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园园 于雪
摘要:地摊经济由来已久,作为一种常见的民间经济模式,它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一方面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和选择。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影响市容、污染环境、堵塞交通等。随着创建文明城市的有序推进,各个城市的地摊经济逐渐被取缔。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带来了较大范围的失业和消费低迷问题,因此,在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重新思考“地摊经济”的“放与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疫情防控 地摊经济 夜间经济 发展对策
一、引言
是否解禁“地摊经济”曾经是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该话题前段时间又掀起热议浪潮,起因在于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中央文明办明确要求,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将不再作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此外,今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指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可以说,目前“地摊经济”的松绑主要缘自疫情影响。
2020年到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春节安排,为此,国家采取了坚实有力的防控措施,效果显著,但这也导致很多小商贩、农民工没了生计来源,失业问题突出,此外,严格的“宅家”防控措施也给居民的消费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线上消费和“宅家”消费受到追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消费大幅度缩减,国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国外疫情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国家对疫情防控的措施不会减也不能减。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既要解决失业人群的就业问题,又要拉动群众消费、促进经济复苏,恢复发展“地摊经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地摊经济”由来已久,但由于其存在着影响市容、污染环境以及堵塞交通等显著问题,我国曾经为了创建文明城市对其进行了严格管控,甚至部分城市坚决取缔。那么,此次要放松管制,肯定不能放任不管,要做到合理引导、科学管理,引入“数字化赋能、智能化管控”,从而让“地摊经济”焕发新活力,既能解决就业问题,又能拉动民间消费的积极性,同时作为“夜间经济”的一种典型模式,有效发挥其引领新消费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二、发展“地摊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问题
地摊经济作为一种常见的民间经济模式,它的经营主体主要是下岗职工、无业人员、进城农民等低收入群体,他们缺乏一技之长,就业能力较弱,同时也是疫情防控背景下受影响较大的一类群体,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这种经营模式主要因为其门槛低、风险小、见效快,因此,如果恢复发展“地摊经济”,对于该类群体来说确实是一大福音,能够有效解决其就业问题。
(二)有利于刺激社会公众的消费积极性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杨雄曾指出:“目前,我国城市管理的理念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这体现在单纯的追求城市管理的洁净、整齐,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这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没有考虑到老百姓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也没有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地摊商品通常价格低廉,市民往往能够挑选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所以广受市民喜爱,在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社会公众消费热情下降,如果恢复发展“地摊经济”,对于满足百姓多层次的消费需要,提振居民消费,效果显著。
(三)有利于推动“夜间经济”新模式探索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提出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原因在于工薪阶层大多数都是白天上班没有时间消费,只有晚上下班后才有时间,所以发展“夜间经济”符合社会需要和基本国情。“夜间经济”以消费和娱乐为主,而“地摊经济”则是发展“夜间经济”的一种典型经济模式,如果在采取一系列管控措施下,有序恢复“地摊经济”,将对拉动夜间消费发挥显著的刺激作用。
(四)有利于激发“创新创业”的創业热情
“地摊经济”的存在固然有其弊端,但也有非常多的好处,在国家倡导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地摊创业门槛低、风险小、见效快,比如有一些地摊上推出的小吃创意,能够得到非常快的效果反馈,而且现在很多青年创业群体也开始加入“摆地摊”的行列,不一定是迫于生计,可能是作为副业,或者是创业的试探,所以引导地摊经济规范发展,能够有效激励青年群体的创业热情,为培养好的创新产品提供土壤和平台。
(五)有利于塑造独特的城市街头文化
