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盛 周璇
【摘要】文章以连湖八路北侧F08地块地面绿化及地下停车场项目方案设计为例,对结合公共交通的城市公园绿地的地上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相关问题进行设计探讨与研究,详细分析了该地块的用地条件、公共交通需求、设计策略、功能分布及交通组织等,希望为类似城市公园绿地的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综合利用 ;城市公共交通
而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城市建设的急速扩张,城市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城市公园绿地与城市的关系也越加复杂和多元化。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公共交通设施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普通的地面交通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许多城市已经发展了大量的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停车场等。结合公共交通综合利用城市公园绿地的探索是一项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推动资源集约利用的有效手段。
1、结合公共交通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综合开发的意义
1.1 我国城市公园绿地面临的部分问题与困境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公园绿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下列问题:
(1)城市公园绿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可利用土地愈发紧张,建设用地与城市公园绿地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特别是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城市公园绿地不得不部分让位于建设用地。
(2)城市公园绿地缺乏公众可达性
在一些城市中,成片建设的城市公园绿地被设计为栅栏包围的草地。不仅功能单一,而且缺乏公众的可达性与游玩性,仅仅形式上是绿地,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游憩、休闲功能。
(3)公园绿地与周边地块及建筑的关联性不强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许多城市公园绿地在设计上较为独立,缺乏与周边商业、办公、公共交通设施等的相互关联,缺乏城市活力。
(4)城市公园绿地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较少
一般城市公园绿地均有较大的面积,不仅是独立成块的用地,且是多个城市地块的联系纽带,但许多城市公园绿地但仅有地面的景观建设及部分设施,对于地下空间缺乏有效的利用,造成了部分土地资源的浪费。
1.2 结合公共交通开发城市公园绿地的优势
现代公共交通的需求目标由原来简单的完成出行、到达目的地上升为了品质出行,特别是对空间可达性、时间可控性、区域互动性的要求尤为明显。城市规模的扩增与发展对于出行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交通设施均已向地下发展,地下轨道交通网、地下停车场、地下街等建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结合公共交通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地上、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城市高密度区土地紧张的问题,改变传统的单一、粗放的土地利用模式。
2、结合公共交通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综合开发设计要点
2.1 统筹公共交通规划
在城市公园绿空间综合开发中,应统筹规划公共交通的组织,并考虑同时满足近期与远期的开发使用要求。利用城市公園绿地场地大、地面建构筑物少、地下空间充足的特点,合理规划不同类型公共交通的结合及换乘。
2.2 保障公园绿地属性
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综合开发应保障其绿地属性的使用功能,设计应充分考虑公共景观的可达性与开放性,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地面绿化面积,符合公园绿地的特质。
2.3 建立完整的步行系统
空间综合开发应结合地面公共交通、地下轨道交通、地下车库,引导地下空间整体、网络化开发,发挥规模效益。与周边地块紧密连接,在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交通枢纽、停车库之间建立便捷的地下步行通道,与城市公园绿地的地上步行系统有机的结合,形成完善的步行系统。
3、连湖八路北侧F08地块地面绿化及地下停车场设计实践
3.1 项目用地条件
3.1.1 用地概况
本项目位于长沙市湘江新区梅溪湖国际新城连湖八路北侧F08地块,东临环湖路、西接梅溪湖路,北侧与晟通地块毗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1786㎡,与地铁2号线梅溪湖西站接驳。
项目周边涵括高档住宅、超五星级酒店、5A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文化艺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众多顶级业态;地块紧邻梅溪湖核心景观湖区的港湾。故如何统筹考虑周边地块的接驳、综合考虑区域性公共交通组织,并考虑公共景观的可达性、开放性是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3.1.2 公共交通需求
(1)轨道交通
地铁站梅溪湖西站在本项目用地内设2号出入口,是本项目与轨道交通互相协调的重要节点,需要重点围绕地铁进出站人群组织功能业态和人行流线。
(2)公共停车场
根据《梅溪湖新城绿色交通规划》、《湘江新区核心区停车设施布点规划研究》等规划文件,综合各项交通预测,本地块建议设置停车泊位为500辆,满足梅溪湖游客公共停车及轨道P+R停车的需求。
(3)公交首末站
根据公交线路规划,本项目南侧设有一处公交车首末站。
3.2 项目定位与设计策略
3.2.1 项目定位
(1)集约开发,区域互动,形成集商业、休闲、观光、健身等于 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公共绿化广场。
(2)打造高效的区域交通枢纽,集轨道交通、地下车库、公交首末站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系统。
(3)创造优质的地面与地下人文环境,形成进入梅溪湖城市公园的“门户空间”。
3.2.2 设计策略
基于城市公园用地的属性,项目必须充分发挥地上环境和地下空间各自的优势,共同营造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地上空间更多的留给绿化和人们休息、游览观景等活动,地下空间则主要满足步行、停车等功能活动需要。二者相互关联、渗透,重点体现在区域内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综合开发。
3.3 方案设计
3.3.1 总平面设计
由于项目主体全部位于地下,为充分考虑公共景观的可达性和开放性,打造完全开放的城市公共绿化广场,本项在用地东西侧分别设置下沉庭院。下沉庭院有效组织了地铁人流和商业人流,地下空间的人流可以通过下沉庭院到达地面的城市公园,提升空间感受,并带来人气和活力。同时利用下沉庭院设置排风口新风口,满足人防和消防的疏散,减少地面楼梯的数量。下沉庭院同时满足G层的采光需求。
公共地下车库设置500个停车位,设置两个地面出入口,连湖八路靠近环湖路一端设置一个出入口,另外一个出入口在梅溪湖路上临F-03晟通地块设置,并伸入F-03地块的地下入库,与晟通公司达成协议,共用一个出入口。这样更有利于整理区域交通组织,优化地面出入口数量。
3.3.2 功能分布
(1)G层主要为商业配套,公共空间及机动车库,地下商业全部设置在G层,与晟通F-03地块在功能和流线上进行整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达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共同提升。
(2)地下一、二层为公共停车库兼人防,地库流线整体考虑,使得地块停车效率最大化,同时在F-08地块与晟通F-03地块之间设置主要车行通道,使两个地块车流可分可合,便于管理。车库出入口的共用,减少了地面出入口的设置,缓解了地面车流的压力。
3.3.3 交通组织
地下人行系统将西侧地铁2号线梅溪湖西站站厅层人流、北侧晟通地块地下商业人流、地面城市广场人流、以及G至地下二层的机动车库人流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并预留远期南侧P-09地块、P-10地块的人流接口。
与地铁2号线梅溪湖西站站厅出站通道连接,将人流直接引至G层,与晟通地块商业人流整体考虑,形成完整的人行系统。东西两个下沉广场的设置,更是起到人流集散和导向作用,同时将地面人流引入G层的商业、地铁动线,形成一条通向梅溪湖的地下走廊。
地面公交首末站设置在连湖八路中段位置,地下人流可通过各个出口及下沉庭院的组织方便快捷到达公交站点。
结语:
随着新时代的城市发展与更新,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综合利用将愈发得到重视,综合开发的手段也将日趋多样。结合公共交通进行地上、地下综合开发是一种合理利用城市公园绿地的有效手段,不仅通过合理安排地下公共交通功能与地上交通的接驳,充分优化公园绿地的地下资源,还通过公园绿地的景观,提升公共交通的品质,从而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怀德.基于城市视角下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萬汉斌.城市高密度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
[3]胡斌,刘影,吕元,张健.北京老城区公共绿地地下空间复合研究[J].建筑学报,2019年S1期.
作者简介:
李熙盛(1988-),男,汉族,湖南长沙,建筑学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