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就是用来偏的,没错。本文之用力,之巧言善变,之胡搅蛮缠……足以体现我们到底有多偏爱垃圾食品。
也许说得不对,请多包涵。
想想看,课间休息不能在小卖部买点零食,出门逛街不能喝杯奶茶,看电影不能吃桶爆米花,如果生活没有零食当点缀,那得有多无趣啊!作为成本最低的快乐源泉,那些路边小摊贩的自制小零食、超市几块钱一大袋的薯片、虾条、饼干……花少量的钱获得大量的快乐,吃点垃圾食品有何不可?
考试成绩不理想,来杯可乐缓解一下悲伤的心情;重要场合太紧张,嚼片口香糖减轻一下心理压力;最近心情不太好,买块蛋糕来中和一下负面情绪。“借吃消愁”就像是一个万能法宝,没什么比吃垃圾食品更解压的事儿了。所以,当你感觉压力山大时,与其独自忧伤,不如大大方方投入垃圾食品的怀抱。
饿了吃快餐,渴了喝碳酸饮料,就连电视广告都在给大家洗脑——饿了困了来块士力架。是的,就算垃圾食品热量高,但它的确比日常饭菜更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能量,高糖、高盐、高油,那又怎样?在饥饿面前,请问还能有比吃垃圾食品更方便、更能快速解决问题的选择吗?
平心而论,不过是在两片面包里安排上了火腿、鸡蛋、牛排、蔬菜等荤素搭配、好吃美味的食物,汉堡就这样被贴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签,确实有点冤。肉饼提供蛋白质,生菜富含维生素,一个汉堡下肚,立马让人饱腹,这难道不是一款超营养的食物?奶茶里有奶有茶,如果你喜欢,还能加点水果,这也不健康了?
在贫穷的学生时代,垃圾食品成了大家巩固友谊的必备工具。饿了分享几块饼干,嘴馋了共享一包薯片,惹你生气了赔你一支冰淇淋……仔细想想,那些与朋友愉快相处的情景,总少不了垃圾食品的陪伴。吃垃圾食品不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交圈子。不爱吃垃圾食品的人,可能会错过很多结交新朋友的机会哦!
仔细想想,人们在对待垃圾食品这件事上,确实很双标。比如同样是油炸,为什么薯片是垃圾食品,麻花、油条、酥油饼却是地方小吃?同样的热量和做法,咔嚓脆的薯片明明更受欢迎啊!又比如同样是高盐豆制品,辣条不健康,豆腐乳却是受欢迎的调料。还有豆腐干,居然能成为一道菜肴,这实在太不讲理啦!
提到夏天的夜晚,你会想到什么?当然是啤酒和肉串了!
撸串、卤味、啤酒,这些一看就和炸鸡汉堡不是同一个祖宗的食品,居然就是肯德基风靡一时的时尚单品——撸串桶。
自从国家大力发展“夜经济”之后,肯德基(中国)也紧跟着官宣上市了串串、卤味等夏日小吃,还在夜宵套餐中加入了冰啤酒这一选项。肯德基在撸串桶中放进了不少独特的小心思,例如将K记的招牌“鸡肉”作为撸串桶的主元素,将标配的炸鸡加入撸串桶套餐等等。
曾经有一个都市传说:没有一只鸡能够活着走出肯德基,在夜宵菜单中也不例外。
所谓隐藏菜单,就是官方菜单中并没有显示,但可以通过DIY搭配出来的全新饮品。作为奶茶界巨头之一,一点点奶茶的出圈靠的就是隐藏菜单!
