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勇
在儿子、儿媳、婆婆以及说不了话、只能靠写字交流的丈夫的劝说下,2019 年8 月17 日,湖南永州零陵区65 岁的张凤娥把86 岁的婆婆和必须靠胃管喂食的丈夫托付给了她请来的表妹,和儿子、儿媳开始了她1995 年以来的第一次旅游。
从1995 年丈夫检查出鼻咽癌以来,上有老、下有小的张凤娥除了自己因病住院,没休息过一天。在公公婆婆面前,她是孝顺的好儿媳;在两度患癌的丈夫面前,她是不离不弃的好妻子。3 年前,自己也检查出癌症时,张凤娥担心最多的,是婆婆和丈夫以后没人照顾。好在手术很成功,出院后她一如既往地照顾婆婆和丈夫。因为24 年来对患病亲人的不离不弃,张凤娥上榜了2019年5 月的“中国好人榜”。
张凤娥在给舌癌手术后的丈夫注射流食(杨万里/ 摄)
出生于1954 年的张凤娥,退休前是湖南永州市黄田铺镇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她的丈夫秦建平也是这所学校的教师。在很多人眼中,張凤娥的生活幸福美满。
1995 年7 月,张凤娥的幸福破碎了——丈夫秦建平查出了鼻咽癌。
这是这个家庭第一次面对癌症。当时张凤娥很受打击,觉得天都要塌了。她把儿子交给公公婆婆照管后,陪丈夫来到广州的南方医院求治。
在随后3 个月的治疗中,秦建平因为放化疗喉咙肿胀,吃不下饭。张凤娥非常心疼,她在悉心照料丈夫的同时,给自己打气,不让自己倒下。所幸秦建平的抗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后几年,在妻子的贴心照顾下,他的身体慢慢康复。
1999 年,张凤娥在一次出差时遭遇车祸,身体多处受伤,仅头部就缝了30 多针。虽然抢救了过来,不久就出院了,但她从此经常头痛头晕。为此,她从学校的教学岗位转到了后勤岗位。
张凤娥第二次面对癌症,是2015 年丈夫患舌癌。舌癌手术后,秦建平不能说话,也不能自主进食和喝水。因为长期被病痛折磨,他不仅体质变得很弱,精神状况也非常糟糕,多次有放弃治疗的想法。在张凤娥的精心护理下,秦建平的病情终于稳定,也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愿意每天出门走走,锻炼锻炼身体。
现在,不管是见到久未见面的亲朋好友,还是前来采访的记者,不能说话的秦建平都要在纸上或手机屏幕上写上这样的话:“我这辈子命苦,两次癌症,幸亏娶了个好老婆,不离不弃,尽心尽力照顾我。”
2013 年, 张凤娥退休后了,她的“工作任务” 却加重了——这年,她80 多岁的公公和婆婆因为骨质疏松,双双住进了医院。公婆住院期间, 张凤娥除了在病床前照顾他们, 每天还要背他们去医院理疗室扎针、按摩。谁知, 两个老人住了一段时间院后,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 双双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公公和婆婆出院回家后,虽然有秦建平的姐姐和妹妹轮流照顾,但因为张凤娥有多年照顾病人的经验,不管轮流到谁照顾,实际上照顾公公婆婆最多的还是张凤娥。一年多后,公公婆婆病情有所减轻,能慢慢站起来了。2015 年,公公去世。婆婆在张凤娥的细心照料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2016 年,癌症第三次袭击了这个家庭。这年8 月,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张凤娥被查出患有乳腺癌。
“当时我对自己的这个病倒没什么害怕,最担心的是以后婆婆和丈夫没人照顾。”张凤娥说,让她庆幸的是,她做手术后身体恢复很好,出院没多久,又能照顾婆婆和丈夫了。
张凤娥告诉记者,从1995 年丈夫检查出癌症以来,24 年中,虽然绝大多数时间她表现得很坚强,其实也有脆弱的时候,只是她不敢让家人发现。比如2017 年下半年她陪丈夫去广州复查那次,自己做的化疗反应期还没过,火车上她身体非常难受,但她只敢把头埋进被子里默默流泪,不想让丈夫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