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冉
青山绿水,一方小院,绿油油的菜园,满院子的繁花似锦,自给自足的食材经灶头柴火一烧,顿时充满了烟火气,竹子木头自制的生活用具,饭卓上随意插几支田野里采来的野花……李子柒的视频里,烟火气十足,却透着仙气,处处都是田园牧歌式的美好,让多少在城里打拼的上班族看得眼眶发热。
可是李子柒住在四川的大山里,离我们很远,只能隔着屏幕心生羡慕。对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而言,那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是诗和远方。其实,在吴中,离我们很近的地方,就有这样的田园牧歌:飘着晨雾的幽静乡村,古朴宽敞的农家宅院,满院瓜果花草飘香。
12月26日上午,吴中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二批试点村庄东山镇杨湾村西巷迎接了省田园办的验收,得到了验收组高度评价。目前吴中区共有黄墅、西巷、东林渡、田肚浜4个省级试点。今年,临湖镇灵湖村黄墅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东山镇杨湾村西巷、横泾街道上林村东林渡两个第二批省级试点村庄也已全面完成建设工作。目前,吴中区正组织申报后续省市级试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持续发力。
除了这些特色田园乡村,吴中还有很多自然且美丽的田园牧歌式乡村。
张桥村:田园乡村花意正浓
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张桥村绝对满足你对田园的想象和期待。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打造的张桥月季湿地公园,一入夏就能刷爆苏州小伙伴的朋友圈,一条条青石板小道曲径通幽,五彩斑斓的月季在青石板小道的两侧绽放,满是置身大花园的诗意。
张桥还拥有苏州山村中连片面积最大的竹林、最原始状态的山坞和千亩松林及阔叶林。进入村里,环山公路一侧的山上茂林修竹,村里时不时就能看到一处别有情趣的民宿,“不舍张桥”、“画眉里”、“上金湾7号”、“我在张桥等你”等等,茶室、咖啡、餐饮、住宿,俨然就是乡村里的一处商圈,村民致了富,来游玩的人有了更好的休闲去处。
张桥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也让这个村更富田园牧歌的韵味。2018年,张桥村西山塘被列入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一期在2019年进入全面施工,以美丽乡村不断推进和特色田园乡村带来发展契机为基础,发展农文旅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打造画眉文化园增加特色文化氛围,吸引人群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感受文化,享受原生态、慢生活。据悉特色田园乡村二期建设的规划将把重心放在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部分,优化茶叶、草药、民宿、茶室、餐饮等产业链,对外推广提升张桥知名度,将中医药养身与文旅相结合,发展静心养生路线。
据介绍,此次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张桥村将以多种特色生态文化产业融合的“产业线”、带动村民增强村庄经济活力的“富民线”、增加村民生活乐趣的“村民生活线”三线共同发展,打造“乐业、安居”的田园村庄和活力张桥。
莫厘村:房前屋后的田园诗意生活
太湖边,东山镇,有个叫莫厘的村子,村子的名字颇有点江湖味道。有名的东山宾馆就在莫厘村内,余山岛也属于这个村呢。从航拍的角度看下去,粉墙黛瓦的村庄被蓝色的太湖和大片綠树包围着,整个画面让人感觉格外舒畅。走在村里,更是满是自然田园的气息,人家的院墙里外都看得到花草树木,橘子、银杏虽然已经过了收获的季节,依然想象得出红彤彤金灿灿时的丰收场景。
正是枇杷花飘香的时节,空气里除了枇杷花的浓香,还有腊梅的暗香浮动。据说,这里的枇杷蜜和白玉枇杷都相当地美味。村里的枇杷种植面积约有8000亩,主要作物为白玉枇杷,占种植面积95%以上。枇杷通过电商等途径直销,无需深加工,夏日的杨梅,村民们会自己动手酿造成杨梅酒。
我们推开一户农家的小院,打开了乡村生活的最好模样。盆景、绿植,石榴树上还挂着石榴,一株腊梅别有清趣,整个庭院在冬日仍是一派生机盎然,院落里的石凳上,可以沏上一壶茶,坐下来慢慢品味,闻着瓜果飘香,体会太湖边乡村的田园生活,是极好的。
双湾村:
好一幅青山绿水图
路过双湾村枇杷园,只见枇杷园里枇杷茂盛,花香浓郁,村里的枇杷园往往采取碧螺春茶树与枇杷果树兼种的种植方式。枇杷树下有茶树,远处还有散养的鸡鸭,一派田园生态的美好景象。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双湾村推进涧桥、卜家坞、严家巷工程,外墙见新,新建道路,增加绿化,疏浚河道、驳岸,添加路灯等等有条不紊地推进,村里现在还多了一个小游园,村民们健身遛娃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据介绍,目前,双湾村域内自然村已实现引水上山、污水管网工程全覆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池塘退养整治工作也成效明显。为了让村容村貌更亮丽,建房管理工作也是必须的,双湾村将村域划分为9个网格,由村干部担任网格员,每日巡查并做好台账记录,村域内违章搭建现已全部完成销号。