门店推出的奶茶口味喝腻了怎么办?那就自己做一杯专属奶茶吧!一点点奶茶提供的可选配料有近百种,免费的配料也有很多,如珍珠、椰果、红豆、仙草等,奶茶的甜度也可以自行选择,DIY的空间堪比星辰大海。至于结果究竟是为隐藏菜单系列再添一员大将,还是朝着黑暗料理界又迈进一步,就看个人发挥咯。
炸鸡界“两大王者”之一的麦当劳,相信大家应该都吃过吧。不过你或许不知道,麦当劳其实也有很多隐藏服务。比如送餐到桌服务,在用餐高峰时段,不管你是在家还是在赶路,只需在手机点餐时勾选送餐到桌选项,就可以直接动身前往餐厅,坐等服务员把食物送到你面前啦。
除此之外,你可以要求食物现做、鸡排切块、咖啡续杯、饮料去冰,甚至可以点珍珠奶茶不要珍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DIY汉堡等食物。如果你带着小朋友,还能在前台免费领取一支迷你冰淇淋。
1990年,必胜客在北京开设第一家中国分店,至今已经有30年。借此契机,必胜客首推限时自助餐服务,158元畅享几十种经典美食。
与常规自助餐一样,必胜客自助餐同样也有浪费罚款和用餐时间限制等规定。从下单开始到结束用餐,规定的时间是90分钟,在这段时间之内,自助餐菜单里的比萨、牛排、鸡翅、小龙虾和各色小食可以随便吃,各种主食也不限量供应。此消息一出,“吃垮必胜客”的评论被赞上前排不说,门店外也排起了长队。
上文说到,许多看似新潮的垃圾食品其实都历史悠久。
它们之所以能混到今天还不消失,真的全靠俩字——努力。
努力习惯被人叫“垃圾”,努力谋发展,大力出奇迹。
把方便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想必不会有人反驳,它早已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说起方便面,据说80%的人都会立刻想起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什么?你觉得方便面的口味太单一了?那你一定不知道,康师傅方便面其实有200多种口味!无论你是喜欢清淡的、重口的,还是喜欢圆面条、宽面条、细面条……在康师傅方便面王国里,你都能找到自己的Mr.Right。
在融入中国市场、本土化经营方面,德克士可谓是十分接地气了。
与肯德基、麦当劳不同,德克士主要的阵地是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为了与这些城市人群的消费水平相当,德克士在保留自身西式快餐风格的同时,根据中国顾客的消费需求,将茶饮加入菜单,并在食物中添加了更多的蔬菜,甚至将中国人几乎餐餐必备的大白米饭作为食材,创造出了颇有中餐范儿的“大米汉堡”。
宵夜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轻视的地位,德克士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不,它也做起了宵夜生意。为了提高顾客认可度,德克士拼了!
听说在炎炎夏日里,甜甜的冰淇淋和少女心更配哦!如果你还在吃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单球,那你真是太太太OUT啦!赶紧来试一试哈根达斯的冰淇淋火锅吧!
你可以用冰淇淋、小蛋糕、时令水果等甜品蘸着源自比利时的高浓度热巧克力酱食用。看看它爆棚的少女心:粉色系的少女可爱风摆盘,甜度爆表的梦幻味道,冰火两重天的奇妙口感,让你一秒就爱上。
除了冰淇淋火锅之外,哈根达斯还有铁板烧套餐、下午茶套餐等,每个季节会推出一道主打菜品,让你欲罢不能。
喜茶不再只做茶,还瞄上了“茶饮+酒”的生意,不仅跟科罗娜啤酒强强联合,先后推出三款含酒精的茶饮,还推出了自己的独栋实验室HEYTEA LAB。顾客们可以在这间实验室里找到喜茶不广泛销售的饮料、雪糕、甜点等小众产品,还可以体验喜茶旗下的第一间酒吧。
喜茶的酒吧内只提供10种不到的酒水,主打酒水以四季命名,分别为“春不夜”“夏会醉”“秋晚归”“冬未眠”。酒吧还提供一款城市限定酒水,据说口味也非常独特,尝过了四季,也别忘了我们常看常新的城市呀。
说起垃圾食品,可乐一定是个中翘楚。如今,可口可乐竟也走起了健康路线。
近几年来,可口可乐先后推出了无糖零卡可乐、膳食纤维+可乐、健怡可乐等产品,还在日本推出了自己的茶饮品牌“凌鹰”,颇得好评。
