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青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将80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参考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对引发患者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两组压力受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压力受损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手术时间、皮肤软化、年龄因素和护理因素等是导致俯卧位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术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此不良症状的发生。
【关键词】 神经外科;俯卧位压力性损伤;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1-0003-01
神经外科手术中涉及的操作比较精细,手术时间较长,很多患者需要长期保持俯卧位,极易发生压力受损等不良情况,影响患者的预后[1]。因此有效的预防此不良情况发生是非常必要的。下文中笔者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以有效降低此不良症状发生,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7月-2019年7月,选取80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考组(n=40)男女比为22:18,年龄为(62.54±5.22)岁;实验组(n=40)男女比为21:19,年龄为(63.14±5.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所有实验患者均同意本次试验,并签订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术中均采取俯卧位體位。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含避免拖拽等操作,保持患者床单平整,加强术中受压情况观察,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等。
实验组对引发患者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包含:
(1)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本院发生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查询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可能导致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所示:
①手术时间:很多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都表明随手术的延长,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几率明显增加,其中熊璨研究指出手术时间是引发压力性损伤的重要因素。虽然不同研究当中由于患者体质、采取护理措施不同,具体手术时间引发压力损伤的时间存在差异,但是各研究和临床实践都指出手术时间越长,患者发生压力损伤的几率也越大。
②皮肤软化: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皮肤发生受潮等原因导致皮肤软化,会致使患者皮肤发挥的屏障作用减退,从而也导致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几率增加。
③年龄因素: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皮肤组织的弹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血管硬化程度增加,血流速度显著下降,从而导致年龄较大的患者术中受压部位皮肤更容易发生缺血缺氧等不良情况,从而增加患者发生压力损伤的几率。
④护理因素: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压力性损伤几率的重要方式。如果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皮肤不良情况,为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导致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几率增加。
(2)针对性护理措施
①做好术前评估:术前应用Waterlow评分表评估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情况,并对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评估。从而有效掌握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压力性损伤患者的风险情况,针对风险较大的患者就其手术方案进行优化,尽可能的缩短手术的时间,并且应用流体体位防护垫为其进行防护。
④体位干预:合理调整患者所应用的弓形体位架,头托等辅助器具,保证满足手术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证患者的舒适程度,减少易受损部位皮肤的压迫。在对患者实施麻醉后,去除患者口鼻等部位的透明水贴,应用泡沫减压贴对患者的面部进行有效的贴敷处理。于患者的双髂前上棘部位也进行泡沫减压贴的贴敷,随后转移患者至手术病床,将其体位进行调整。患者体位调整后在其大腿及双胫腓骨下段等位置进行硅胶垫的垫置,保证其双膝处于悬空,踝关节处于自然下垂状态。如患者为男性,应对其阴囊部位进行合适的调整避免受到过大的压迫,如患者为女性对其乳房部位进行合适的调整避免受到过大的压迫。对患者位置进行移动时严禁进行拖拉等动作,减少因摩擦等原因造成患者的皮肤受损。
⑤术中皮肤护理:术中加强患者巡视和皮肤管理,时刻保持患者床单处于平整状态,并且有效避免床单出现潮湿等不良情况。将手术室内温度调整至适宜并且保持温度稳定,一般保持在22-25℃。术中做好患者的保暖,尽可能减少患者非操作部位的暴露,术中为患者提供加热毯,保证患者的体温维持正常水平。术中提前对患者应用的输注液体进行加温和保温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压力受损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数据/计量数据经x/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实验组压力受损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时间、皮肤软化、年龄因素和护理因素等是导致俯卧位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患者手术时间越长,皮肤软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几率也越大,护理不当也会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几率增加。对此在护理过程中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工作,针对出现压力性损伤风险较大的患者,在保证其他护理措施基础上,积极的手术方案进行优化,尽可能的缩短手术的时间,并且应用流体体位防护垫为其进行防护。对于其他患者要做好患者的体位干预,保证患者体位舒适,并应用泡沫减压贴、硅胶垫等多易出现受压部位做好防护干预,并且术中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保证床单平整、干燥,加强患者术中保暖。研究显示,本研究采用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发生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几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手术时间、皮肤软化、年龄因素和护理因素等是导致俯卧位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术中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此不良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玉芬,成守珍,刘义兰,等.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6):740-747.
[2]熊璨.手术患者术中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及预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1-71.
[3]常淑文,乔炎,束余声.早期压疮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24):2963-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