乡村振兴,让村民富裕才是硬道理。围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双湾村成绩不俗,截至2019年12月,集体经济收入1515万元,稳定收入已达743万元。作为全国最大的白玉枇杷基地,很多人只知道双湾村有枇杷,其实这里还有更多“宝藏”。
双湾村田园乡村建设——枇杷文旅农庄项目,以“互联网+”农业为突破口,探索互联网文旅农庄新模式,深度挖掘东山吴文化、南渡文化和太湖文化特色,发展碧螺春茶叶、白玉枇杷、古周巷风情民宿等一批特色产业和枇杷产业园建设,重点打造精品农业和枇杷文旅农庄,实行“农业合作社+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双湾村还有个“苏州太湖国际艺术部落”项目,定位为“国际间”的艺术交流平台,与国际上众多国家、地区的文化艺术院校、组织、团体发生联系、合作。
绿水青山,正是双湾人的金山银山。
牛桥村:小村变身,古风依然
牛桥村,吴中太湖边的小村,得名于村中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因桥形状如牛扼,故而村庄取名为“牛桥”。今日的牛桥村,村级经济发展走在了临湖镇前列,乡风文明建设也让人刮目相看。
牛桥村党委书记黄永志说,改革开放以来,牛桥村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经济是上去了,乡村的农耕文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却慢慢消失,牛桥村是临湖镇的核心区,村民大多数居住在镇区,村民种的地都流转了,乡土的气息也越来越淡。过去乡邻之间总是相互照应,有困难相互帮助,现在农村拆迁农民的居住环境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缘反而淡了。如何留住村庄里的乡风和乡愁呢?
在牛桥村,有一个老黄牛志愿服务中心,中心33位志愿服务者都是牛桥村村民,他们在村民生活互助、乡村环境保护、村庄综合治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平时谁家的电灯坏了、水管子堵了、门锁打不开了,总会有志愿者帮助村民排忧解难。春节来临之时,志愿者们总是会到低保困难家庭,送去春联、挂历、中国结和福包,为他们布置过新年的家庭环境。每过一段时间,老黄牛志愿服务中心还会组织志愿者在村文体中心,免费为村民量血压,为老年人理发。越来越多的牛桥村民加入到志愿队伍,乡邻相互助扶蔚然成风。老黄牛志愿者们的行动让整个村沐浴在邻里互助的乡风中。
在牛桥村,不仅有邻里之间的互助,更有乡村贤达人士为乡村出力。乡贤是指那些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乡土社会,乡贤在促进民风淳化、伦理维系以及乡土认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时代牛桥村出现了一批新乡贤,他们为村里为村民,都做了不少事情。
村里的老书记孔其林,在位的时候带领村民艰苦创业,为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退下来以后,还是心系着群众,老黄牛志愿者服务中心就是他倡议成立的,他自己成为了第一个志愿者,带头为村民提供志愿服务,带头为生活困难的村民捐款捐物、排忧解难,是村民们眼中名符其实的乡贤。
孔凤泉是牛桥村里一位有成就的企业家,热心公益事业,每年出钱捐助村里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还倡议成立牛桥村慈善基金,自己带头并发动本地企业为慈善基金捐款,还同村委会一起制定了慈善基金“阳光救助”帮扶机制,对牛桥村的困难家庭建档,根据不同家庭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实行精准帮扶。
谢惠强是宝树堂紅木家具制造和雕刻工艺的第一代传承人。在刻苦钻研红木家具制作和雕刻技艺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自己潜心研学国学经典,还在自家的宝树堂办起了宝树书院,自己出钱请大学教授、购买学习用品,举办国学公益讲习班,教育孩子们学习经典。
在牛桥村,孔姓是大姓,并且有许多都是孔子的后裔,牛桥村党委一直以来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于是村里联合宝树堂开办了国学院:牛桥孔子诗礼堂,对牛桥村的孩子从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儒学知识,秉承传统,重视家风家训,帮助牛桥村民从传统文化中获取更多的精神财富。
我们向往的田园牧歌,是要有麦浪有稻香,在太湖里捞鱼,到山上摘果子,在田埂上奔跑,田园牧歌在吴中唾手可得,满满的诗情画意,可贵的是,诗情画意里还有村民的富足和满满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