不止于此,可口可乐还推出了AHA这一气泡水新品牌。AHA拥有50种组合口味,将富有营养的果汁与气泡水的口感完美融合,既美味又健康。为了走好健康路线,这一系列的新品更是完全杜绝了热量和钠的添加。看来,可口可乐是下定决心要摘掉它“肥宅”的帽子了。
众所周知,iPhone曾在很多年里霸占着手机界的高富帅之位,品牌席卷全世界。作为辣条界的高富帅,卫龙在中国同样是一款人尽皆知的品牌。
近年来,卫龙进行了许多跨界合作。但要说最出圈的,莫过于其推出的iPhone风格零食了,当平民美食辣条遇上高端手机品牌,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模仿iPhone风格的品牌有很多,唯独卫龙的模仿最为可爱。早在iPhone7推出的时候,卫龙就跟风推出了辣条新品“Hotstrip7”,引领了一波潮流。后来,卫龙还在参加酒会展览时搞起了iPhone风格的线下体验展位,将iPnone专卖店的装修风格、商品陈列方式、服务手段全部复制过来,让手机门店的窗明几净、高端大气跟垃圾食品“一哥”辣条完美融合,真可谓是把“复制粘贴”玩到了极致。
在展区内,每一包卫龙辣条都被陈列于明亮的玻璃展柜里,拥有自己的专属展位。员工们统一着装、面带笑容,对于不懂汉语的外国顾客,直接使用英语流利交流……这么高端的设计,难怪网友们忍不住惊呼:“卫龙你变了,我还能买到5毛钱一包的你吗?”
继老对头喜茶开办实验室之后,奈雪の茶也开始打造梦工厂。奈雪梦工厂集合了来自全世界的烘焙、茶饮、咖啡、西餐、啤酒等十五大模块,号称每天售卖的新品超过1000款,力求为顾客打造更多元化的体验。
1000多款新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就算每天都来买一款,想要集齐全部也要买三年!有钱又喜欢收集打卡的话,来奈雪の茶梦工厂准没错!
顾客删除10个微信好友就能得到一份汉堡套餐;故意借势麦当劳,让M记为自己打广告……没错,这些“野路子”都是汉堡王的营销套路。在西式快餐中占据了重要席位的汉堡王,其宗旨就是“做最野的营销,让对手无路可走”。
汉堡王推出的“燃烧商店”平面广告,灵感源自发生于1954年的汉堡王门店火灾事件,意在表明公司至今仍保持着高度的安全意识。汉堡王把营销精神跟真实事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剑走偏锋式的营销模式。
此外,汉堡王中国还积极结合中国特色的“女生节”“双十一购物节”等节日,大玩感情认同营销,将自己的品牌努力植根于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心中。
文/吴永佳
毕竟,味蕾一致带来的共同欢愉,比那些关于垃圾食品的负面话题,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可以给我尝一片不?就一片。”小时候,在放学路上,我会厚着脸皮向刚在校门口小卖部买来膨化食品的同学索食。“好呀。我吃第一片,第二片给你。”同学递来膨化食品,接下来的一路,便是你一片我一片的场景。
我们从小便生活在社交之中,从“好丽友,好朋友”到“你一半,我一半,我们都是好玩伴”的碎碎冰,在这个提倡共享的时代,懂得分享手中的零食,比独乐乐更讨喜。至于这些零食对健康的影响,早就被抛之脑后了。毕竟,味蕾一致带来的共同欢愉,比那些关于垃圾食品的负面话题,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小到三五好友开party,大到亲朋好友摆宴席,垃圾食品从未缺席。喜欢k歌的年轻人经常会说:“没有炸薯条、炸鸡的K歌局是不完整的。”当放下麦克风,他们无处安放的手会自然而然地拿上几根薯条塞进自己嘴里,或是递给身边的朋友,既满足了自己的味蕾,也在黑压压的房间里传递出自己对他人的关注。
有人会说,那也不是非得垃圾食品啊。是啊,但比起沙拉和养生汤,炸薯条、膨化食品分享起来更为方便快捷,且裹挟着青春最直白的仪式感。
上面关于垃圾食品的社交含义很清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它其实还有另一层社交含义,是食品自身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某品牌推出的“单身狗粮”薯片就自带产品互动的社交属性。简单的配色、搞笑的狗头图案,整齐地陈列在货架上,乍一看还真以为是狗粮。但实际上,它是借用网络热词“单身”和“狗粮”结合狗粮包装的创意,为“单身人士”完成一种自我调侃的情感输出。
