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戰即終戰,綠營猛烈反駁 台灣再起嘴炮大戰

2020-09-15 16:18譚志強
澳门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台灣美國國家

譚志強

前 言

2020年8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多個海域同時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山東海事局官網公告,自8月22日起解放軍將在黃海青島至連雲港以東海域內組織大型實彈射擊演習至8月26日12時。海南海事局官網隨後公告,自8月24日零時起,將於海南島東南部海域,進行軍事訓練活動至8月29日24時。換言之,從8月22日起計,解放軍將會在台灣海峽的南北兩端陸續展開為期七日的軍事演習,三面包夾,遍海開花。

此外,在馬英九公開戳破現在的台灣其實“不安全”之後,台灣最高領導人蔡英文在“推特”(Twitter)上反駁,稱:“台灣就是台灣,我們的存在不容質疑,我們有我們的政府、自由的選舉,我們的民眾能選擇自己的領導人,我們還擁有自己的軍隊和民主機制,從來沒有在北京的管轄之下”,但是,“我還想重申我們對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承諾。只要中國有助於建立有益的關係,我們願意與中國進行討論。”

一番慷慨激昂的發言之後,當大家以為蔡英文最後要說的是“決一死戰,死而後已”時,她卻筆鋒一轉地表示“我們願意與中國進行討論”,“這個政府”是不是已經被中國軍事演習和馬英九的直言嚇到語無倫次呢?

馬英九和蘇起的

“不安全”發言

前臺灣最高領導人馬英九於8月21日上午在“馬英九基金會”舉辦的《國家不安全研討會:台灣如何轉危為安》研討會上公開表示,台灣不求戰、不畏戰,但除備戰之外,更要積極避戰。他強調,一旦解放軍攻台,“首戰即終戰”,台灣沒有等待美軍幫助的機會。

馬英九指出,避免戰爭、維護和平是任何國家元首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什麼蔡總統寧可承受戰爭風險,也不願接受能促進和平、可以避戰的“九二共識”;有什麼必要讓台灣遭受“第一擊”的戰禍,兵兇戰危,一旦開戰,生靈塗炭,國家元首豈可不慎。

馬英九表示,早在4年多前,他就不斷提醒即將上任的蔡英文,要維持現狀就必須承認“九二共識”,因為“九二共識”已成為台海現狀的一部分。不必害怕“一中原則”,根據“憲法一中”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不容否認;對台灣而言,“九二共識”既捍衛中華民國,亦排除“一國兩制”。他強調,回到“九二共識”的正途,才是解決台灣當前危機的根本之道。

蘇起對台灣當局的批判

台灣當局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也在《國家不安全研討會:台灣如何轉危為安》研討會上表示,目前有些“樂觀派”認為,中共(國)會顧全大局,重視經濟發展,所以不會輕舉妄動,這種看法讓美國和台灣的鷹派步步進逼,但何時會碰觸北京的底線,令人質疑。

蘇起認為,有3項當前局勢的不安全根源。首先是“美國心有餘而力不足”,距離遙遠、鞭長莫及,中共(國)對台造成新的“既成事實”後,美國難以翻轉。且美國備多力分、經費不足、艦齡老化(11艘僅10艘能打),航母艦齡平均28.6年,加上維修落後,以致於過去3年,美國航母及兩棲突擊艦在台海只出現5分之1時間(平均每年2個半月)、南海約4分之1時間(平均每年3個月)。援台主力的雷(李)根號航母,每年至少6個月(均上半年)停在日本橫須賀港休養,台灣某些報刊說美軍“經常”在台海周邊“無所不在”,離事實甚遠。

蘇起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迄今在國際上是“只吵架、不打架”,不會來救台灣,也不會台海或南海挑起真正衝突。尤其台灣只是川普心中的“筆尖”,他更不致為保台而與中共硬碰硬,即使選戰考量,至多只會遊走戰爭邊緣。因此,最近川普(特朗普)色厲內荏、動作多,是美國國內選舉考量成份大。

蘇起認為,第2項不安全根源是“中共(國)蓄勢待發”,中國大陸現在奉行美國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 Jr.)說的“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溫言在口、大棒在手),對美貿易戰、科技戰見招拆招,但對疆獨、港獨都強勢以對,獨厚台獨的可能性極小。中共(國)目前“既不重視港台民意,也不在乎國際興論”,過去大陸民意“友台不友港”,現在“厭港更厭台”,台灣已經失去最重要的最後防線,大陸內部政經壓力如再升高,壓力轉向台灣的可能性較大。

蘇起認為,第3項不安全根源是“台灣外鬥也內鬥”。他指出,兩岸關係已過不歸點,蔡政府3方面“改變現狀”,理性上認為是“兩個國家”、感性上認為“台灣不是中華民族”,拒絕“兩岸一家親”;戰略上也變成由守而攻,不管在政治、香港、軍事議題上均如此。

