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学与中国古代服饰相关联的杂谈

2020-09-10 07:25张熙乘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关联国学

摘要:人间服饰绚丽夺目,品种繁多。但这多姿多彩的时尚背后支撑着的竟是人们无穷的精神向往。光怪陆离的思想背后迸发出的究竟是怎样的火种,也许那蔽体之衣会有答案。

关键词:国学;中国服饰;关联

一、地下人间古代五行学与服饰颜色

先从地下人间说起,先秦时期中华大地分崩离析各方诸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激发着当时人们思想上的活跃,促生出一位位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政治家。在此我们不谈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我们谈虚无缥缈的所谓“玄学”——阴阳学与五行学。战国时齐国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中谈到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国家都与五行有关,或者说每一个朝代都有特定的物质属性,这样的属性同样也表现在这个国家的服饰中,尤其是皇宫贵族的服饰,以及君臣上早朝时的服饰之中。邹衍的学术中说到,舜乃土德,服饰的颜色崇尚黄色,夏乃木德,服饰的颜色崇尚青色,颖乃金德,崇尚白色服饰,周乃火德,崇尚赤色服饰。按照五行相生相克之原理,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大家都知晓结束春秋战国六百多年战乱的帝国是秦帝国,秦人尚黑,服饰都以黑色为主,在邹衍的学说中水德崇尚黑色,以他的说法便是水德的国家结束火德的周王朝,事实也正是恰巧的符合了这一学说。

也不知是秦先代替了周才崇尚的黑色,还是先崇尚的黑色才用有秦代周,总之秦始皇是个十分迷信的人,他十分崇信阴阳五行学说更是信赖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因此规定男子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必须为黑色。通俗地说,你所拥有的所有衣服最高规格的,在最重要场合穿的衣服都必须是黑色,同时黑色的衣服也必须是高贵的,上等的,是不允许出现粗制滥造的衣服染成黑色,更不允许你随随便便在家干个农活穿个黑色的衣服,同时,身份地位卑贱的人也不逊于穿黑色衣服,可见黑色服饰在始皇帝眼中有多高的地位。

在秦朝,黑就是那个朝代的”流行色”,始皇帝虽喜欢后宫嫔妃穿着漂亮华丽的服饰,但若能着一身华丽的黑袍便更能打动始皇嬴政。当官的过了三品以上才能穿黑色,寻常老百姓只能穿白色的衣服。同时,秦朝强调玄衣曛裳。所谓玄衣,就是先漂白再染黑;而曛裳就是黄里有红,说白了就是黑配红,黑配红这种配色说实话放在现代也是十分时尚好看的配色,讲秦代的电视剧里也大概都是这样的服饰配色。

到了汉代秦而立时,五德学说就摇摇欲坠站不住脚了,汉初刘邦时本是泗水亭长出身的他为了“图方便”也规定汉朝为“水德”崇尚黑色,因此汉初之时,百废待兴,官员的服饰也延续了秦朝时期的服饰特点,直到汉文帝三十年,陰阳家公孙臣故弄玄虚说在某地看到黄龙了,一定是上天给的暗示改服饰为黄色,汉文帝坚信不疑,下令全国上下崇尚黄色,这事儿刚下达不久,公孙臣就被人检举了,黄色服饰就不了了之了。直到汉武帝元封七年,汉武帝改延续了一百年之久的“水德”为土德,下诏全国上下尚黄色。

汉代官服最开始受刘邦影响,一切从简,以至于层次不齐,没有统一规范,而且还一直穿着以黑为上的服饰,直到汉武帝改革,将服饰颜色统一为黄色为上,袍不论单,棉,上衣和下衣均分裁合缝连为一体。汉代男子大多穿宽松的袍服,不论是汉武帝刘彻的龙袍还是百官上朝的官袍都是以宽松为主,颜色由秦时的尚黑红变为尚黑黄,皇帝和太后多着黑色,百官则统一为黄色。

二、天上“神仙”的服饰闲谈

《白虎通 五行》中讲到:“炎者,太阳也。“这就说明华夏民族的子孙自古以来就十分崇拜太阳,崇拜红色,不妨想想咱们的国旗,通体就是红色,虽解释为用血染成的红色,但换个角度想,是否也与这个崇拜太阳崇尚红色不谋而合了呢。此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崇拜太阳的神话故事,如壮族、瑶族、高山族等,其服饰都常见太阳的图案,表现出人们对太阳神的敬意。 古代帝王冕服上的十二章文之一。“火”纹就在其中。

