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聚萤叶甲在北京市郊豚草发生区成功建立种群

2020-09-14 11:51:00田镇齐马超崔少伟周忠实
环境昆虫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豚草体色保平

田镇齐,马超,崔少伟,周忠实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广聚萤叶甲OphraellacommunaLeSage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萤叶甲亚科Galercinae,是恶性入侵杂草——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的专一性天敌(Guoetal., 2011; Zhouetal., 2014)。广聚萤叶甲卵粒呈梨形,淡黄色至橘黄色,卵壳表面具多角形刻纹,聚集排列;幼虫共3龄,初孵幼虫体色较暗,蜕皮后颜色较淡,3龄幼虫体色偏淡褐色,幼虫在3龄末期开始结茧,茧淡褐色。成虫体色黄褐色,头部背面中央具一条黑色纵带,前胸背板有3个常连在一起的黑褐色斑,鞘翅背面具多条黑色纵条纹,其中2条特别明显(张丽杰等,2005)。幼虫或成虫聚集在豚草幼嫩叶片上取食,老熟幼虫在叶片上或分叉处结茧化蛹(孟玲和李保平,2005;周忠实等,2015)。在秋季末期,成虫体内积聚脂肪、甘油等耐寒性物质,交配后在豚草枯枝落叶下的浅土层中越冬(Zhaoetal., 2019)。

广聚萤叶甲起源于北美,现已在日本、中国台湾、韩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Kim and Lee, 2018)。2001年首次在南京市郊的豚草上发现该虫(孟玲和李保平,2005),目前,广泛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份(周忠实等,2015),对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分布的豚草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周忠实等,2011;陈红松等,2018)。2012年,我们团队从广西省来宾市(23.62°N, 109.37°E)人工引种至北京市门头沟豚草发生区释放(39.98°N, 115.97°E),经过常年定期地观测和调查,发现其已在当地成功建立稳定种群,并向周边豚草发生区扩散。这意味着广聚萤叶甲可在华北地区野外越冬与建立种群,并对华北地区的豚草起到持续控制作用。

图1 广聚萤叶甲的不同发育虫态、防治效果及生境Fig.1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control efficiency and growing environments of Ophraella communa注: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E, 豚草被取食后;F, 生长环境。Note: A, Egg; B, Larvae; C, Pupae; D, Adults; E, Scene of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was fed by Ophraella communa; F, Growing environments.

猜你喜欢
豚草体色保平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防控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草食家畜(2022年5期)2023-01-02 02:53:26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中草药(2022年20期)2022-11-15 15:05:47
不同体色虎龙杂交斑的生理特性比较
科学养鱼(2022年9期)2022-10-18 01:49:54
好人范保平
金山(2020年10期)2020-12-07 05:59:37
曹保平:拍电影,终极是拍一种氛围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38
豚草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方法
新农业(2016年19期)2016-08-16 12:00:18
蚜虫的生存适应性研究进展
几种不同品系暹罗斗鱼体色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豚草的识别与防治
湖南农业(2014年7期)2014-04-30 08:25:08
我们都有隐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