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传统出版社发展之路探析

2020-09-12 14:23黄雪婷
出版广角 2020年16期
关键词:升级出版社方向

【摘要】  “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传统出版社面临转型发展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如何抓住难得的机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成为传统出版社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文章基于出版社运营实践,对比分析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战略,“专精特新”发展战略与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融合发展战略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传统出版社实现战略转型升级的必备要素,以期为同类出版社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  键  词】出版社;转型升级;发展战略

【作者单位】黄雪婷,广西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6.008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出版业全面迈向“互联网+”时代,不断衍生出以“跨界融合、创新驱动”为特征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传统出版社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出版社转型升级方向

在出版社运营实践中,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内外部条件等要素,通常情况下传统出版社战略发展方向主要有两种:一是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战略,二是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战略。前者是指把各项资源投入不同业务和领域中,通过多元化发展促使企业快速成长;后者是指将全部资源集中投入企业擅长的核心业务和领域中。

尽管我国出版业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兼而有之,但其市场化程度较低,相较于其他市场活跃度高的行业,出版业的多元化外延程度不高,其发展战略更多情况下是结合自身定位和实际情况表现为规模化发展或专业化发展。“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社一方面要在战略转型上充分考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战略和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战略与“内容+”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开拓新的发展思路,也就是在网络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融合发展。以广西传统出版社为例,转型升级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延拓展式或内在裂变式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方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社基于自身发展定位,尝试向规模化、集团化探寻发展的可能性,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模式来实现。

一是外延拓展模式,即以行政管理为主,以行业或区域隶属关系的出版社与上下游印刷发行企业、出版社与媒体行业、出版社与出版社等为辅的协作式管理。如2003年7月成立的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包括广西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广西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广西迪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海外星云》杂志社等。

二是内在裂变模式,即由出版社内在驱动所引起的内部架构与业务的整合优化,并由此裂变为出版文化综合体。例如,1990年成立的广西美术出版社是一家美术类专业出版社,多年来坚持专业化出版道路,目前已经形成美术教育类、美术史论类、美术基础技法类、艺术生活类、画册类、少儿读物类、书法篆刻类、期刊和融合发展九个内容板块,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美术专业出版社之一。

2.“专精特新”的特色化发展方向

在出版社运营经验中,通常情况下,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往往被归纳为“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专”指专业化,具体体现为出版产品的专业化、出版服务的专业化、出版人才的专业化、出版职能的专业化、出版重组与并购的专业化。“精”指的是精品化和精细化,具体表现为出版产品的精品化和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特”指的是出版社经过持续不断的内涵塑造以及外延拓展,生成具备辨识度、个性化的品牌特色。“新”指的是各个业务和领域的创新,具体表现为业务领域的创新、用人机制的创新和管理体系的创新等。

“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主要适合出版社发展初期或者中小型出版社。究其原因在于,“专精特新”发展方向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投入资金相对来说较少或者较集中,所需的人才资源也倾向于专业人才,出版社发展初期或者中小型出版社通常情况下是可以满足的。我国众多出版社在发展初期往往聚焦于这类发展方向,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广西美术出版社致力于产品线的品牌内涵塑造与外延拓展,一方面调整出版结构,扩大出版规模,提升出版品质,做强做精做特专业图书,继续推进“艺术的故事”“伯里曼”“工笔新经典”等品牌建设,树立出版社形象,提高拳头产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强化市场意识,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多措并举加大市场宣传营销力度,做到线上线下融合,区内区外联动,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有效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

3.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融合发展方向

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融合发展方向,指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广度与深度的多层次、多环节、多样化融合,同时要求传统出版社在管理、平台、渠道、内容和运营商方面全方位与新兴出版融合。

近年来,随着图书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出版业新的生态链随之衍生。从整体层面看,以IP为核心的多媒体生态链日益成熟,内容、服务与科技、通信融合成为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从产业层面看,图书出版产业与文化产业、教育产业融合带来了新的产业业态。

广西美术出版社在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中以新技术引领发展,以驱动创新带动转型升级。一方面,跟进国家“美术教室”与“书法教室”工作,推动美育数字化实验教室教育建设和美术教育网站建设,全媒体升级服务广西艺术教育等。另一方面,积极延伸文艺作品的产业价值链,积极打造艺术品经营平台,通过广西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实现艺术品经营的切入,联合有实力有资源的机构,将美术馆打造成为集艺术品展览和体验、艺术培训、艺术品线上销售、文创产品开發与销售、线上艺术讲堂和出版融合发展的文化综合体。