“神仙”这一形象来自于“道教”。《洞元自然经诀》中曰:道言: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道家的服饰亦是如此,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蔽体,更是道家的精神所往,心之所向,更体现出他们的道家精神。

今日之道服,所穿衣服多为三个颜色,即黑、蓝、白,这个规制在很早以前就有,据《洞真三皇经》云“受道之身,改易世衣者,身之章号为法服,人或有衣玄、青、白三色为科,存甲子、甲寅、甲申之气,固身形也。”《洞真三皇经》认为穿这三个颜色的衣服,乃是暗寓甲子、甲寅、甲申之气坚固修道者形骸。我私以为还有其他三点原因,其一、子平云“金水双清为道士,火土混杂做和尚。”修道士人八字或喜金水,而白色为金,黑色为水,既有此意。其二、《大明会典》“道服用青色”,取东方为生气之地,仙道贵生,故著青色。其三、白、青、黑三色的搭配比较经典,其经典搭配也是这三个颜色的,显得脱俗而耐看。

三、光怪陆离的“巫师”服饰

——神衣,穿在巫师身上的舞服称为神衣,也称法衣, 它们是巫师施法时的一种必要装扮。“服饰是巫术中最能强化神性的物质实物”,它不仅是使舞者人体与世俗隔离的一种化妆,而且是神灵圣洁而威严的象征。屈原《九歌》: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描写了当时巫师服饰的穿着意识以及着装形象。

在巫术仪式中,必定有一个或是几个穿神服的神秘人物,或是坐镇指挥,或是亲自登场。他们是祭祀的主持者,是整个仪式的操纵者。 巫术礼仪中的舞蹈是有情节、程序和观念意义的,它们具有或是祭神祀祖、或是祈福求祥、或是避邪驱鬼、或是免灾逐病、或是招魂厌胜的直接功利目的。而作法时所穿的神衣如同面具一样, 是巫师进入神灵境界的必要装扮。王国维指出:楚辞之灵殆以巫而兼尸之用者也。其词谓巫日灵。盖群巫之中必有象神之衣服形貌动作者。而视为神之冯依,故谓之日灵。旧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战国(一说春秋末年)时期的楚巫形象,巫张开双臂,大声疾呼,似乎正在念咒语。从夸张的动态来看,似有灵之附体的癫狂之态。紧裹着的纤细腰肢,宽大而敛口的衣袖,帽子上羽毛的题装饰,是具有女性特点的美丽舞服。巫师的舞衣以及舞蹈时的表情和动作,都被视为与神通化、灵魂附体。

由于地域、时代和施法者性别的不同,神服的史料记载也不一样。虽然对其款式、面料以及颜色没有统一规定, 但是,其中所蕴涵的功利目的和精神寄托却完全是相同的。东魏彩绘萨满陶俑(河北出土),舞者着圆领广袖红色曳地长袍,戴红毡帽,左手执锯齿状法器,这是北方萨满跳神的舞服。苏联学者华。扬契维斯基所作《拔都汗》,其中记载的萨满巫师舞服却是:头戴尖嘴鸟头状的帽子,后沿坠着长长的狐狸尾巴,身披黑熊皮,脑前挂着铜镜,皮带上系结着用毛毡制成的偶近期,黑龙江、吉林两省民族、民俗学者在考察中发现:萨满跳祭祀舞时穿的骨披肩由一千多块兽骨制成,展开以后很像一只蝴蝶,垦五角形:它的图案设计严密完整,组合了天、地、人的巧妙构成,其中还有类似八卦和标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符号等。

总结:通过本篇杂谈,是否心中有数,原来服饰还和中国古代哲学有着紧密的关联。上至神话小说中的天庭下至史书古籍中记载的人间,外至华丽绚烂的装饰内至无穷无尽的精神乐土都不可不注重服饰,服饰不仅仅只是蔽体之衣。

作者简介:

张熙乘(2000.08.26--);性别:男,籍贯:山西省晋城市学历:本科,就读于西安工程大学;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表演。

猜你喜欢
关联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分层引导 关联照应 开放选择——近三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写作提示”分析
奇趣搭配
拼一拼
智趣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趣味国学
众说“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