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玲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分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胸部不适、抽搐、心房颤动、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应用临床效果显著,可进一步缩短康复时间,减少不良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
急诊护理路径;急诊心肺复苏;并发症
心搏骤停一般均是在突然的情况下发生,在5min以内就会对患者心脏以及脑等关键脏器组织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急诊抢救中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均会给予心肺复苏,这对于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心肺复苏技术不断优化,实现了临床上的规范化与程序化,对改善临床疗效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提高心搏骤停心脏复苏患者的临床疗效,必须要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缩短急诊时间,提高患者康复效率。本次以本院收治的8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以下为详细报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5.38±6.25)岁,其中包括溺水6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急性心衰5例、其他原因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5.54±6.31)岁,其中包括溺水7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急性心衰6例、其他原因5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且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协会批准。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肺复苏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安排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对其进行24h的生命体征监测。给予患者氧疗治疗,并提前将急救器材准备好,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抢救。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立护理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组成专门的护理小组,针对患者病情和心肺复苏后情况制定护理方案,确定急诊护理路径[2]。并且,小组内成员要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对于考核不通过的医护人员需要组织重考或视情况调离现岗位。2)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注意室内通风,并根据室外气候环境对室内温湿度进行合理调节,且保证室内光照充足,尽量降低外界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状态休养,可在腰骶和颈部放置软垫,提高舒适度[3]。护理人员还应定时引导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形成。对于需要留置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必须要坚持无菌操作护理,预防感染。3)心肺脑复苏护理。对心肺复苏后的患者要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注意各体征的变化,做好心率、血压以及脉搏等记录,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应对处理[4]。同时,需要加大巡视力度,并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有效解决各突发情况。4)心理护理。因为心搏骤停往往事发突然,在经过心肺复苏后很多患者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康复。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情绪的变化,与其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向其讲解病情情况以及发病原因。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耐心帮助其解决存在的疑惑与问题,并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维持最佳康复状态。5)气道护理。对于气管插管患者需要给予针对性护理,应用胶带进行固定,避免气道插管产生移动、脱落情况,并且要定期进行更换[5]。合理调节低压气囊参数,确保患者气道的湿润度,预防分泌物误吸反流问题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护理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分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并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包括胸部不适、抽搐、心房颤动、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1.4 统计学方法
文章数据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各项护理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分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护理后胸部不适、抽搐、心房颤动、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心搏骤停的首选急救方法就是心肺复苏,如果心搏骤停患者没有及时给予有效的急救措施,存在较大概率会造成死亡。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时,是利用胸外心脏的按压方式,实现开放气道的目的,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进而恢复正常心跳,避免因缺氧造成脑部与心脏受损。为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效果,还需要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康复意义重大,可缩短急救时间,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卢为娜.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9):1147-1149.
[2] 李秋满,苏琳琳,刘小钰.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雜志,2019,06(29):84,92.
[3] 崔玉美,姜培兰,杨少清.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情绪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6):17-18.
[4] 付婷婷,雷林芳,杨瑜,等.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名医,2019,(08):206.
[5] 汪铭洁.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