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表演中唱腔的重要作用探究

2020-09-10 07:25:15姚志峥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摘要:越剧艺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民族声乐演唱中,以中国民族越剧为代表的民族戏剧的演唱、吐字、发音(技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民族声乐创作作品的表现,还应以越剧“韵”为“基”,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最后灵活地运用到民族声乐演唱中,实现其兼容的“合力效应”。在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改编曲目有其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正在寻找中国越剧或唱法中所蕴含的科学和制度因素,并从中吸取教训。本文对戏剧这个分支进行了分析和深化。

关键词:越剧唱腔;民族特点;方言韵味

引言:

中国越剧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它的存在价值和原因在于人的需要、艺术的独特个性。中国越剧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一百多年来,它与其他剧种的最大区别在于唱腔和语言。每个剧种的唱腔都有不同的情趣,它的“韵味”风格也不同,生活气息浓厚。京剧、安徽黄梅戏、浙江越剧、河南豫剧、河北平剧等,由于地域和剧种的不同,其“韵”也各不相同,其“韵”也各不相同。中国越剧在经历了历届歌唱家的探索后,其唱法日趋完善。应该说,它的演唱方法是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魅力,是百听不厌的。这不仅从时间的角度证明了戏剧唱法的科学和存在价值,而且也证明了戏剧唱法具有独立于个体的唱法标准。

一、民族民声乐现状

全国声乐演唱训练方法日趋科学、完善、合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有些歌手“声重味轻”,不够风韵,这也与缺少一些练习环节有关。一般来说,我国现行歌唱训练方法一般是先练声后唱。只有两个链接。但也存在一些技术和性能方面的问题,表现出一些技术上的缺陷。例如,在语言和发音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唱腔中的地方语言不真实;语言系统的发音问题,如前鼻音、后鼻音、舌音、平声、翘曲等,以及唱腔中的“倒”现象(越剧声乐术语:又称“浮”字),唱腔的声调方向应与歌词的声调一致,即人物的阴阳关系。如果音高与音高相反,导致音高的方向不正确,就称为倒置音。为了保持那些不被完全标在谱面上但由歌手控制的音调,它必须使用一种或多种附属音调[1]。

二、越剧唱腔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借鉴意义

民族声乐,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民族唱法艺术,它既不同于民歌,又不同于越剧,可供欧美借鉴。中国越剧历史悠久。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它独具特色的唱法是其他唱法无法比拟的。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自足的唱腔风格,使中国民族戏剧能从现代民族戏剧中学习,从而实现自身的丰富和发展。老一辈的歌唱家在歌唱方面都能取得卓越的成就,这与他们学会吸收其他优秀的歌唱方法,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好习惯密切相关。正是这个好习惯和好性格为老歌手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正如郭兰英所说,早年学国剧的好方法,和她学京剧的新方法是分不开的。从郭兰英的艺术道路上可以看出这一点,小时候,她先学过山西中路梆子,后来学了新戏。将二者融为一体,中西合璧,形成独特的唱腔风格。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中国越剧艺术。

三、越剧与民族音乐的交融

(一)音域扩大

现代人们审美的精神需求,要求民族声乐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给民族声乐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扩大声域,统一音域,突出民族声乐特色。为了保持声音的真实感,我们可以模仿京剧中的青衣、花旦等角色。让我们谈谈升调。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个假声引入到声乐和歌唱的训练中去。这样才能达到音色统一,音域扩大的好效果。在戏剧声乐教学中,采用真假结合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人们歌唱的能力,扩大了声音的范围,丰富了歌唱中对音色的表现手法。京剧中高嘎、高嘎等人的声音都很高,京剧也是如此。一些歌唱家的唱功非常深厚,没有真正的声音,但却熟练地运用越剧界常用的术语,即“旁音”(即假声)。不仅声音清亮,而且能唱得很高,有些人甚至能唱e、F等高音,这对民族声乐的训练和学习非常有益[2]。

(二)咬与读

在注重音韵方面,中国传统声有着良好的传统。旋律的形成当然与语言密不可分,但语调、情调和语言潜能是影响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学习一国独特的声乐风格,不能脱离民族语言的特点,而且汉语的构成和结构要比其他语言复杂得多,因此,在演唱方法上,要注意语言因素,使声音与语言紧密结合。但是,这种作用在中国少数民族声乐演唱中并不明显。无论是用汉语唱,还是用方言唱,首先要训练学生掌握自己语言的发音特点和规律,说好话。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越剧等艺术形式,深入了解它们的演唱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才能唱得好。

(三)句子间的转换

唱歌方面,丹田重视气功的运用和控制,这也是他强调的。明朝沈崇遂的《杜曲札记》中也有“盗、停、口、取、存,变,少气,吸足,息、护,再控”的记载,适当的换气可以使歌曲在演唱中表现得更充实、更完美。如今声乐演唱中,有时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就会借用各种不同的呼吸方式,巧妙地在歌曲中隐藏气息,使歌曲的声音更有条理、更完整、更富情感。它在传统越剧中也是如此。越剧强调“读句子时能或不能呼吸的地方,要使语气连贯,句意完整,最好不要改。”因此,当我们听一些戏剧演唱时,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尽管声音破碎,但呼吸不断,意义永存。这样的声音可以用“慢下来”来形容,显示了使用气嘴的重要性。使用得当,音色圆润,腔调饱满,歌声动人心弦,有声有色[3]。

(四)练字与白读

现代民族声乐训练缺少字词训练环节,发声训练与歌唱脱节,使歌唱缺乏相应的表现力。在民族声乐研究中,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练习发声的歌手进入歌唱阶段之后。歌手经常会感觉到他们对语言风格的感觉很差,并且试图去满足它。因声乐训练与歌唱之间缺少词汇训练环节,因此,在歌唱中,教师只注重音质的保持,而忽视了语言对发声的作用。唱的时候,词的音、韵、调同时出现。咏叹调的唱法,着重表现咏叹调的内容,这是一个把呼吸、声音、曲调和情感表达融合在一起的过程,着重表现声音和情感。这种训练方法既符合生活规律,又符合歌唱本身的特殊规律,是逐步进行的。三种力量是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对“自然成功者”具有自然促进作用。特别是第二阶段,强调语言的中心原则,注重语言与声音的紧密结合,读音、拼音,为本乐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推进民族声乐教学改革,需要有识之士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应集中在戏剧演唱艺术上。应该深入传统越剧的内心深处,从实践中体会唱腔的韵味,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学习越剧,我们应该学会融合创作,而不是把民族声乐融入到越剧中去。相反,我们要努力学习,研究影响越剧成功的各种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和吸收越剧的优秀演唱风格和艺术表现,用民族声乐丰富和发展自己。它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意味深长,令人愉悦的,完美的艺术境界。创造民族声乐艺术的辉煌加强民族聲乐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章瑾.浅谈越剧表演中唱腔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6(11):164.

[2]刘琳.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研究——评《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J].新闻与写作,2018,000(009):后插7-后插8.

[3]程天津.“唱”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论荆州花鼓的演唱特点[J].越剧之家,2018(22):37-37.

作者简介:

姚志峥(1978.5-)男,民族:汉,籍贯:衢州市,学历:中专,职称:(现目前的职称)国家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戏曲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