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去美国天普大学交流一学期。在我选的众多通识教育课程中,“文学与电影中的中国社会”(World Society in Literature & Film-China)这门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授这门课的老师路易斯·曼吉内(Louis Mangione)教授曾在中國的一所师范大学授课,他中文流利,甚至还会说些闽南话。
当时我们每周上三节课,每节课五十分钟,总共一个学期。这门课第一课讲的是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路易斯老师对秦始皇进行了中肯的评价,他说秦始皇是暴君,但他统一了中国。之后我们又学习了16部文学作品和电影,如史铁生的《宿命》、王小波的《黄金时代》《2015》、余华的《第七天》、电影《东宫西宫》《三峡好人》等。从对中国千百年皇权的介绍(《荆轲刺秦王》),到解放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洪太太》),再到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的变化(《远处的伐木声》);既有歌颂共产党员崇高理想的文章(《小镇上的将军》),也有严肃讨论社会亚文化话题的电影(《东宫西宫》),可以说是涉及了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
路易斯老师当时使用的《中国小说精选》(The Vintage Book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一书,由Carolyn Choa(卡罗琳·乔亚)等人编辑,收录了19位中国作家的作品,旨在向海外读者展示近代以来巨变的中国社会及人物命运。这本书基本上涵盖了我们要读的所有文学作品。同学们课前阅读作品,上课后老师会先让我们谈阅读感受,讨论遇到的问题或阅读时产生的思考,再给我们拓展相关知识,分析文章情节、人物动机等。有时候要看电影,老师也会把资源分享给我们,或者干脆组织大家课下集体观看。一个学期要写三篇小论文,还有期中、期末考试,学习压力不小。
孙峻梓,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硕士
一个中国人去听美国人怎么讲中国还是很有趣的,比如讲到《手机》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大都是婚外情、两性关系,但路易斯老师却花了很长时间给我们分析电影中的方言片段,介绍中国政府如何普及普通话。在《樱桃》这篇描述人鬼情的文章中,相比邮差和女鬼之间的暧昧之情,路易斯老师显然对中式驱鬼更感兴趣,比如用镜子驱鬼、跳大神、在门上贴聻(jiàn)字等。有一次我们观看一个关于中国革命的视频,路易斯老师还突发奇想问我会不会唱国际歌,我当场就唱了几句,他很高兴,说我是这么多年他见过的唯一一个当场能把国际歌唱出来的学生。
在讨论中国的文学作品时,美国人的思维方式的确和中国人有差异,因此每次课我都坐在第一排,积极与老师互动。
到期中的时候,我们开始阅读一本关于中国计划生育的长篇小说。阅读前,路易斯老师反复强调这是一本反乌托邦小说(dystopia)(作为科幻文学中重要的文学体裁和流派,此类小说往往反映了反面的理想社会,较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有《一九八四》《动物农场》《美丽新世界》等)。但即便有老师的提醒,我还是被书中对中国的极力污蔑和抹黑深深震惊了,比如书中写到的警察明码标价参与贩卖人口、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监视、市场上没有真货等。更可恨的是,作者还写到,外国人看到的中国美好的一面都是假的,都是政府雇佣演员表演出来的。
我无法接受这种弥天大谎,因此后面几堂课每次一开始,我都会举手发言,说我们目前阅读的部分里哪些是不实、歧视、偏激的描写。令我感动的是,路易斯老师不反对我的课前讲解,甚至还会对我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我说书中描述的食品安全问题过于夸张,路易斯老师马上补充说书中描述的问题,如“大头娃娃”奶粉事件有原型,但是问题发生后很快得到了解决,也不像书中说的那样普遍。这本书快讨论完时,路易斯老师还邀请我去他的另一个班讲这部作品与真实的中国,并回答同学们的课堂提问。
在准备阶段,我推测了台下美国同学可能会有的一些疑问。有同学可能会质疑计划生育政策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为充分解释计划生育政策,我做了大量功课,不仅查阅了关于计划生育的法律原文,还查找了国际上对中国计划生育的评价,我看到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等都曾高度评价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此外,我还详细调查了作者的经历和写作动机,此书作者九十年代逃至香港,后移民英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反对、抹黑生他养他的中国,此人的写作动机不纯。针对许多可能的问题,我都有准备。
课堂交流开始后,我先把自己归纳的书中的抹黑点梳理了一遍,但我一张嘴就收不住,又接连讲了二战时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牵制日军主力;讲了新中国、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国家;讲了改革开放,中国打开国门,拥抱世界;还讲了中美建交,北京奥运会,等等,我自己都觉得说太多了。好在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在笔记本上写下些什么,路易斯老师也坐在后面笑眯眯地看着,似乎对我的讲述很满意。
轮到大家提问了,有同学问:“你为什么这么认真且严肃地为中国辩护,这毕竟只是一本小说?”当时正值美墨边境拉美难民事件,我突发灵感以难民事件举了例子,我对同学们说:“假设你在欧洲,有一本小说里写,在美墨边境难民事件中,美国警察、美国军队在边境杀难民,真消息都被封锁了,全世界看到的都是美国政府雇人演出来的。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知道这本小说谎话连篇抹黑美国,身为美国人你肯定想站出来反驳,据理力争,说我们美国不是这样的。而这正是我在做的事,中国不是小说里描写的那样,你们不了解中国,可能会被作者欺骗,我生活了二十年的中国,我了解,所以告诉你们真相。”
说实话,我不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慷慨激昂据理力争会彻底改变几十个美国同学对中国的认知,据我观察,很多美国学生连自家政治都毫不关心,更何况太平洋对岸、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呢?但如果,他们对中国的看法能实事求是那么一点点,那我的辛苦就没有白费!
回国之后,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外国人对中国充满着这样那样的误解?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真实的中国被看见、听见并理解?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也正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即将攻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硕士,我希望将来能给出一个好的回答。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