可亲可信,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领会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情感得到升华。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也开始在思政课教学中得到应用,它能让学生身临虚拟化的实验场景,满足学生多维度的学习需求。

3推动思政课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教学手法过于简单、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用单纯的灌输和“填鸭式”的办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生很难真正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网络化教学应运而生并日益普及。网络教学是在一定教学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师、生、媒体等多边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学习的跨时空性、交互性和针对性等优点。

如何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加强网络教学,实现思政课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效融合,使之富有时代活力、更好地立德树人?这既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思政课的特殊性质以及大学生思维认知特点,也需要我们遵循网络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是2种教学模式能否有效融合的关键。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促进思政课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深度融合,最终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是由各种教学因素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顶层设计时,必须全面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围绕课程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内容、核心内容与拓展内容3个层次,并按不同维度设置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内容。对于基础内容和拓展内容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直观生动的优势开展线上教学。由学生为主体,在课前自学完成。核心内容则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由于网络教学迁移了一部分原本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有利于教师将工作重心由原来的理论灌输更多地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此外,课后还可以通过发布作业和考试以及个性化线上辅导等加强学生的消化吸收。课前注重引领,课中强调理解和领会,课后则强调消化。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机融合打通教学过程中课内课外、课前课中课后,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全程覆盖。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便捷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等优势,通过限时答题、弹幕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度,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过程管理,从而将精准教学与科学评价相统一,最终形成网上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高效新型课堂。

4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参与的活动,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体系中的“双主体”。近年来,作为辅助手段的思政课网络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主体性缺失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后疫情时代的思政课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建立一种新型的“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彰显要相互结合,而不能偏废其一。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师的主导性直接决定了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即便在疫情期间课堂教学暂时缺失的情况下,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同样不能缺位。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地位首先表现在他是学生的思想引路人。思政课教师除了应具备深厚的理论水平,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为学生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价值选择,同时更要在言行举止中感染学生,担负起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重任。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对教学设计的主导性安排上。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他们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思政课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引者。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又要尊重大学生的成长特点来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符合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特别是将基本理论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在一起,解决他们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思想困惑,引发他们的思想共鸣,让思政课更有高度和温度。在教学形式上要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实现由教师单纯讲授向师生互动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5结束语

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统一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形成紧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高校思政课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信息技术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