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有非常机会

2020-09-10 07:22
清风 2020年11期
关键词:火锅智能疫情

本刊记者

17年前的“非典”,让阿里巴巴、京东无一例外面临绝境。但他们面对危机果断换道超车,逆势而起,于是有了今天的淘宝和京东商城。这次新冠肺炎对一些企业来说,同样是危机,更是机遇。有业内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一些新经济、新行业、新业态都可能在酝酿中。

“宅经济”焕发传统行业新生机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宅”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很多行业因为人员流动受阻而按下“暂停键”。

当“不扎堆”“不聚集”达成一种社会防疫共识,线上教育、在线问诊、云上办公等新产业顺势发展;网上娱乐、购物等非接触式消费广泛普及,网购拼单、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优势明显;零售和餐饮企业也积极开拓线上业务,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安心餐厅”、京东到家等一大批促进社区消费的创新模式得到快速发展……

“宅经济”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也让诸多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加速了转型升级。

餐飲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产业之一。但在疫情初期,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和重庆市火锅协会联合35家品牌火锅企业推出火锅无接触外卖,让重庆火锅在全国性的行业寒冬中,狠狠“火了一把”。

重庆秦妈实业集团总经理李昕宇向媒体介绍,秦妈火锅做火锅外卖已经有好几年了,但在以前,平均每天只有10多单。疫情发生后,外卖订单就开始猛增,达到平均每天100单左右。重庆市火锅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短短4天时间,35个火锅品牌共72家门店的火锅外卖总量就超过了1万单,总销售额接近300万元。

疫情防控之下,为了满足家政服务刚需,不少企业推出线上培训、面试、签约的“一条龙服务”,打通家政服务交易全在线的闭环,将传统的线下家政交易转变为线上模式,通过在线方式保证家政阿姨与客户沟通。

云南星月嫂之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毛红英说,为了满足供需两端的需求,公司、消费者、月嫂或育儿嫂三方通过微信在线视频面试、在线远程签单及在线付款等方式,进行一站式线上服务。

啄木鸟家庭维修是一个提供家电安装、维修、清洗保养、管道疏通、开锁修锁、防水补漏等综合家庭维修的全国连锁直营家电维保OTO(线上对线下)服务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网络预约,工程师上门提供服务。据该公司用户运营部负责人刘先生介绍,今年2月至4月全平台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5%,其中昆明市3个月总订单量约3万单。

事实上,“宅经济”由来已久,但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叠加此次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速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消费模式的转变,“宅经济”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山西省社科院侯晓斌认为,“可以预见,伴随此次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社会消费也将触底反弹。届时,不少线上消费会回归线下,再次下沉至现实场景中去。因此,如何继续保持线上增量,进一步与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成为行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智能+”行业按下发展快进键

受疫情影响,除了宅经济,智能经济也开始进入加速跑轨道。

疫情给各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推进“智能+”行业加速发展、重塑智能经济生态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一些行业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出现了逆势成长,呈现出不少亮点。

疫情之下,智能制造的优势被充分放大。疫情期间,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的精研科技的精密零部件制造车间虽然没几个人,但生产一直没停。该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说,通过智能云技术搭建的智能质检系统帮上了大忙,11台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检测设备24小时工作,比人工检测效率提升了近10倍。

延迟开工、复工人数不足、有效生产时间缩减、产能压缩等导致许多企业面临多重压力,而“智能+”则有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受到的影响。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或将加速向智能化转型,一批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将有望成“燎原之势”。

2015年成立的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智能机器人相关业务,在疫情爆发第一时间向武汉、上海等地医院的隔离病房、ICU、手术室、发热门诊投入产品。流行多年的送餐机器人在开拓医事服务配送领域应用中转型,护理、问诊、追踪等服务机器人同样在抗疫中得到快速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势头强劲,加上此次疫情催生的市场需求,将迎来发展黄金时期。

此外,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也为防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包括智能医疗、大数据等应用表现亮眼,5G信号所实现的智能医疗频频发挥作用。武汉雷神山医院的5G信号全覆盖,满足了远程指挥、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和数据传输等需求。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称,新冠疫情发生后,人工智能的技术、企业、平台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显了身手,发挥了独特作用,如在病区管理、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研发、辅助医疗诊断、社区防控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驱动产业变革,“产业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危机中把握时机,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时间窗口”,用“智能+”促进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无疑是大势所趋。

“共享员工”盘活人力资源

疫情期间,不少线下行业受到冲击,导致大量员工短时间内无工可返。而另一方面,在线电商生意火爆,相关岗位人手紧缺。在这种情况下,临时性的“共享员工”模式应运而生。

一些暂时难以复工的中小企业,将员工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人力输出,以期解决接收方的“用工荒”难题和缓解输出方“复工难”的经济压力。数据显示,输出“共享员工”的行业主要有影院、酒店、景区、餐厅、KTV等临时歇业的行业,以及一些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的中小企业;接受行业主要集中在在线生鲜电商、制造业、共享单车行业、物流业等。

2月3日以来,包括餐饮、文娱、零售等行业40多家企业的超3000名“共享员工”加入盒马;沃尔玛全国400多家门店已入职兼职人员超3000人,还与全国各地的餐饮企业等开展“共同用工”项目,意向员工近2000人。

“通过‘共享员工’模式,人力资源得以实现流动,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也恢复了一定的社会产出水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共享员工”在暂时劳动力过剩的传统餐饮业与暂时劳动力紧缺的新兴电商零售平台之间实现了劳动共享,传统餐饮企业、电商零售平台和员工三方都解了燃眉之急。

目前“共享员工”主要从事打包、分拣、上架、排面整理、仓库整理、一线流水操作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员工经过简单培训后就能上岗作业。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吸纳了多家餐饮娱乐企业的132人,“共享员工”大多从事产品组装、外包装等方面的工作;浙江衢州好梦来家纺有限公司吸纳了30余名来自东方集团的员工,从事口罩检验和包装工作。哈啰出行提供车辆调度员等岗位,“这些岗位没有太高的行业壁垒,一般会使用智能手机就行。”哈啰出行单车事业部杭州分部负责人赵业舟说。

从“共享员工”现象不难看出,疫情虽然对不少中小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又何尝不是企业转型与创新发展模式的良机。除了企业自发共享,多地政府也鼓励企业通过“共享模式”解决用工问题。

广东省东莞市人社局推出3类企业用工余缺调剂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共享员工”;安徽省合肥市人社局日前发布《到复工企业就业的倡议书》,鼓励通过“共享员工”、“弹性员工”和远程工、钟点工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复工;温州市人社部门制定推出了“全市人社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企业用工保障14条举措”,在用工调剂方式方面创新推出“共享员工”模式,有效盘活本地现有闲散劳动力。

猜你喜欢
火锅智能疫情
火锅博物馆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智能烹饪机
伤人的火锅
趣说火锅
超智能插秧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