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院街模式是现代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较为重要的一种设计模式,其公共空间在医院建筑中呈復合化方向发展,在交通、诊疗功能基础上注入了休闲、景观、活动甚至商业等非传统性功能,使用者对医院公共空间提出更高要求。本研究对医院街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医院街模式;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医院建筑的形式产生越来越多的模式,其功能组织、建筑形态等均发生较大变化,形成了各类模式,其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医院街”模式,是一种可以很大程度满足现代医院运营的新模式。笔者综合近些年完工的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工程实例,来探索医院街在实际项目中的优势,进一步总结医院街模式的利与弊,并阐述对这一新模式的理解与改善建议。医院街是指医院建筑中空间尺度较大、公共设施较为齐全及空间形式较为完善的室内主要交通空间;通过一条主交通空间来联系起各部分各诊室。主交通空间的道路与各自独立的单元走道连接,构成近似于街、巷式的体系,具有主次清晰、结构分明的特点,并以此构建医院的功能与主要交通,如图1所示。
1、医院街模式介绍
医院街初期的概念和直观的印象是医院中的商业街,为病人、医护人员、探视人员提供便利的购物服务,缓解病人入院的紧张情绪。在国外的许多医院中均采用这种类型的空间,创造出舒适的休闲氛围。在医院街中几乎看不到痛苦的病人,给人医院不像医院,而更像购物中心或是宾馆、商业街的感觉。通过医院街模式可以让患者得到心灵上的安慰,病情也就随之加速好转。
2、医院街对功能单元的整合和组织
整体医院建筑的主体框架实际上是医院街,其成为整个医院的核心空间。医院街最主要的作用是将医院的不同功能区域连接在一起,组织和整合好各功能区域。门诊大厅与医院街纵向共同组织各功能空间,门诊功能区和各医技科室分别位于医院街的东侧和西侧,医技科室东侧通过走廊和住院部连接,门诊科室和急诊与医院街连接位于医院西侧。医疗单元较为独立,在各医疗单元内一般为保障患者治疗使用独立的病患通道。除此以外,为医护人员设计了专用交通体系和医生辅助用房。环廊发挥了延续医院街功能的作用,各诊区布置于大厅环廊,门诊大厅二、三层设有环廊,这使得门诊大厅可以与医院街相连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率。同时各个诊区则通过院落空间来进行分隔,因为部分诊区需要较为独立空间且需要相应的室外空间,这时医院街就更具有整合组织空间方面的优势。此类诊区只能通过医院街连接的枝端与其它门诊区连接,这种组织形式益于临时管控,各诊区拥有通向室外道路与院落场地的其它出口,由此便形成了独立的活动场地,减少了其他诊区的干扰。
采用医院街的概念,以医院主街和辅助干道形成平行交通网络,有机联系医院各功能科室。功能相关的科室均设有便捷联系。如急救中心与放射科、手术部,手术部与重症监护、病理科、血库、中心供应等相关部门之间均设有直接高效的交通联系,可较好地满足现代医疗功能的需求。以“强化医院功能,弱化医院印象”为主旨,通过医疗主街、分层分区诊疗、共享以及平台等强调就医环节高效;通过植入休憩、展览与餐饮咖啡等非医疗功能,公区面向社会开放等运营方式,进行“去医院化”设计,使得医院不再是一个冰冷压抑的建筑,更像是一处愉悦的公共场所。
2.1门急诊设计理念
门诊中心采用一站式模块化设计,同时容纳诊室、检查室及治疗室,并能同时满足不同类型门诊的需求。急诊中心位于医院北侧裙房一层,紧邻主干道,方便急诊患者的到达与救治,并且分设救护车和步行患者入口,急救手术室与救护车通道直接连通且设有急诊专用影像检查区,同层邻近设置EICU,方便危重患者的救治与观察。
2.2共享医技平台
医技中心布置在门诊和住院之间的裙房,分别通过医疗主街和住院街为不同患者服务,为全院提供高效的医技支持。三甲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医技中心相邻设置,层层连通,形成共享医技平台模式,资源整合利用,共同为两院2500床患者提供医技服务。从地铁延伸至医院中心花园的通廊,在共享大厅二层以及三层的位置通过医疗主街与医技中心相联系;南侧养老公寓的人群可以通过功能连廊进入医疗主街后进入医技中心,真正实现医技平台的多方共享。
3、医院街对医疗流线的引导和组织