国外很多国家允许“地摊经济”的存在,比如韩国的“道路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近些年在北京、上海等地涌现的“创意市集”也体现了这种带有地方特色的休闲文化,既能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到地方独特的人文景观,又能提供一个呈现群众文化的平台。因此,合理规范的“地摊经济”不仅仅是国家社会“保民生”的需要,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三、发展“地摊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污染环境,影响市容
过去的“地摊经济”缺乏有序的管理,通常只是收取一份“出摊费”就不加以干涉,而且由于摆摊人员的素质问题,乱丢、乱扔垃圾问题突出,导致摆摊集中的街道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市容,同时,“地摊经济”带来的噪音也会给附近居民带来困扰,阻碍文明城市的建设。
(二)地点随机,堵塞交通
过去地摊摊主通常选择人流量比较多的街道来摆地摊,比如景区、学校门口、小区门口、街道两旁等,既随机又集中,导致部分路段部分时间段出现交通堵塞,比如学生放学时、上下班高峰时等,影响公共交通通行,致使市民反感情绪激增。
(三)假冒伪劣,维权困难
虽然地摊货价格低廉,但是很多商品的质量不过关,假冒伪劣问题突出,并且消费者购买之后发现质量问题无法维权,因为可能第二天就找不到摊主了,即使找到可能也不予退换,致使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缺乏约束,不加规范
过去的“地摊经济”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由于取缔政策倾向突出,致使各个地方的城管和摊主之间的矛盾突出,甚至出现过多起冲突事件,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治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既没有成文的制度约束,也没有规范的文件条款,而是一味的封杀,带来的只能是矛盾升级、失业增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四、规范发展“地摊经济”的对策建议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如何规范发展“地摊经济”,解决上文中提出的突出问题,必须要慎重,不能操之过急,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规范。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制度规范
要加强长远规划与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对“地摊经济”进行升级改造,把“地摊经济”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文明条约,加强精细化管理设计,细化标准,完善举措,落实摊前“三包责任制”,各摊点自备“封闭垃圾桶”,缴纳“摊位费”和“卫生押金”,对于卫生达标的可退还押金,倒逼经营者注重公共卫生,提高健康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而有效发挥其解决部分群体就业、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作用。
(二)实施许可證制,授予合法身份
实施“许可证”制度,对于计划摆地摊的商贩要提前向政府申请“准入许可证”,并且进行核酸检测,要在摊位前进行许可证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展示,一方面授予地摊主合法的经营身份,便于政府把控摊位数量、经营品目、商品质量等,另一方面便于消费者了解摊主身份,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合理规划摊位,避免影响交通
恢复发展“地摊经济”不能占用消防通道和盲道,必须选择适合出摊的街道,合理规划摆摊的数量和摊位,规定具体的出摊时间,比如早5:30-7:30和晚7:00-10:00等,收取适当的管理费用,比如一个摊位收10元,该费用主要用于秩序管控和卫生治理,实施“三位一体”机制,即设置一位城管、一位交警和一位清洁工负责管理一个地摊片区,专门解决摆地摊可能出现的交通和环境问题。
(四)加强质量管控,畅通维权渠道
把好“地摊经济”的商品质量关,做到产品可追溯、摊主可追溯,比如在商贩申请摊位许可证的时候,申明所经营的商品种类、进货渠道、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适当的退换货机制等,开通地摊经济维权电话,接受消费者投诉和维权,对于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摊主一律撤销许可证和经营摊位,对于经营不规范的商贩进行约谈,限期整改等。
(五)智能引导监督,开创新型地摊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地摊经济”恢复发展也要架上“互联网”这架马车,通过“数字化赋能、智能化管控”,实现“地摊经济”焕发新活力。比如,通过线上方式申请许可证,在线提交经营相关的各项信息资料,审核通过后授予许可证,但每天出摊亦要单独申请摊位,缴纳10元摊位费,此外,收付款也利用支付宝、微信等扫码进行,后台进行数据监控,达到缴税标准的也会进行缴税提示,也可由平台代缴税款,在线平台也可开通投诉渠道,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也在线实时投诉,如此以来,原来属于“灰色经济”的“地摊经济”步入合法经营轨道,一举一动都受到监督和引导,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地摊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恢复发展“地摊经济”是必要的,既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又能刺激居民消费,为百姓带来较大便利,同时也是发展“夜间经济”的一个有益探索。但是如何恢复,还有待社会各界广泛发力,一起监督规范,通过合理引导和科学管理,为“地摊经济”有序发展开创新管理模式。
责任编辑:张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