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上消化再出血的影响

2020-09-15 15:49林丽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乙肝

林丽

【摘 要】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上消化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组32例,未行抗病毒治疗组2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早期再出血与迟发性再出血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HBV-DNA定量,对比两组治疗12个月及18个月时的HBV-DNA转阴率。结果:抗病毒治疗组患者的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与迟发性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抗病毒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均明显降低,且抗病毒治疗组明显较未行抗病毒治疗组低,P<0.05。抗病毒治疗组治疗12个月及18个月时的HBV-DNA转阴率明显较未行抗病毒治疗组高,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上消化再出血率。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再出血

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流行地区,乙型肝炎长时间会导致肝纤维化,最终发生肝硬化。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时,患者体内的HBV活跃,若未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则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上消化道出血,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乙肝肝硬化患者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从而控制乙肝患者病情。本文分析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活动性出血停止后,使用抗病毒治疗对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以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出血,其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参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参考实用内科学相关标准[2],排除因消化道出血、鼻出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引起的出血,服用铋剂及肝脏病变引起的黑便、既往有消化性溃疡者等。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35~67岁,平均年龄为(45.89±4.15)岁,平均病程为(2.15±0.43)年。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36~67岁,平均年龄为(45.45±3.98)岁,平均病程为(2.09±0.38)年;未行抗病毒治疗组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为35~65岁,平均年龄为(46.02±4.02)岁,平均病程为(2.14±0.4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抗病毒治疗组患者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活动性出血停止后,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服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每天1次,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每次100mg,或单一服用恩替卡韦治疗,每天1次,每次0.5mg;未行抗病毒治疗组患者仅给予护肝治疗,服用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药物,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18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早期再出血(出血控制6周内出现活动性出血)与迟发性再出血(出血控制6周后出现活动性出血);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HBV-DNA定量及治疗12个月、18个月时的HBV-DNA转阴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频数和(±s)表示,分别行卡方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早期再出血与迟发性再出血情况对比

抗病毒治疗组患者的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与迟发性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抗病毒治疗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HBV-DNA定量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均明显降低,且抗病毒治疗组明显较未行抗病毒治疗组低,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治疗12个月及18个月时的HBV-DNA转阴率

抗病毒治疗组治疗12个月及18个月时的HBV-DNA转阴率明显较未行抗病毒治疗组高,P<0.05。见表3。

3 讨论

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是乙肝疾病的下一个疾病进展阶段,此时患者体内HBV活跃,HBV是导致患者肝硬化的主要病因,若未给予积极治疗,会引起诸如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

本文结果表明,抗病毒治疗组患者的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与迟发性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抗病毒治疗组,主要是由于抗病毒治疗可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从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退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其门静脉压力,有效预防再出血。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均明显降低,且抗病毒治疗组明显较未行抗病毒治疗组低,抗病毒治疗组治疗12个月及18个月时的HBV-DNA转阴率明显较未行抗病毒治疗组高,可能是由于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患者的肝纤维化作用,修复患者残存的肝细胞,对患者的肝脏功能进行改善,延缓其肝硬化的进展,提高了HBV-DNA转阴率。本文结果说明,通过采取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减缓肝纤维化进程,起到预防出血的作用。因此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持续进行抗病毒治疗,从而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同时在选择抗病毒药物时,需采用耐药率低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4]。

综上所述,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上消化再出血率。

参考文献

[1] 李宇,张平,郑渝梁,等.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肝脏,2019,28(06):718-719.

[2] 李志英,李宏韬,雷霞,等.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2(28):65-66.

[3] 路洪艳.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6):96-97.

[4] 孙雷.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05(39)1011-1012.

猜你喜欢
乙肝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如何正确看待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物的检验结果
乙肝五项检查需要空腹吗?
乙肝两对半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美国医生轻松看乙肝
乙肝妈妈可以放心母乳喂养
“乙肝作弊药”真的有效吗?
夫妻生活传染已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