蘇起這位前台灣國家安全事務主管認為,台灣安全繫於北京一念之間,不在美國或台灣自己手上,已有犯台能力的中共何時出手無人能預測,但是,美國大選前應該不會躁(冒)進,但選舉之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

被馬英九和蘇起戳破台灣目前其實“不安全”之後,以追求“台獨”為目的台灣“綠營”人士(民進黨、時代力量、基進黨等等及其支持者)及其宣傳喉舌,當然馬上惱羞成怒,紛紛火力全開,群起猛烈抨擊。一時之間,嘴炮大戰再起,炮聲隆隆,好生熱鬧。

台灣到底安不安全?馬英九說“不安全”,蔡英文說“馬英九所說的話才是最不安全。”這種套套邏輯的對辯,其實是無法證明那一方的講法才是對的,誰對誰錯,還是要看一看第三者,特別是兩岸軍事問題專家提出的證據和理由,才能判定。

“首戰即終戰”一詞的來源

“首戰即終戰”一詞,首見於前台灣國防部次長、曾經在美國智庫排名第4的“美國企業研究所”長期工作的中國戰略問題專家林中斌博士,於1998年11月在台北出版的《核霸》。書中的註解則明白指出此名詞引用自中國《解放軍報》刊登的一篇署名“趙栓龍”的文章:《首戰即決戰與新時期軍事鬥爭準備》(解放軍報,1998.3.25, p.6)。

林中斌指出,這是中國“點穴戰”的其中一種戰術面和攻勢面的手段,其定義是:“戰端一開,戰略、戰役、戰術行動即互相滲透,高度融和。首戰迅速而目接地發展成為決戰,勝負一戰便見分曉。”其他的“點穴戰”手段包括:指揮控制戰、多兵器結合、用特種部隊、實施軟打擊、小散遠直等等。

不過,馬英九的說法,則引用自台灣前國防部長馮世寬、前參謀總長霍守業等人主持的(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出版的《2018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該報告的部份內容指出,中國攻台戰略就是“首戰即終戰”,讓台灣沒有機會等美軍支援,而且美軍根本就不大可能前來。

與此同時,美國中情局前副局長莫瑞爾(Michael Morell)、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前副主席溫尼菲爾德(James Winnefeld)於美國軍事雜誌《美國海軍學報》(U.S. Navy Proceeding)8月號上發表的聯名文章指出,假如中國於2021年1月18日發動攻台,台灣很決就得投降。他們設想的“場景”(scenario)是:假設11月3日美國大選投票後,選舉爭議持續燃燒;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2月中旬決定利用此百年難遇良機,啟動武力統一行動,首先宣佈明年1月初會在海峽對面大規模軍演。美國東部的1月18日晚上,即美國總統就職日前2天,北京向台北要求投降,否則就會動武,軍演部隊轉向台灣,海空軍作勢欲撲,部分在東面防止美軍干預,白宮緊急會商,爭辯救或不救台灣但不能決定,留給新總統定奪。美東時間1月19日晚間(台北20日早晨),台北決定投降,白宮美東時間21日再開會時,結果是一片哀嘆。總之,中國趁美國權力空窗期,一個反應不及,便在3天內對台灣完成“武力統一”。(按:以上估計都是“假設”。)

由此可見,馬英九“首戰即終戰”的說法,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作為理由和證據,和綠營方面反駁時的“人身攻擊”、“顧左右而言他”、“通匪”、“吳三桂”等等理由,是有一定差別的。

總 結

《論語·陽貨》:“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是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一群人,外表剛強嚴厲,其實內心軟弱。以蔡英文政府為首的臺灣綠營人士及其支持者,目前其實就是處於這種內外矛盾的心理衝突狀態,馬英九稱“台灣不安全”並沒有說錯,只是綠營人士剛剛被馬英九戳中他們心中“最柔軟和最恐懼的那一塊”而已。

總而言之,“首戰即終戰”的說法並非是馬英九發明的,也不只有馬英九和蘇起兩個人提出“台灣並不安全”,“如果解放軍武力攻台,台軍單獨作戰最多頂住3天”,“美軍9成或根本不會馳援台灣”等等估計,早就已經是研究“兩岸軍事問題”的中外學者、專家的“共識”,然而,台灣大多數官員和綠營人士及其支持者仍然是甘於當“埋頭在沙堆中的駝鳥”。

還好的是,蔡英文最後表示,“各方必需審慎約束,才能避免兩岸爆發衝突”,但是,“區域軍事活動日益增加,我們擔心會擦槍走火。因此,各方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是很重要的,以避免誤解和誤判”,趕快出來“打圓場,熄戰火”。然而,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

澳門人,坐在旁邊“吃西瓜、食花生”就是。

猜你喜欢
台灣美國國家
Flower Seeds
中国版Zara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2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美國東亞圖書館的歷史沿革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