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霖汐
摘 要:本文着重分析论述欧阳询的生平及其书法源流、《九成宫》的笔法与结构及对后世的影响,提出临习《九成宫》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九成宫》;笔法结构;影响
一、欧阳询的生平及其书法源流
(一)欧阳询的生平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出生于广州。陈宣帝时期其父欧阳纥据广州起兵造反,翌年兵败伏诛,家口籍没,惟欧阳询隐匿独免于难。欧阳询十四岁时,由父友江总收养,客居长安。
(二)欧阳询的书学源流
欧阳询是位全能书家,《书断》有称:“八体尽能,笔力险绝,篆体尤精”。其少年时居江南,养父江总“教以书计”[1]。《旧唐书》本传称欧阳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渐变其体”,估计是受到了梁陈时风的影响,后“得大令展蹙之秘;复师北齐刘珉,笔力为之瘦挺;其后参学章草,领悟索靖用笔三昧;终于综合六朝精华,融为杨隋书品。”
欧阳询的书风开始发生变化是在入隋之后,受当时北派书风之熏陶,书法体貌向北派的劲峭一路变化。从时间上推算来看,隋文帝杨坚于公元五百八十九年灭陈,当时欧阳询才三十三岁,到欧阳询六十五岁时唐灭隋,在隋朝整整生活了三十年之久。隋代的书法主要继承北齐、北周书法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欧阳询的书法与隋朝碑刻书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2]。在三十三岁到六十五岁这个时间,是欧阳询书艺有较大成就的阶段,也是兼容南北书体,博取众长而渐趋成熟的时期。
初唐的书法中以欧阳询和虞世南二人享誉最高。张怀瓘在《书断》中云:“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跌宕流通,示之二王,可为动色。”欧阳询的书法在当时已经影响极大,不仅在国内享誉盛名,且名扬国外,高丽王深爱其书法,曾遣使者求之[3]。唐太宗赞叹道:“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从现在见到的楷书碑版看,真正成熟的楷书到唐初才正式形成而逐渐臻于极致,欧阳询的楷书正好在这个时期大放异彩,并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体一本家传,父子均著于书坛,世称“大小欧阳”,欧阳通有作品《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在学欧阳询楷书中,柳公权为集大成者,柳公权的楷书固然受到颜真卿楷书的影响,但其间架结构主要得力于欧阳询。后世受到欧阳询影响的书家有唐代裴林《圭峰禅师碑》,褚遂良《孟法师碑》,杨凝式、米芾、张即之、张瑞图、翁方纲等,张瑞图早年的行书明显接近于欧阳询的笔意。
二、欧阳询及《九成宫》对后世的影响
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四面停匀,八遍俱备,长短合度,疏密欹正,东映西带”的特色,造就了劲健险绝的个人风格,给中唐及后朝诸代提供了一个严密而规范的法度体系,并对我国的文化传承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名宿虞逸老先生在题书堂山诗并跋中述:“临湘书堂山因欧阳询读书习字与此而得名,今已荒废,遗构无存,惟舊址依稀可见耳[4]。询第四子通亦善书,与父齐名,世号大小欧阳体,身价之隆,仿佛王氏父子。自李世民以书开科取士之后,历唐宋元明清五朝,相仍科试皆以书法之工拙为关键,故累代成名之士无不能为书者。欧体谨严,笔力道劲,端庄肃穆,尤宜应试。现存清宫进士墨卷,十有八九是欧体。千百年来,对书法界影响之大于此可见……”欧阳询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文化大家,以他为主编撰的《艺文类聚》开创了类书新体例,将其事与文各为体系进行合理整合,事与文并列,以便读者搜寻[5]。
欧阳询的书法至今对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依然很大。有文献为证,日本的大报《朝日新闻》的报头就是从欧阳询的隶书《大唐宗圣观记》中辑的,沿用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今天市场上“欧体”书法字帖的需求量之大,只看每年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欧书字帖》发行数量,就知道它为我们所创造的文化价值有多大,这还不包括其间接产生的价值。只就这一项就足以体现出欧阳询在当代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了。
三、《九成宫》的临习体会
我们应该如何去临习《九成宫》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了解书家的书风源流
在临习《九成宫》之前,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欧阳询其人,了解他的成长过程以及学习书法的环境,对其书风的形成略作探究才能略窥一二。
第二,学习历代书家的书学理论
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每部理论巨著的产生都是书家自身的经验之谈,对于我们临习有直接指导意义。
第三,分析总结笔法与结构之技法
技法的分析是临习书帖的必由之路,从欧阳询的书法理论与书写技法上去分析研究《九成宫》的书写规律,对其笔法和结构特点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这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悟出书法之道。
书法是极具文化内涵的艺术,要求习书者不仅要掌握书法技巧,更需要全面发展,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总之,欧阳询作为隋唐时期的一代书法名家,其书法作品、书法理论及其刻苦学书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后世去不断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曾来德主编,张公者分卷主编,《欧阳询及(九成宫醴泉铭)研究文集》,2010(8),荣宝斋出版社.
[2]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2002(11),江苏教育出版社.
[3]杨秀丽,由《九成宫醴泉铭》解析欧阳询书法的艺术特点,曲阜师范大学.
[4]邓散木,《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1963(11),人民美术出版社.
[5]《欧阳询书法全集》,1993(6),群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