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织“点”“线”“面”,呈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亮色

2020-09-12 14:29陈海亮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宋江悟空整本书

陈海亮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

在热闹的整本书阅读氛围下需要冷静思考: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余党绪老师认为:教学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意味着通过理性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改变不自觉、非理性的自在状态,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和把握整本书阅读的规律与方法,从自在状态上升到自觉状态。

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深度体验阅读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宏大的架构下自主思考,得到思维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汲取丰厚文化的滋养,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握不同体裁的书籍的阅读规律与方法;通过教学问题的设计,提升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情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从而达到与文本和生活的融通。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些误区

整本书阅读教学已经在一线课堂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

1.空泛的自主学习,缺乏真实的体验

自主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常态,特别是基于小组的自主合作模式盛行,小组内围绕着几个问题热闹交流,气氛热烈。一节《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学生先围绕着“说说你阅读后印象最深的英雄人物,并发表对该人物的看法”这个主问题进行交流,英雄人物轮番上台,看法与见解却呆板乏味。热闹的背后缺少了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与问题艺术的设计。阅读如掘井,深挖才能见源头活水,没有真实的体验性挖掘,效率可想而知。

2.粗暴的零碎分析,缺乏个性化的体验

同样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利用PPT,展示了该书十多个关键人物,然后根据人物的生平经历,逐个讲解,附带着展示名家的评论,学生边听边记录,下课前教师得意地宣布:下节课对所讲的内容进行测验。这样粗暴的零碎分析,截断了学生自主感悟的思维,让阅读体验成为了一句空话,更造成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

3.模式化的粗浅感悟,缺乏思辨性的体验

察看学生书包,教辅用书“满天飞”。课堂学习时,《学霸笔记》《名家评论》里的名句信手拈来。殊不知,阅读是个人独特的思维活动,整本书阅读强调的是在整本书环境下的个体感受与思维的活动,如果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前人言论”,合理比较分析,辩证思考,“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一定会有深度的思辨性体会。

三、巧织“点”“线”“面”,让整本书阅读教学绽放美好姿态

水鱼老师在《还原诗的美丽》一文中提到:还原诗的美丽,应当充分调动感官体验及丰富的想象,在一个“点”上品味,在一条“线”上游走,在一个“面”上荡漾。诗歌欣赏如此,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也不妨如此。

1.挖掘“一点”

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角度这东西,不达到‘千呼万唤的地步,它是不出来的。不经过‘山重水复的跋涉,是看不到它的,必须付出时间,必须耗费心力。”所以选准“挖掘点”,以点带面,需要教师有极深的解读能力,需要教师有纵观全局的眼光。

(1)巧选“突破点”

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我就以“变”为“突破点”,以《小圣施威降大圣》为跳板展开挖掘。我先设置“比读与跳读”为第一环节,精选了大闹天宫前的六幅连环画,引导学生看图配字,使之成为微书,接着出示原著文字比读,体会原著语言的精练。然后以《小圣施威降大圣》为跳板,以“品读与发现”为第二环节。从说“变”——品“变”——思“变”三个层次递进,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整合信息,在阅读中思索,在阅读中发现。

①说“变”。问题:品读《小圣施威降大圣》,说说悟空与二郎神各自展示了哪些变化?

②品“变”。问题:品读悟空的七次变化,说说你的发现?

③思“变”。品读悟空的第六、第七次变化。

思考1:假如你是悟空,当尾巴不好收拾时,你会如何处理?你觉得吴承恩为什么特意让悟空的尾巴不好收拾?

思考2:悟空為什么要变作二郎神,其目的是什么?请对比悟空在西游前与西游后的性格变化,说说你的感悟。

围绕着“变”,我深入引导学生进入第三环节的“悟读与探索”。悟空西游获封“斗战胜佛”,其意义到底在哪里?请联系悟空相关联的神通,谈谈你的探究与发现。在一番探讨后得到如下结论:

悟空的武器是如意金箍棒,又名定海神针铁,随心所欲,能大能小,定海也能定心。悟空的本领是七十二变,隐含着心之九窍八孔;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隐含着人的一秒有十万八千个念头;悟空的修炼场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斜月三星”谜底就是“心”;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悟空的佛号是斗战胜佛,战胜了自己,完善了内心才能成佛。

巧选“突破点”,深入挖掘,源头活水自来,最后我再让学生回到原著目录,继续“悟读与探寻”,学生欣然领悟,目录中其实暗示了“悟空”是只“心猿”,西游的过程也是“变心”的过程,人要修炼一颗慧心!

(2)聚焦“思辨点”

万物要经辨识,才会区别物与物之间的差异;万事要用辩证眼光看,方能分清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是要通过理性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把握学情,巧用问题的“争论点”,文本的“矛盾点”,笔法的“空白点”,动态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智慧,让思辨成为自觉与习惯。

在《水浒传》一书的阅读教学中,我针对各类人物设计了一系列“思辨点”。在人物宋江的主题阅读中,我先让学生自由阅读相关内容,写读后感。然后对宋江的“争论点”进行整合,以此为契机开展课堂系列教学。

场景呈现:

师:我们翻到第23回,你如何看待宋江对待武松的态度?

生1:我觉得宋江有情有义,在柴进的庄子上偶遇落难的武松,“酒罢,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轩下做一处安歇”“过了数日,宋江将出些银两来与武松做衣裳”,这些细节都体现出宋江慧眼识英雄,重英雄。

猜你喜欢
宋江悟空整本书
清代悟空戏考述
《论语》整本书阅读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悟空”之道
悟空已被玩坏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
”官迷“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