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及作品英译研究

2020-09-10 08:55张融邱小龙欧阳帆周敏姚沙沙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翻译

张融 邱小龙 欧阳帆 周敏 姚沙沙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是国家民族文化体现的重要标志,而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芜湖铁画更能反映三百年前中国独具特色的工艺之美。本文尝试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芜湖铁画进行部分英译研究及文化发展传播,将英语翻译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融合。

关键词:芜湖铁画;历史研究;翻译;传承与推广

一、芜湖铁画的简介及历史发展

铁画,又称“铁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之一,也是芜湖市特有的文化瑰宝。铁画以民间剪纸、雕刻等工艺手法为基础的同时融入国画的构图方法,黑白立体相衬、栩栩如生、苍劲凝重,被称为“巧夺万代所未有”。铁画起源于宋代,又盛行于北宋。直至清代康熙年间,铁画才逐渐名扬海外,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也是更加受国家的保护和重视,在人民大会堂也布置了1959年~1960年老艺人储炎庆和几位弟子制作的大型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和铁书法《沁园春·雪》等作品。不仅如此,芜湖铁画也走出国门,远赴法国、意大利、沙特、日本等国家参加展出。但其英译内容却无法将中国传统文化意境蕴含其中,这也成为众多翻译人员迁思回虑的问题。

二、芜湖铁画的部分英译研究及作品展示

历经340多年传承发展的芜湖铁画早已名誉海外。铁画以传统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为基本形式,同时又具有立体铁画、瓷板铁画、镀金铁画多种款型,最终形成及书法、壁画、座屏、裝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为一体的铁画文化。正是由于铁画工艺制作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在翻译上也存在着歧义。铁画、铁花,人们对于“铁”的翻译往往一致认为是“Iron”,但是“画”“花”是“Picture”“Painting”还是”Flower”却需要反复斟酌。“Picture”一次可以指各种图画、图片、照片,但是只能让人觉得是停留在表面的图画,并不能体现出铁画的立体感和匠人的技艺技术。而”Flower”大概是因为“铁画”原名“铁花”。“花”在汉语中不但是“美丽”而又“神奇”的事物代表,正如“妙笔生花”中的“花”,是一种在技术达到极致境界时的效果的体现。但就其本身,给读者感觉”铁的花”,主要注意力可能集中在材质上,易于忽略其制作工艺。“Painting”一般指绘画艺术,油画,上油漆。具有动态之感,富有创作之意。由此可见,“Painting”既忠实地表明了铁画的制作材质,又体现其艺术制作的工艺特点。

(一)《四季花鸟》

《四季花鸟》是铁画大师汤天池流传下来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四时季节的代表植物通过立体刻画呈现在看客眼前,虽无粉墨刻画但依旧栩栩如生。铁画作为中国传统技艺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也在发生改变,如上图屏风上雕画的四季花鸟图就深受人们喜爱。但如何在翻译传统文化的同时依然能保留原味的中国文化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如《四季花鸟》,如果单纯的以字面翻译,大多类似于“Flowers and birds of the four seasons”的直译翻译,但很多外国友人并不一定知道四季、花、鸟的真正内涵,以及中国人将这些图案放在屏风,灯笼作为装饰品的真正寓意。所以不如在其后面加上“Flowers and birds of the four seasons—Vitality, hope and a better life”的意译翻译,帮助人们对作品的深度理解。

(二)《迎客松》

1960年,一代铁画宗师储炎庆为庆祝新中共国成立十周年创作了这副《迎客松》。几十年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无数次在这幅作品前与各国宾客们合影留念探讨政事。但用传统翻译对应的词汇直接翻译并不能表达其意蕴。迎客松是源自黄山之上的迎客松,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它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因此,如果仅仅按照字面直译成“The Pine Greeting Guests”,并不一定清楚这棵松树的文化寓意。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和效果,直译加注解性语言的技巧也不失为解决翻译问题的一种办法。因此“The Pine Greeting Guests-for Peace and Amity”的意译翻译更贴切铁画“迎客松”。

三、芜湖铁画的传承及对外发展

芜湖铁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随着国内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其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大众所关注与重视。在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下,随着国内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保护程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就传承及推广这两个方面而言,目前我国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存在的问题

芜湖铁画工艺产业处于文化产业链的低水平阶段,产业较为分散,无法产生产业规模效应。同时该产业间的相互恶性竞争,又无不恶化着芜湖铁画的原生态环境,使得铁画艺术对当前大众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2)传承的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在传承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人的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问题。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许多新技术纷纷被应用于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展示。如我省黄梅戏剧院推出我国首部3D黄梅戏舞台剧《牛郎织女》便是创新了非遗的传播手段的一种做法。初次之外,铁画起源于芜湖,芜湖轻轨工程的启动项目就可以融入铁画艺术,如:在轻轨内部设置铁画图案以及播放铁画传播广告等多种形式。

四、结语

当今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将英语翻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和有效传承,促进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努力实现对推动中国非遗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和促进世界对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认同与接纳。

参考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度百科》

[2]吴艳晖—《外宣翻译的现状分析——以芜湖铁画艺术为例》

[3]《艺海拾珍 芜湖铁画(七) 著名铁画作品<迎客松>诞生记 》

[4]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年04期

[5]中国艺术时空2018年01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3613189。

作者简介:

张融(2001.3.11-),女,汉族,安徽省安庆市,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二年级,英语专业。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