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
玉米大喇叭口期是从拔节到抽雄所经历的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这时玉米的第11片叶已经展开,玉米植株上部的几片大叶突出,就好像一个大喇叭,根、茎、叶的生长非常旺盛,体积迅速扩大、干重急剧增加,此时植株已形成60%左右,同时,雄穗已发育成熟,是玉米穗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各器官间开始争夺养分,群体和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这时,此期各项管理措施得当,有利于玉米穗粒数的增加,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这时如果管理措施不得当、肥水供应不充足,就很有可能必造成植株大、果穗小、有秃尖、粒重小等,进而导致产量不高。喇叭口期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各项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项措施采用的及时、得当,就可以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玉米是否高产就看这时期的管理措施是否得当了。
玉米大喇叭口时期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管理措施:
一、适时、适量追肥
玉米一生中需肥量最多、需肥强度最大的时期是大喇叭口期,这一时期必须及时追肥,防止玉米生育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应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情进行追施化肥,以氮肥为主,通常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隨着玉米田最后一次中耕作业进行,在距离玉米根系8-10厘米处开10-15厘米沟,施入化肥后盖土。长势好的玉米田,可适当少施,反之应多施、提前施。
二、中耕培士
玉米大喇叭口期生长速度加快,对肥料、水份、光照和氧气的需求量都比较大。这一时期中耕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土壤的通气和水肥供应状况,增厚植株基部土层,能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生长,防止植株倒伏。通过中耕松土作业能够打破土壤板结,截断毛细管,当土壤水分缺乏时,既能提升下层土壤水份向上输送,又能防止土层以下水分的蒸发,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当水分过多时,中耕既可以促进地表水分的下渗,又可以促进土壤水分的蒸发,防止内涝发生,使玉米生长发育良好。中耕还有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快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提高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中耕还可以清除部分田间杂草。由此可见,中耕是玉米大喇叭口期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中耕的同时要进行培士。培土不宜过早,如果培土过早,因根部土壤温度较低、空气不足,使玉米节根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根系发育不健壮,而且会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培土高度在6-10厘米为宜。培土时要尽可能地向根旁拥土,促进玉米植株茎部发生次生根和气生根,增强根系的支撑能力,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要注意拥土太不要多,不要压苗、不要损伤叶片。
三、浇水
玉米大喇叭口期也是一年之中的高温季节,蒸发量比较大,而且玉米植株生长需水量也不断加大,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期。这时如果缺水会影响玉米籽粒形成,降低玉米产量。遇到干旱,要及时浇水。浇水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士扬花授粉,提高玉米果穗的结实率,为玉米的高产高效奠定基础。浇水要根据田间干旱程度及天气状况确定浇水量,水量要浇足,做到涝能排、旱能浇。
四、病虫害防治
玉米大喇叭口期玉米螟、粘虫、大斑病、玉米褐斑病等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如得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对玉米造成极大的产量损失,这一时期要经常到田间查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如有发生要立即采取防治措施。
1、玉米螟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虫是玉米生育期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害虫,玉米螟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幼虫取食叶肉、蛀食心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蛀食果穗和嫩粒,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造成玉米减产、品质下降。
大喇叭口期防治指标:当玉米心叶花叶率达20%时,应及时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可采用3%辛硫磷颗粒剂兑5倍细砂制成毒砂,撒在玉米心叶。药剂防治可以用用48%毒死蜱乳油100-160毫升/亩,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毫升/亩、2.5%溴氰菊酯乳油20毫升/亩、10%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亩,兑水叶面喷施。
2、玉米黏虫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黏虫危害是以1~2龄幼虫咬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口;发生量大时,短期内能吃光叶片,只剩叶脉,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产。
防治指标:每100株玉米有30头以上黏虫时,要及时防治。
防治方法:玉米黏虫的低龄幼虫时,使用灭幼脲效果明显。当发生量比较大时,采用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30-40ml/亩,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80ml/亩,20%辛硫灭多威乳油80-100克/亩,5%高效氯氟氰菊酯12-18克/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喷雾要均匀周到,不能漏喷,为了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玉米地头和路边的杂草都要喷到。喷药要避开中午高温时间,应在上午9:00以前、下午17:00以后喷施。如果遇到降雨,要及时补喷。
3、玉米大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大斑病也叫叶斑病、条斑病、枯叶病、煤纹病等。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玉米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病斑沿着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常纵裂,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会发生灰黑色霉层。
防治时期及方法:在玉米9-11片可见叶时,用40%氟硅唑2.7-4毫升/亩、25%咪鲜胺66.7毫升/亩、戊唑丙森辛20克/亩兑水叶面喷雾,连喷2-3次,间隔时间7-10天。
4、玉米褐斑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危害症状:玉米褐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脉和叶鞘。病害初发生时病斑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小斑点,黄色或黄褐色,病斑大多隆起,病斑附近的叶片组织是红褐色,后期病斑变成黄褐色,连成片,整个叶片上呈现黄绿。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择300克/升苯醚·丙环唑乳油,20毫升/亩,兑水均匀喷雾。根据病害发生程度,可每隔7天一次,连喷2次。
(作者单位:161499 黑龙江省嫩江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