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逸飞,汪思宇,单国平,周克梅,吕锡武,*
(1.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2. 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人工湿地以其运行维护简单、改善生态、高效低耗的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1]。传统的人工湿地主要分为表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其中,潜流湿地还可划分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表流湿地占地面积大、污染负荷小、卫生条件较差;潜流湿地的占地面积小、污染负荷大、卫生条件好[2]。
在传统湿地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各种经过改进的湿地类型,如复合流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人工湿地。其中,潮汐流人工湿地的原型是潜流湿地,原理是通过强化床体内的复氧条件来强化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其复氧途径主要有2种:一是在排空床体时,因负压,氧气进入床体,二是湿地在排空期时,湿地中氧气浓度的降低与空气中的氧气存在浓度梯度,从而引起对流,氧气进入床体[3]。
传统的潜流人工湿地由于床体的长期淹没,厌氧环境促进了反硝化作用,但也抑制了硝化作用的进行。由此改进的潮汐流人工湿地因床体的好氧环境,强化了硝化反应,但也限制了反硝化的进行,导致TN去除率不高,据研究[3],对磷的去除效果也较差。在传统湿地的基础上,许多研究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Babatunde等[4]研究了在潮汐流湿地中用明矾污泥强化磷的去除。Nivala等[5]通过监测15个中试规模的潜流湿地系统,研究了不同深度、基质和运行方式下的湿地处理效果差异。
很多学者都对表面水力负荷、碳氮负荷、运行方式等参数对湿地的影响做了大量研究,但不同进水条件对湿地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探究不同进水条件对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在确定湿地最优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进水的C/N和氮素组成,以潜流人工湿地和潮汐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水质因素变化对不同湿地类型的出水水质影响,同时对床体内基质生物膜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了简单的机理分析,以期为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图1 潜流及潮汐流湿地一体化处理装置Fig.1 Integrated Treatment Device for Subsurface Flow and Tidal Flow Wetland
1.2.1 进水水质
试验用水为人工配置的模拟污水,污水存于装置旁500 L的配水桶中,主要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室条件及配水水质指标Tab.1 Laboratory Conditions and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1.2.2 湿地基本参数确定
在湿地开始运行前,移栽蕹菜。潮汐流人工湿地的装置中栽种20株空心菜苗,待缓苗成活后,开始运行湿地,运行期间室温约为30 ℃,湿地进水水质依照配水水质。
潮汐流人工湿地需要确定湿地的淹没时间和闲置时间。考虑到双因素影响试验,采用好点推进法进行优选[7]。首先确定最佳淹没时间,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闲置时间。淹没时间分别取2、4、8、12、16、20、24、30、32、34、36、38、40 h进行初步连续监测,在选定的范围内确定最佳淹没时间。选定淹没时间后,水平的闲置时间,在稳定运行2个周期后,对下一个周期进行测定,找出最佳闲置时间。选取水力负荷为0.2、0.4、0.6、0.8、1.0 m3/(m2·d)5个水平,确定潜流湿地的最佳水力负荷。潜流湿地的栽种密度同潮汐流湿地,为100株/m2,与潮汐流湿地中的为同一批。装置进水采用蠕动泵进水。
1.2.3 C/N和氮素组成
1.3.1 水质监测取样方法
湿地进水配制均匀后,在进水时取样;潮汐流人工湿地在到达运行周期后取样,每次取样用一次性注射器接软管在湿地中部位置进行取样;潜流人工湿地在到达水力停留时间后,在出水处进行取样;每次取样各采集3个平行样,采用100 mL聚乙烯瓶存放,取样完毕后加酸调至pH值<2,置于4 ℃保存。
1.3.2 微生物取样方法
在进水条件试验结束后的试验末期,2种湿地稳定运行几个周期后进行取样。由于湿地的稳定运行和湿地的深度问题,仅在湿地近一半、不破坏植物和植物根系的位置取新鲜的绿沸石基质,用工具在2块湿地的中间位置各取相同深度的新鲜基质,采集时避开植物根系,采集后混合均匀,待用。再取未使用过的基质作为对照,试验时各作3个平行样。
1.4.1 水质分析
1.4.2 基质微生物分析
微生物量的测定[8]:称取陶瓷坩埚质量为X0,取一定量的基质置于陶瓷坩埚内,放入烘箱,在105 ℃条件下烘干后称重X1,再放入马弗炉中以700 ℃灼烧,烧后称重X2,得到单位质量基质上的微生物量为(X1-X2)/(X1-X0)。
