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阳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德育存在着不适应时代的现象。它使高校德育功效低下,教育效果变差。为此,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实践环节中取得突破,从而为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服务,本文在该背景下开展相关论述。
关键词:思想教育 实践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我国逐渐消除贫困,迈入小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政治素质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的物质及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社会意识日趋多元,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多方面问题。
一、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传统填鸭式教育对80、90年代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他们理解并体会教科书上的知识,且深信无疑。但对于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没有经历传统理论的发展,对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极度落后的认识有限。若仍采用上述教育方式,学生意识形态里陌生、怀疑、抗拒的心理势必存在,根本调动不了当代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对建国初期的国情、民情理论缺乏与当今时代的对照认识。传统文化教育与新时代灵活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冲突必须依靠更先进的思想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思想意识多元化与单一思政教育的反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全国人民脱贫奔小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展了扭曲。当明星、挣大钱,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集体主义意识淡漠。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温床中无忧无虑的成长,缺乏危机意识。面对形形色色、色彩绚烂的社会,这一代大学生见识广泛,思想灵活,老师的思想灌输总有多种疑问与之对抗与博弈。学生的理想信念脱离实际,梦想着不出力就能过着奢侈的生活,结果小事儿不愿做,大事儿做不了。现代大学生更加现实,从思想深处容易抗拒与己无关的知识灌输,为此,单纯的传统教育已不能产生任何效果,需要从多元角度分析原因,采取更为适合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教育。
3.部分大学生利己主义思想严重
大学生自上大学之日起,从事各项社会活动,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为日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面对无名无利的日常教育活动,部分学生往往消极懈怠,不积极主动。而面对名利双收的事情,学生往往趋之若鹜,若目的不能得到满足,则情绪消极,怨天尤人,对周围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意识产生负面影响。
4. 部分学生性格发展缺陷
个性发展是双刃剑,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个性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太强的个性往往不能融入社会,不能团结周围同学,造成过于个性,影响团结协作。尤其极少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社会影响等原因,功利主义过于突出,造成心胸狭窄,遇事情不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而是归咎于他人的错误,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需要针对性的单独教育。
二、 改进措施
1.理论与实践结合
传统的教育防止并没有区分思想素质教育、技术、技能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差别。采用最传统理论教育一贯到底。结果造成技术型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缺失,“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突出。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案为中心、讲授为中心。教师满堂讲授,学生心猿意马,造成教学远远没有达到效果,更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内在动力。
为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实训教学的方式,将书本上枯燥的理论教育转化为切身体会得到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体会、自我判断,自我理解,自我控制,逐渐形成人生准则,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标。
2.定期开展思想道德反面案例情境教育
对于身边的典型违背道德、信仰的案例,将其引入课堂,以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体会表达道德情感。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深入分析反面案例存在的诸多道德深处的本质,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的守护者和践行者,从而自发抵制不良行为。从而以再现案例的方式达到更佳的教育方法。
3. 加强社会实践
定期参加社会实际活动,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以使他们切身接触社会,通过社会活动检验自身的行为道德标准,并通过社会的客观评判与实际效果对其进行影响与约束,改变其根深蒂固的恶习。通过不断的反复实践,逐渐养成习惯,做到知行合一。
4.大学生评优评奖评价体系建立
学生互评体系:大学是学生正式步入社会的前期实训场。学生之间的评价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步入社会以后同事之间的评价。为此,通过评优评奖活动中,增加对学生团结意识、合作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等素质的评价,让那些自我意识强烈,功利心强的学生有充分的认识,仅仅靠利己主义思想是远远不够的,想要立足于社会,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質。从而让他们被动地、有意识地改变自我意识,最终化作自觉行为。
教师评学体系: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领航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育人意识,通过对大多数学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列入评优、评奖;将个性学生思想素质进步的评价作为激励,为进步加分,鼓励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进步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引入学生、社会、学校、教师实践评价机制,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尤其激励那些自我意识强的学生,融入集体,共同进步,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得到同学和社会的认可,才能成为成功的人。
参考文献
[1]陈淑萍,李军.基于“私德到公德”因素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05):39-41.
[2]黄海.通识教育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
[3]侯兰梅.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85-86.
[4]严园,葛敏,邱勤,杨水英.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0,(35):189-190.
[5]刘孟洋.“产学研一体”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1,(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