医院街作为整个医院建筑的中心枢纽,将各主要空间组合连通,分流具有不同诊治需求的病患,极大程度缓解了门诊大厅的人流量与瞬时压力。无需再次挂号的患者可以直接被引导至各个具体楼层进行进一步的诊治或检查,可在医院街候诊或休息,如此一来有效缓解门诊大厅高峰时期排队挂号人员集中的压力。医院街采用三跨式,医院规模不大,所以医院街的跨度也较小,设计以满足人员疏散为主要原则,没有过度追求大空间与大中庭。共享中庭设计在中间跨间隔位置,以提升整体空间的通透导向性能。虽然中庭尺度不大,但是很好地满足了采光需求,没有大幅度提升能耗量。自动扶梯设计在医院街中间跨正对门诊大厅位置,可以迅速的对患者进行疏导,在两侧尽可能减少设置各诊区出入口,以减少垂直人流的干扰。同样,中庭形式被运用于三跨医院街的设计中,局部变窄的空间仅保留医院街的流线引导功能,也尽可能减少设置各诊区出入口,而在较为宽敞的地方设置出入口与休息区域。医院规模不大,就诊的人流量不是很大,所以平面设计尺度也较小。但医院街依然很好的发挥出疏导患者的作用,就诊患者量较大时中庭两侧的宽度也可放置两张病床。除此以外中庭和医院街的交叉口区域,可以作为休息和候诊区域。
4、人性化医治环境
人性化设计理念体现于各细部处理中,为了给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便利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庭院被医院街及各医疗单元所围合,形成半开放的环境。医院街连接各功能单元以外还组织了中庭、院落、屋顶平台,于细部提升舒适度和美观度。屋顶花园被设置在部分二层诊区上部,绿色环境不仅解决了各功能单元的通风、采光问题,而且带来了共享空间,病人可拥有良好的就诊环境,员工可拥有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提升了空间层次感。医院街和三个长方形院落空间组成的公共空间体系将医院各诊区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另外,庭院空间的设计也是提升医院环境的重要举措,改善患者的就诊感受。同时还设计了一个大的半开敞式院落和医院东侧预留用地,为医院未来发展留出空间。
5、整合功能布局和组织交通流線
医技部门在医院中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为诊疗提供保障。一般医技部门分为两类:分为高科技医技部门,科技含量较高,如核磁、CT检查、DR等,另外为普通医技部门,如超声、心电、配液中心等。在实际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整体作用的发挥就要对这两方面进行统筹,使其可以合理布局最大程度满足医院的治疗需要。比如:配液中心为住院部提供,其位置临近住院楼;超声科、心电设备不大,需要经常使用,因此结合各科室需求弹性布置其数量;手术中心、ICU、中心供应室等重点区域应该设计在人流量较小的地方,临近住院区,尽可能避免干扰。医院街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依据医院的各区域人流量,布置合适数量的自动扶梯、电梯、楼梯等,在建设垂直交通体系的过程中还应避免与水平交通体系互相干扰。另外,还可以沿医院街设置相关的服务设施,如挂号机、报告打印机、自助提款机、超市等,更好的满足病患及其家属的需要,同时丰富了医院街的涵义。医院街对各诊区空间功能进行整合、优化交通流线、美化就医环境,还反映出了医疗流程关系,提升了患者就医感受,增加了医院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结语:
医院街的建设规模与医院总体规模相匹配,不过分追求医院街的空间和形象,而是结合医院的人流量与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医院街尺度,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医院内部的空间使用更合理更科学;医院街设计富有人性化,工程设计中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对休息区、停留区、候诊区进行了不同的布置规划,同时还美化了就医环境,降低了能耗比与成本支出。医院街与门诊大厅和谐互补,在医院的空间运用和连接住院楼等公共空间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孟仁,李敬.基于环境质量评价的大型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研究——以医院街模式大型综合医院为例[J].南方建筑,2019(05):26-31+125.
[2]陈傲雪,王涵,周博.新型就医模式下医院建筑计划研究[J].中外建筑,2016(07):65-67.
[3]胡仁茂,陈剑端.解析与重构——医院街模式大型综合医院的设计再议[J].时代建筑,2015(06):146-149.
作者简介:
林洪武(1976-),男,汉族,湖南长沙,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