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入理,让学生爱上地理学习

2020-09-10 18:36李岩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师生评价课堂

摘要:《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 ‘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因此,教师要摒弃考什么教什么,或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融入能力发展的做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理;学习情境;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智慧化数字城市、数字地球、观测定位系统日益精密,人类了解地球的目光也越来越深邃,地理学科的社会属性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解地球,关注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与未来的世界和谐共生,是永恒的主题。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生活中的、身边的地理和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结合起来,融情入理,让学生爱上地理学习。

一、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必须从兴趣入手。

(一)上好起始课

初一是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所以开学第一节课,我跟同学们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比如说,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多大?是太阳大,还是地球大?一年为什么会有四季……请学生们来讨论,并让他们互相评价对方观点的对错。我甚至还还绘声绘色地背诵《两小儿辩日》,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學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问题确定了以后,我并不及时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将他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同样的几个问题,要求他们回家查阅资料,观察日出日落现象等方式去完成,第二节课让各小组之间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其他小组要及时评价答案的对错,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对每个小组认识程度进行评价,再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指出学习的方向,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认识地球这一章节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既培养了初学者的兴趣,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与生活有机结合

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堂内容相结合,学生更会快乐地学,轻松地学。

比如,在讲《多变的天气》时,通过让学生先由自己讲述本地昨天和今天的天气状况,以及同一天,不同城市的天气状况,然后让学生对天气特点进行总结。再通过观看天气预报,模拟播报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天气符号的记忆。通过这一生活实例引入,能够让学生迅速联系生活从而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渴望。

再如,讲解“欧洲西部”时,我采用了导游的情景模式,并配以图片、故事、影视剧片段,欧洲文学作品精彩片段、当地的名人和人情风俗和物产等,把学生带到了无穷的知识海洋当中,这节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再比如,八年级上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是难点,为此在讲这节课前,我安排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并观察各省的轮廓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它的轮廓。上课交流的时候,学生会说内蒙古像一只飞翔的雄鹰,西藏像一只棉拖鞋,山西像平行四边形,陕西像跪着的兵马俑等等。在欢快的师生互动中引入互评机制,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教学实践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出现的情绪表现和思维反应,要用敏锐的眼睛发现细节,掌控课堂,并有意识推动互评活动的发生,激发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变换评价的主体,组织生生互评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课堂参与情况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果。课堂中,学生参与评价,能够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所以,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要试着让学生掌握评价的权力,多采取质疑的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以此引导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既关注教学内容,又引领学生自主发现与其他学生思维上的异同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断地进步。

(二)依据情况分组,进行小组互评

小组互评是指在学生质疑、解疑时,让学生在小组中来评价组内同学,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的互评。比如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五个大组:公路运输组、铁路运输组、水运运输组、航空运输组以及管道运输组,再根据运费和时间上,每个组分成两个小组,分析每种运输方式在运费和时间上的优缺点,然后进行组间分享及互评。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引导者和仲裁者,在知识要点和方法技巧上进行点拨和引导。在小组互评教学中,让学生在竞争的意识下,毫不保留地将本人或本组的看法表达出来,这样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培养和提高,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转换角色,开展师生互评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评价更多的是教师的“一相情愿”,而新课程理念要求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评价应是双向甚至多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评价权的下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传播者。有时为推进师生互评活动的进行,尤其是学生在对老师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卖个破绽”,间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评价。比如,在课前复习中,教师故意将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写成“汉语”;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基督教”写成“佛教”等等,学生通过以往的知识储备,可以对该问题进行有理有据地评价,指出这两句话当中的漏洞。

师生互评能让学生知道自已的价值,使之在学习活动中充分调动自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课堂教学”的理念。

三、反馈情况与分析研判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中,如果评价人是学生时,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记录学生评价的准确性和独特性,课后要重点对不积极评价、评价观点奇特的学生分析研判,同时,教师要对这一部分学生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整体推进学生进步的效果。例如,老师点名哪位学生来评价,可以换成学生点名让哪个小组的学生来评价,变被动为主动;如果评价人是教师时,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语言,适时的时机,真诚地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针对学生对重点知识和学习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待地理学习的态度给予反馈,做到及时提醒,及时改正,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教师逐渐地放手,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久而久之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和学的情境就会出现。

参考文献:

[1]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A].《教育与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李岩(1988-),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初级,本科,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师生评价课堂
欢乐的课堂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写字大课堂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