“我知道你单身,而且很快乐”,通过薯片表达单身的态度,实现食品与人的精神互动,最终还可以通过人的自我调侃,完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互动。
有人说,中午、晚上组局吃正餐是传统社交,有光明正大的社交目的性,其实薯片、海盐瓜子、辣条何尝不是。它们更容易获得,也更容易分享,在社交的目的性和高效性上,一点也不输正餐,甚至还能大大减轻经济负担。
我们不可否认,这类食品对某些人及某些情况来说,的确存在健康风险,但我们同样无法否认,都曾感受过薯片“你一片,我一片”分享时的快乐。垃圾食品的社交属性,不管你承不承认,接不接受,它都已经存在。
文/ soso
这样看来,垃圾食品拥有好快、好吃、好看、好省四大属性,能扛下食品GDP的半边天也不足为奇了。
18世纪60年代,轰隆隆的蒸汽火车不仅连接了全世界,还打破了食材的地界壁垒。在各类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中,速食文化应运而生。忙碌于流水线上的工人阶级,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囿于爱与厨房。为了快速补充体力,他们的餐桌曾一度被蔬果压缩罐头、冷冻食品、糖精、果酱等方便食品所占据。而不健康的食物成分、制作工艺等,使它们被称为“垃圾食品”。
正所谓不用做饭一时爽,一直不用做饭一直爽。本是工人阶级为了填饱肚子,便于努力搬砖的产物,却被精明的商家看到了潮流和商机,并顺势推波助澜。他们不断实验,试图找到油、盐、糖的完美组合,解密人类的味蕾,从而刺激大脑,让人吃完一口还想吃下一口。他们甚至还会告诉你,吃垃圾食品无所谓,多做运动就好了。比如某可乐品牌赞助了很多体育赛事,便是套入了这样的理由。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食品制造商的狂轰猛炸,彻底“改造”了我们的味蕾,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为垃圾食品奉上荷包。
如果只是以上原因,不足以让垃圾食品横扫全球。为了战胜人类的理智,榨干“肥宅”的钱包,食品制造商们抛出的终极大杀招之一就是——颜值。在食品制造这条路上,抓住了人们的眼球,自然有更大机会能抓住他们的胃。
于是,食品造型师这个职业诞生了。他们利用胶水、机油、纸板等各种方式挑逗吸引人们的双眼。你大概不会知道,广告里那些让人食指大动的奶油蛋糕都是假的。真正的奶油很容易融化,一坨软塌油腻的白色物体,很容易倒人胃口。为此,广告里的那些可口的奶油,大部分都是用剃须膏制成的。
另外,策划人员也为垃圾食品经济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日本,伴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购买垃圾食品的人群急剧萎缩。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日本的零食企业也从单一的可爱风,增加了有质感的高级成熟风。
饼干品牌百奇推出了红酒味的“女神的红宝石”系列巧克力饼干,以及与威士忌相搭配的“大人的琥珀”饼干。包装上也别具心裁,以酒红色和深紫色的圆罐式包装呈现出高级感。这样的新产品定位精准,一下子就击中了人们的心理:低调、高级、有内涵、有品位,是大人也能吃的零食。
高颜值包装,可以让垃圾食品摇身一变,成为一种身份属性。或是有内涵、有品位、有质感的代名词,或是可爱、酷炫、青春、阳光的象征,再加上它本身的美味属性,即使在经济寒冬,照样不妨碍它们的销量上涨。
当然,经济寒冬并不是对垃圾食品毫无影响的。但生产商们掌握了成本控制的终极奥义,于是无惧经济下滑。
薯片就是成本控制界的王者。为了让制作好的薯片一直保持酥脆的口感,生产商通常会在食品包装里灌入惰性气体。而怎么灌、灌多少就是一个很有门道的技术活了。
惰性气体占据整个包装的极大部分,即使厂商减少食品分量,食品包装的变化也微乎其微。大多数消费者只会看包装的大小,有几个人会在意“净含量”那小小的三个字呢?