微生物酶活性[9]:将10 g基质放入50 mL锥形瓶中,将配置好的磷酸缓冲液(pH值=7.60)和0.4 mL荧光素二乙酸酯(FDA)加入锥形瓶中,恒温振荡2 h后,立即加入15 mL氯仿/甲醇(2∶1),溶液分层后取上层清液离心过滤,最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以490 nm的波长测定吸光度。经研究[10],2∶1的氯仿/甲醇作为反应停止剂的效果最佳,能停止长达50 min。
水质指标分析采用Excel和Origin 8.5进行统计和绘图,用SPSS 25.0处理试验数据。
图2 潮汐流人工湿地出水指标随淹没时间变化Fig.2 Variation of Effluent Index of 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Submersion Time
提取的总R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可见较清晰的条带,表明总RNA降解较少,且无DNA污染。计算得ROR-γt、Foxp3和β-actin基因的扩增效率分别为96%、98%和95%,扩增效率接近于100%,扩增效率达到最佳,因此所用比较Ct的2-ΔΔCt法计算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值,ROR-γt(A)、Foxp3(B)和 β-actin(C)基因各组的扩增曲线,见图1。
图3 潮汐流人工湿地出水指标随闲置时间的变化Fig.3 Variation of Effluent Index of 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Idle Time
将不同闲置时间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综合评价,5项水质指标权重同为0.2,得到表2。由表2可知,综合评价最高的为6 h,因此,考虑将闲置时间定为6 h。
表2 闲置时间-去除率间接评分加权和直观分析计算Tab.2 Idle Time-Removal Rate of Indirect Score Weighting and Visual Analysis Calculation
5个水平的水力负荷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合潮汐流湿地的停留时间,最后考虑将潜流湿地的水力负荷定为0.4 m3/(m2·d),便于后续的对比分析。在水力负荷为0.4 m3/(m2·d)时,处理效果处在最佳范围,水力负荷继续上升,停留时间变短,反硝化所需时间不足,处理效果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由于后续需要进行进水因素的研究,将湿地调整为最佳运行参数。最后,将潮汐流湿地的淹没闲置时间比定为36 h∶6 h,潜流湿地的水力负荷确定为0.4 m3/(m2·d)。此时,潜流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6 h,进水流量为48 L/d。
图4 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指标随水力负荷的变化Fig.4 Variation of Effluent Water Index of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Hydraulic Load
图5 潮汐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指标随C/N的变化Fig.5 Variation of Effluent Water Index of Tidal Flow and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C/N Ratio
图6 潮汐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指标随氮素组成的变化Fig.6 Variation of Effluent Water Index of Tidal Flow and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Nitrogen Composition
对湿地装置中取出的基质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潮汐流人工湿地中的微生物量高于潜流人工湿地。
表3 基质微生物指标Tab.3 Substrate Microorganism Index
微生物的酶活性方面,在数据上两者的关系与微生物量成正比。潮汐流湿地的基质微生物酶活性高于潜流湿地,这是由于与潜流湿地的厌氧环境相比,潮汐流湿地周期性好氧-缺氧/厌氧交替运行,改善了湿地内部的氧环境,存在的好氧环境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由表3可知,2种湿地的基质微生物量比蒋炳伸等[9]研究的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均较高,主要是由于绿沸石的表面粗糙多孔,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易于生物膜的附着生长。
本研究运行了潮汐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控制2种类型湿地的外部条件,研究潮汐流人工湿地的最佳淹没时间和最佳闲置时间。在此基础上,分别改变进水C/N和氮素组成,对2种类型的人工湿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湿地内部的微生物指标对湿地的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