二、不同转型升级方向的优劣势对比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不同转型升级方向各有优劣。整体来说,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方向更适合大型出版社的发展定位,“专精特新”发展方向更适合中小型出版社的发展需求,而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融合发展方向则是“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社转型升级的首要考虑方向。

在出版社发展战略实践中,上述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通常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甚至是递进式或协作式关系。探索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方向或者“专精特新”发展方向的出版社,应当尝试探索融合发展的应用路径和突破口;探索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发展方向的出版社,也不应反对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方向或者“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发展方向的确定需要综合评估出版社应用的场景动机、管理体系、人才结构、发展阶段、资源投入和经济实力等方面。

三、传统出版社转型升级的必备要素

转型升级不仅是企业长远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组织架构以及资源分配方式的整体转变,还是企业重整竞争优势,增强社会价值,展现企业新形象的过程。由于转型升级是一个工程量较大的整体转变,因此需要较强的系统性思维以及统筹能力来推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社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理念升级是基础

首先,传统出版社上至管理层下至基层员工都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给传统出版社带来的重大变化,如产业环境的变化、技术环境的变化、文化生态的变化、用户需求的变化等,要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转型升级是必然;其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应用的场景动机、管理体系、人才结构、发展阶段、资源投入以及经济实力等,明确定位目标方向,优化顶层设计;最后,在转型升级的实践过程中,要学会以现代出版理念和互联网思维来对待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提升协作、创新、共赢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2.管理模式的转型是前提

管理模式的转型通常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组织形式转型,包括管理机制与流程的转型、组织架构的转型、人资体系的转型以及考核机制的转型。如果没有组织形式的转型,那么发展方向的转型落地性则为零。二是组织文化的转型。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远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换言之,组织文化就是解答2W1H问题,即我是谁(Who)、我要去哪里(Where)以及我如何做(How)。“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关联方式以及生存方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组织文化建设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

3.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核心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产业链为设计切入方向,提升传统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传统出版社中,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与服务层面,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是出版社作为内容输出方所具备的产业价值。无论环境怎样变化,产业链如何复杂,位于生态链上游的出版产业仍是以内容输出为主的产业。有研究学者提到:“出版产业作为一种内容型输出产业,具备内容资源整合和拓展能力,这是能够提供优质、高水准、专业服务的前提,也是能够真正拥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始终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4.技术的合理应用是手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升级与先进的技术支撑息息相关。无论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还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语义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都或多或少成为新闻出版业的主流或辅助技术。新兴技术的出现重塑了出版业的生态链,改变了传统内容生产者与用户的角色定位。技术环境的变幻莫测,促使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升级必须实现对新兴技术的合理应用,以提升产品的研发能力及增强渠道的开拓能力。

5.人才资源的归拢是关键

出版业是极具创新创意的内容型产业,人才的作用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更为显著和重要。因此,人才资源的归拢是传统出版社转型升级的核心,具体体现在人才分层设计上。一是顶层人才的归拢,即专业化、职业化尤其是熟知出版生产经营与管理的管理人才;二是中层人才的归拢,即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尤其是对传统出版规律与新兴出版规律了解的技术人才或者复合型人才;三是基层人才,即了解资源运营的专业化人才。

笔者认为,为了实现传统出版社成功转型升级的目标,不仅要推动出版产品形态实现数字化升级,还要基于数字化出版实现跨界融合,推动出版社提供更多层级、更多场景的知识服务,通过持续不断的融合创新实现出版内涵的裂变和价值链外延。

|参考文献|

[1]姚宗桥. 论中小出版社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J]. 出版发行研究,2018(11):26-28.

[2]徐诗荣. 新时期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发展策略新论[J]. 出版发行研究,2018(9):38-41.

[3]赵丽华,吴俊庭. 在调整中前行:对当前大学出版社发展态势的反思[J]. 出版广角,2019(20):18-20.

[4]张亮,刘洋.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出版社发展探讨[J]. 科技与出版,2019(2):135-137.

[5]黄粤榕,赵伟力. 出版业绿色发展路径探究[J]. 科技与出版,2019(4):131-134.

[6]彭天赦. 专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 科技与出版,2019 (7):72-75.

[7]虞文军. 地方出版社主题出版的创新和发展——以浙江人民出版社为例[J]. 出版广角,2020(1):9-13.

[8]王永长. 浅议重大时政变革对出版社发展壮大的影响——以近代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教科书出版为例[J]. 编辑学刊,2018(4):84-88.

[9]郝振省. 高质量发展与出版社的“两制”改革[J]. 出版發行研究,2019(2):12-14.

猜你喜欢
升级出版社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2021年组稿方向
我等待……
2021年组稿方向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