其它食品也有样学样,每次更换包装都是涨价的好机会。比如巧克力的包装盒越来越大,巧克力却越来越少,饼干的包装越来越多,大包装包着小包装,饼干却越来越少……在分量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于无形中上涨了价格。
这样看来,垃圾食品拥有好快、好吃、好看、好省四大属性,能扛下食品GDP的半边天也不足为奇了。
文/李雅鑫
现在,定义垃圾食品的关键词是:焦糊、高油、高盐、高糖、对人体有害。从这个定义来看,古人喜欢吃垃圾食品,而原因也和现代人如出一辙——当压力让人团团转的时候,美食可以激发人体分泌多巴胺,获得快乐。有了美食,糟糕的生活似乎可以被按下暂停键。
提到苏东坡,我们的脑海中必定会浮现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文学,一个是美食。
他有一篇《老饕赋》,其中提起一道叫“蜜煎樱桃”的小零食。作者做了如此描述:“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樱桃加上白糖和蜂蜜,高糖的零食让减肥中的女孩子大喊救命,却让文豪苏东坡爱不释手。他还指出,美食需要精美的容器和美人作陪,这样的美食一入口就可以让自己瞬间忘记所有的烦恼,感到海阔天空。
如果没有重文轻武的政策,或许苏东坡早就死在了宦海沉浮中。接二连三的打击几度让他低迷,他的压力指数与现代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还好他有烹饪的爱好,能够发现食物治愈人生难题的奥秘。所以,尽管蜜煎樱桃高糖,多食会导致体态不美观和糖尿病,但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人对快乐的追求远大于健康。即便智慧如苏轼,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垃圾食品。
一部分人把垃圾食品视为解压神器。就算你不主动买,也没关系,公司有免费自助小零食、免费下午茶,美其名曰小福利,刺激你味蕾的同时也激发你工作的潜力。奶茶不想喝?没关系,同桌会生拉硬拽地把你拖进奶茶店,终究逃不过“来都来了”定律。
渐渐地,你越来越习惯依靠垃圾食品来安抚自己糟糕的情绪:高考压力大、工作养家难、人际关系糟糕……似乎没有什么痛苦是一包垃圾食品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包。
与思考人生终极哲学命题不同,垃圾食品带来的放松是立竿见影的。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如果连口欲都不能满足,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残忍。
从史湘云的鹿肉串到你手里的大辣条,垃圾食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尽管这旺盛生命力的背后是让人生厌的健康话题,但只要压力还在人的头上如影随形,垃圾食品就在你等待枯木逢春的路口蹲守,让你来不及转弯便能收获满满的幸福……和脂肪。
既然压力赶不走,那就索性忘记发胖吧,反正吃一口美味的蛋糕也不会死,谁不是一百多斤呢?但小吃怡情,大吃伤身。等脂肪囤积到一定程度,那些锣鼓喧天、震耳欲聋的健身房也不会饶过你。
“你体态不够好,这样在婚恋市场是没有竞争力的。”“如果你再减20斤,你会找到更好的工作。”“你连体重都控制不了,还怎么控制你的人生?”总有人比你、比垃圾食品更懂得制造焦虑。你以为你解决了当下的焦虑,却必然有更大的焦虑觑视着你。
‘碳酸’‘防腐剂’‘化学添加剂’等标签暂时撕下,这时候的垃圾食品似乎就不再局限于现代了,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在焦虑上这件事上,没有最焦虑,只有更焦虑。
文/ 婴宁
