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过数千年岁月的传世之美

2020-09-16 06:36钱雪娇
优雅 2020年8期
关键词:花丝珐琅金银

钱雪娇

“工匠精神”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庄子曾言“技进乎道”,朱熹解读《论语》“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再看《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不体现了极致的匠人精神。中国古代精美绝伦的金属加工技艺:錾刻、金银错、锤鍱、点翠、烧蓝、花丝镶嵌、鎏金、掐丝、炸珠、累丝,就是最好的明证。它们经过历代兵隳、万世沧桑的轮回洗礼,屹然引领着宫廷顶尖技艺,如同沉迷于自身的癫狂舞者,用炫技中的一丝落寞,高贵里的十分华丽,亟待每份心的注视和情的赐予。

唐代银鎏金锤鍱錾刻双狮纹四出菱花形盒

锤鍱

锤鍱是晋代发明的一种雕塑技法,也是金细工艺基本技法之一,利用了金银极富延展性的特点。用锤敲打金银块,使之延伸展开呈片状,再按要求造成各种器形和纹饰。一般而言,凡隐起的器物和纹饰图案,都是经过锤鍱工艺制成的。锤鍱是我国较古老的一种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累丝

累丝工艺是有记录可查的最早的珠宝制造技术工艺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累丝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其中最贵重是金质累丝,即以纯金丝制造,其次是银质鎏金累丝,银累丝、铜鎏金累丝等。金属本是片状材质,将它们处理成花丝,再进行各项精巧的编织造型,且细节处理到极致,可见难度之大。累丝尤以其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立体累丝,最为不易。唐宋时,累丝工艺已应用在贵族妇女发饰上。元代有专门累丝工匠专业生产,明代累丝技艺已经非常高超,而清代更是累丝发展的顶峰。细腻到疯狂的累丝金属工艺,每件工艺品都金碧辉煌,奢华绝伦。

鎏金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留一层薄金附着在器物表面不脱,近代称火镀金。二里头文化三期所出铜刀刀背细纹间见有鎏金痕迹,以后历朝各代均使用鎏金技术增强器物的美感。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等为战国早期器物,可见鎏金技术已相当成熟。古时鎏金除用于器物表面外,还用来给武器镀金。现代的电镀是首饰量产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好方法,却无法替代鎏金,因为老工艺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仰。

烧蓝

烧蓝是金属制胎工艺与点蓝施色工艺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并非独立工种,而作为辅助,以点缀、装饰和增加色彩美。烧蓝的“蓝”是烧制后形成的类似低温玻璃的块料。因工艺的特殊性——只能烧制在银器表面的蓝,故而又得名烧银蓝或银珐琅。银烧蓝是以银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拿到600摄氏度炉温的高炉中烘烧。早期银烧珐琅工艺品,是由清代内务府广储司设银作生产,为皇宫贵族服务。

金银错

金银错亦称错金银,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春秋中晚期兴盛的一种精细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春秋后期至战国秦汉,青铜兵器上,已广泛使用金银错工艺。战国秦汉皇室马车的铜构件,常饰以金银错几何纹饰。河北定县三盘山汉墓出土的车伞铤既为金银错狩猎纹,是青铜金银错工艺宝库中的灿烂明珠。错金银器物的美,比纯粹的金银器深沉内敛,比纯粹的青铜又要奢华灿烂,是装饰工艺当中非常炫彩夺目的一种技法。

炸珠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起,炸珠或称金粟工艺就已出世,约在公元前九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鲁斯坎人将其发展至完美的水平。炸珠是点点的艺术,把极细小的金珠通过串联焊接制成图案的金工。而公元前一世纪,金属珠粒工艺就已经广泛应用于珠宝制作中,是金属焊接技术普遍使用之前最常见的首饰装饰手法。随着汉代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一精妙镶嵌技艺也通过曲折的路线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从此在汉唐金工中大放异彩。炸珠唐朝期间最为鼎盛,是黄金制品重要的镶嵌装饰手法,唐人形象的名其为金粟。虽名金粟,但金珠比粟米小得多,通常直径仅为1毫米左右。炸珠工艺把黄金的精细特性推向极致,但是甚耗工费力,在后来的年代里逐渐衰落,到近代几乎失传。

点翠

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将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基座上,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点翠是首饰制作中的辅助工种,起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自古以来王后的凤冠,就采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经历漫长岁月仍是鲜艳闪亮,灵动美丽。点翠工艺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戰国时期,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顶峰,晚清到民国仍然流行,后因抗战爆发才逐渐淡出视野。翠羽又分硬翠和软翠:硬翠来自翠鸟翅膀和尾部的羽毛,软翠则是选取腹颈部柔软的细毛。如今因为翠鸟的数量锐减,加之活取羽毛太过残忍。1933年,中国最后一家点翠工厂最终关闭,点翠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被烧蓝工艺取代。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又称为细金工艺,是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首先是花丝工艺,应用于不同粗细的金银细丝。其次是镶嵌工艺,将其做成各种形式的托座,再把各种宝石嵌在其中。花丝镶嵌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工艺在明清发展到极致,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制作精细,装饰亦更加繁琐复杂,不仅后宫佳丽爱不释手趋之若鹜,就连见惯了奇珍异宝的九五至尊,也抵挡不了它的魅力。2008年6月,花丝镶嵌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錾刻

錾刻是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传统金属加工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此后历朝各代均沿用。錾刻使单一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变幻的立体效果,既光彩绮丽又追求极致。錾刻使用的工具称錾子,上面有圆形、细纹、半月形等不同形状的花纹。鲜明的形态,必须经过千万次錾凿才能渐渐生成,这是金属的刚;而化錾为笔,让纹理如在纸上勾画般细腻清晰,让层次如山峦水波般延绵起伏,这是金属的柔。

掐丝

泰蓝掐丝珐琅

掐丝是景泰蓝制作中关键的装饰工序。将金银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曲屈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谓之掐丝。掐丝不仅用于宝石、金银饰上,也用于珐琅器,如掐丝珐琅器等。掐丝工艺全凭工匠的一双巧手和纯熟的技艺,掐饰出妙趣横生、神韵生动的画面,但这绝非易事。掐丝工艺几乎快成为一种被遗忘的美丽,用极细的金银丝编制而成的掐丝艺术品,代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最高水准。

猜你喜欢
花丝珐琅金银
花丝镶嵌 精密如发的非遗绝技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增密对玉米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进程的影响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弗得一窥画珐琅
德珍:画梦里千年金银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