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理社团活动促进高中地理学习

2020-09-12 14:20赵静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团人文素养

赵静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指导学生组织地理社团,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让地理学习发生在课堂之外的实验室、野外、社区以及旅行途中,让地理教学内容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进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促进高中地理的学习。

一、当前高中地理课堂的限制性

(1)教师备课不足,教学方法不符合学情。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驳杂,尽管也是高考科目,可学校安排的课时还是较少,特别是在高一年级,所以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照本宣科,只按照大纲和课本进行授课,知识讲解过于生硬,死搬硬套,毫无生趣,又不能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很好的结合,导致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

(2)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興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由于一些初中对地理学科教育不够重视,学生进入高中后,又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思想,加之现实的高考科目设置导向,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学地理“浪费”时间,这些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性比较偏理,许多选择文科的学生在面对地理学习时比较吃力,尤其是自然地理。因此,常常让地理教学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

二、地理社团活动的功能与重要性

(1)地理社团活动的功能。学生社团是在校高中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文中的鹮乡地理实践社是基于对地理学科的热爱,由部分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遵循我校社团章程自主开展地理活动的学生组织。作为地理第二课堂,是地理课堂学习的延伸,更全面、综合的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2)地理社团活动的重要性。以鹮乡地理实践社为例,主题探究式的地理社团活动,激发同学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结合地域文化的地理社团活动,培养学科知识素养及人文素养,增强地理乡土情感;参与体验式的地理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和动手能力,增长地理技能;同时,地理社团活动还为中学生提供了与外界交流和身心发展的平台,学生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高中地理课堂与社团活动的有效结合

(1)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基于地理学综合特点,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可挖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元素。基于此地理社团活动往往可以设计地理主题活动,例如,在必修三区域差异学习时设计探访秦岭淮河分界线的主题活动。根据不同视角,将两侧的人文资料收集汇总,在整理的过程中,感悟地理之美,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体会区域之迥异。在必修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学习时,让学生收集我国建国以来人口政策的发展变化历程,并对当前的二胎政策发表看法,写成小论文。在选修三旅游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以汉中的油菜花节特别是洋县的梨花节为主题设计与旅游课程相关的主题活动。有了明确的主题引领,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问题认识越发清晰,见解也更加独到,人文素养不断得到沉淀和积累。

(2)立足地域文化,基于乡土地理,收集人文素材,开展与之相匹配的社团活动。新课程理念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身边触手可及的乡土地理便是达成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高中生,只有先从较近的家乡入手,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家乡地理状况、历史发展,以地理社团为载体让学生探究体验地理规律,学习地理知识,使学生的地理学习真正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在必修一地域文化学习时,引导地理社团的学生设计了《陕南建筑文化》的系列课程,举办了发现身边最美的建筑摄影展,并以此为成果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建筑篇)(饮食篇)两场中学生地理大讲堂活动。学科专业知识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课程大受学生欢迎,既拓展了学科视野,更加深了对地域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捕捉乡土地理元素,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创造真实可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地理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

(3)在如今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知识很少能拿到生活中实践,实际教育得不到落实。重视结果,导致高中学生对我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知之甚少,导致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地理社团本身需要学生身临其境的参与体验。有了亲自的动手操作、亲历的经验和感悟,学生会更直观的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技能,学以致用。地理社团活动可以对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使得教学更加的大众化、生活化,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很好的联系实际,通过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动力,在于教娱乐中,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例如,在必修一气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带领地理社团学生参观县气象局,在气象局里,同学们参观了先进的气象预报控制中心,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和发布过程,观看学习卫星云图;在观测站,可以了解自动化和人工检测雨量大小、蒸发量大小、每天日照时数等内容。活动中,同学们也会对自身所学所感产生许多疑问,并从工作人员处得到解答。如此一来,同学们对课堂上所学的气候有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见闻胆识,加强了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了地理实践能力。

综上所诉,高中地理课程越来越受重视,为了提高高学生高中地理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外指导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团资源,注重社团活动和课本内容的联系,可使地理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而又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形成新的知识网络,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调动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同时,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社团人文素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人文社科
社团少年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