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在运河与胥江交界处的三角洲上,横塘驿站立于此,这是全国仅存的两座邮驿遗址之一,历史价值极高。对于这样一处难得的历史文化“遗珠”,最近,苏州有关部门给予了足够重视,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牵头启动修缮工作,力求让古驿站重现往日光彩,内外兼修。
横塘驿与彩云桥史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首《送别》道出了昔日驿亭分手的画面。很多人对驿站的印象是“免费的旅馆”,实际上“驿站”是古代传递官府文书及往来官吏中途歇宿之所。“驿站”这一机构,是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地方机构。对于古代社会来说,驿站的作用是重要而特殊的。
苏州自古以来是江南繁华都会,又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交通频繁,历代对驿站的建设十分重视。横塘驿站,至今尚存遗迹,独立寒秋地立在大运河边上,听流水之无声,观白云之飘忽,看日子之庸常,叹人生之漫长。
横塘驿站,记者是头一回来,地处大运河胥江相交三角地带,它是苏州通往石湖、太湖等地的水路要隘,百度地图一搜便能很容易找到。这里因多年未修缮,驿站整体看上去有些破败与萧条。横塘驿站原是一座水陆驿站,现仅存驿亭(亦称邮亭),原有的楼、庑、台等均已不存。如要体味当年的繁忙景象,你也只能从驿站门口的一副对联感知一二:“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而这座亭子仅是原驿站的大门,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74年。驿亭的屋面上有狮子雕饰,走进驿亭里,东西两侧墙壁上镶嵌着几块石碑,大多已字迹模糊。其中一块字迹清晰的碑刻上写着“横塘驿亭重修记”。还有一块花岗石碑上刻着“浙宁酒业福禄寿会公助 光绪元年九月 首募夏礼周”字样,应该是募款修缮驿亭的纪念石碑。记者看到,驿亭呈长方形,亭为歇山卷棚式,六架梁木结构,四隅立花岗石方柱以承檐桁。驿站的后院本来应该有客房、马棚和食堂,历经沧桑,驿站的配套房屋早已荡然无存,现在只有一棵老银杏树在院中静默挺立。
据记载,苏州旧有姑苏、望亭、平望、松江、宁苏等驿站,而横塘驿站是现苏州市唯一保存下来的驿站遗迹,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列入《大运河苏州段遗产保护规划》古代运河设施和管理机构类遗产。横塘驿站是江南运河沿线仅存的古邮驿遗迹,承载着一段历史的繁华。驿亭始建年代不详,于1993年落架大修,至今由于屋顶漏水严重,造成了其中木构件开裂变形,存在着安全隐患。
而与横塘古驿亭同呼吸、共生存的彩云桥,是一座三孔石桥。说是古桥却不见沧桑,此桥横跨胥江,面朝运河,与横塘古驿站相对而望,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彩云桥,建于明洪武年间,胥江、越来溪、枫桥塘在此合流,经贯南北,分流东西,为京杭大运河重要转运之地。1991年12月,彩云桥移建至胥江上。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诗中的石桥,就是彩云桥。范成大还为此桥赋词《水调歌头》,其序曰:“淳熙已亥重九,与客自阊门泛舟,经横塘,宿雾一白,垂垂欲雨。至采(同彩)云桥,氛翳豁然,晴日满空,风景闲美,无不与人意会……”
今天,站在彩云桥上或是横塘驿站的门前,看到往来的货船穿梭,河水漾出的水波似层层年轮,仿佛千年历史近在眼前,“凌波”的美人将至,被细雨垂杨牵住的画船尚未驶离。
高标准修缮,“原汁原味”呈现
在加大对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与建设的今天,如此珍贵的文化“遺珠”绝不能蒙尘,要重绽光芒,就得内外兼修,拿出有效的对策。
前段时间,横塘驿站迎来修缮团队,苏州市文保所、姑苏区检察院、姑苏区古保委、姑苏区吴门桥街道、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置业有限公司及各参建单位在横塘驿站举行了驿站修缮启动仪式。历经3个多月时间施工,今年下半年,横塘驿站将以全新面貌呈现,继续屹立运河之滨,传承古驿站文化。
据悉,2019 年,姑苏区召开专题会议,明确由吴门桥街道委托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置业有限公司组织工程实施。同时,街道还多次派人对驿站及周边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并在周边建了围挡,以防有人再往里面倒垃圾。姑苏区检察院也多次赴实地查看,并开展相关工作,推动横塘驿站早日被有效保护起来。“由于是省级文物,横塘驿站的修缮要求非常高,总体上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建设的内容主要是横塘驿站主体修缮、补齐防汛挡墙缺失部分、完善排水系统、美化围墙外立面、增添绿植等。”街道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横塘驿站的修葺一新将进一步推进姑苏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展示。今年,随着“姑苏八点半”品牌的兴起,横塘驿站将展现“硬核”姑苏的文化软实力和非遗文化影响力。
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多还是要体现一种活态展现,像横塘驿站这样的文物遗址更需要精心维护,并要进一步挖掘属于它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让人们能够在这里看到原来的历史风貌和听到历史故事。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展现其在大运河文化中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