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化名),你的甲状腺功能已经很好了,生完孩子以后要在当地医院复查。好好吃饭,听见没有,一定要规律吃饭,一天要吃两个鸡蛋羹、喝200毫升牛奶,每顿饭都要有主食、蔬菜、肉,4~5个小时吃一顿饭。午饭或者晚饭后,一小时或两小时测一次血糖。一个星期测三次,下星期来告诉我测量情况。”刘师伟正在叮嘱一名年轻患者。
“面条可以吃吗?”小青问。
“可以,但要减量,比如你平时吃100克,现在吃75克。明白了吗?都挺好的,别紧张!”
刘师伟和蔼地和小青交流着,乍一听还以为小青是她家的亲戚。但是,换了一个又一个患者,对每一个人,她都是一样的耐心、细致!
圆脸、戴着眼镜、略施粉黛的刘师伟看上去非常亲和,语气温婉而坚定,说话时眼睛始终看着患者,面带微笑,和患者交流时,表情、语气、用词都像是和老朋友聊天,平等、细致、不厌其烦,没有丝毫的严厉和生硬。
“对待患者如亲人”,于刘师伟而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她20年行医中,用一天天的行动践行的职业准则。
刘师伟在多个场合作主旨发言时总是说:“我是一个临床大夫,是一个会做科研的临床大夫。”
有人说:大夫有经验就行,搞什么科研?
刘师伟回答:“这种观念错了!科研就是总结、提炼、改正的过程,是为了找到新的更好的治疗手段。大夫不搞科研、不总结,就不知道怎么治疗效果更好。”
刘师伟是山西省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临床高端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发表基础及临床相关SCI及国家级论文40余篇,主编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家细说糖尿病系列》丛书中的《漫话糖尿病》《糖尿病生活百科》两本。目前已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研发了适用于临床和科研的代谢病网络数据库。
刘师伟在国内首次提出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对预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具有重要意义。她和她的团队建立了评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功能的钳夹试验技术,成为全国领先、山西省唯一的掌握動物钳夹技术的团队。这项技术是胰岛素抵抗诊断的金指标,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临床转化研究及糖尿病药代及药效的评估奠定了基础。她的科研成果在全省内分泌代谢专业拔得头筹,赢得了国内同专业的瞩目,也促进她的诊断精准率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2019年1月,刘师伟被委以重任担任太原市中心医院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
上任伊始,刘师伟瞄准医院的科研工作大胆改革创新,组织大家对医院旧的科研奖励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出台了新的科研奖励办法。
在征得院领导班子会议同意后,刘师伟加大了对科研的奖励力度,鼓励医生在日常临床工作的基础上投身科研,进一步增强临床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刘师伟在医院组织召开科技奖励大会。会上,优秀科研工作者、省科技厅科研项目获得资助者等,身披红色绶带,在众人钦佩的目光中走上领奖台,接受表彰和奖励。
花重金奖励科研人员,奖励科技创新,一时间成了医院的头号新闻。这条重磅新闻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医生一定要积极投身科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用更加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这些举措强化了医生重视科研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了青年骨干人才从事科研的热情,在医院营造出重视科研、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
实验室是医院进行科研的重要平台。刘师伟上任后,将自己分管的中心实验室对全院科室开放,改变了之前中心实验室仅有个别课题实验室使用的小格局,使它成为医院各临床科室共用共享的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式的实验共享平台,为每个科室的科研课题提供实验基地和技术保障。此举一出,很多科室拥有科研课题却苦于没有实验基地而犯愁的难题迎刃而解。
资源共享、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是刘师伟开放中心实验室的初衷。所以,中心实验室还对太原市中心医院以外的科研工作者服务,为他们提供科研资源、平台、技术。中心实验室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生物样本库,对临床上收集的血液及组织样本进行规范化管理、保存,为临床研究提供科研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研发用于科研与临床的数据库,帮助临床医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刘师伟说:“中心医院一个医院重视科研还不够,全省的医疗科研强才能强强联手,也才能更快地提高山西的医疗水平。”
刘师伟构想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向着国内一流大型实验中心目标奋进,不断推进太原市中心医院乃至全省医疗行业科研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