2019年,《新京报》发布一则数据:70%的奶茶被女生喝掉了。奶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是“女生专属饮料”。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学者Cronin在论述中提及,相比于个人思想中稳定的认知,性别认同更是一种在社会关系中不断复制,并通过产品和消费现象的关系而制定的行为。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食物与我们的主观性和自我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许多研究者也认可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人的性格,因为我们所处的文化与社会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通过“适当”的饮食来寻找自己的性别认同。
因此“男性吃肉,他会更像个男人”,与此相对,奶茶因其“水做的”“甜腻腻”“五彩缤纷”被视为女性化特点的食物。西北师范大学丁小斌教授认为:“人们通过食物类型来判断食用者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时,人们更愿意选择与他们性别角色一致的食物。”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爱喝奶茶的男生有点娘。原来我们喝的不是奶茶,是认同感。
除去食物,常见的事物,如数字、颜色甚至家具都存在着性别认同的现象。人们划分事物性别现象的依据不一而足,或以事物外形,或以使用者的身份。就这样,偶数、圆形物品和奶茶一起,都被广泛认为具有女性特质。
爱喝奶茶的男孩哭了,哭得更惨的是奶茶店老板。聪明的老板们不妨开始动手设计“男士专属奶茶”,这跟“男士面膜”“男士洗面奶”概念的诞生,如出一辙。
1956年,心理学家阿希设计了三垂线实验,实验的内容很简单,每个参与者需要在给出的图片中找出两个长度相等的垂线。有趣的是,每一组参与实验的人只有一个,其他人是阿希雇来的演员。阿希故意安排演员们说出错误答案,他想知道,当大家都认为错是对的时候,是否有人能做到与众不同。
实验证明,被试者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坚持了自己的观点,足以见得,从众心理是多么强大。
如果人人手里都有这样一杯奶茶,而你两手空空,不知所措,你是否会选择花上一杯奶茶的钱来摆脱这种不自在呢?大多数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尤其在集体生活中,周围的人都点了一杯奶茶,这时如果你想表现出拒绝就需要足够的勇气了。
有网友说:“跟朋友去奶茶店,我说我真不喝,朋友说我真客气,二话不说买了一杯放我手里。”一方面,我们有合群的本能,另一方面,群体也在主动吸纳每一个个体。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从众心理让你购买了奶茶,并把购买奶茶的行为内化为一种习惯。
据说,世界上最早的奶茶不是来自大西洋彼岸的英伦半岛,而是我国唐代。当年文成公主带着大唐茶叶来到了青藏高原,高原人民偶然发现,茶和牛奶碰撞在一起可以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第一杯奶茶于是诞生。
很多人嘴上说着不喝奶茶,可每当吸进嘴里,脸上倒也诚实地写满了快乐。珍珠布丁烧仙草,烤奶雪顶加半糖,总有一种搭配方式让你欲罢不能,可谓一杯奶茶深似海,从此白水是路人。
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奶茶让人上瘾的背后原因,归根结底是快乐。加糖的奶茶进入口中,糖分随之被分解,人体内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可以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给人带来极佳的体验。
而奶茶喝光以后,多巴胺随之减少,人的情绪又会回到之前的平静状态,享受过奶茶的快乐的人此时会感到难耐,这就是所谓“快感缺失”。
于是,我们会想念多巴胺带来的精神愉悦,忍不住想再购入一杯让人快乐的奶茶,周而复始。与其说人对奶茶会上瘾,不如说人对快乐会上瘾。自然了,有了能让人感到幸福的奶茶,谁还会想喝寡淡的白水呢?
如果你走进奶茶店,禁得住茶味和奶香的双重诱惑,并且在众多顾客和店员的注视下没有下单,那么你一定是个狼人——比狠人更狠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