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露,现任中国冰球运动学院院长,中国滑雪协会副秘书长,国际冰球联合会委员。曾任中国滑雪协会秘书长兼法人、王春露曾是中国最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之一,曾获得短道速滑世界冠军25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春露长期以来工作在体育事业第一线,为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刻苦训练、奋勇拼搏,在赛场上为国争光
作为一名运动员,王春露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意志品质坚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赢得了巨大荣誉。
在1995年的挪威世界锦标赛上,年仅18岁,初出茅庐的王春露一举拿下500米、1000米、3000米接力冠军,震惊世界体坛。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王春露表现出极强的大局意识,完全服从组织上的战术安排,甘愿牺牲自己,默契配合队友,为队友杨扬的夺冠保驾护航,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为祖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95—2003年,在8年多的国家队运动员生涯中,王春露共获得25次世界冠軍,国内外比赛奖牌150多枚。曾代表中国参加了1998年长野冬奥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获得奥运会银牌2枚,铜牌1枚,是中国冬季运动标志性的人物。
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做出重大贡献
2003年,退役后的王春露赴加拿大留学深造,学习外国更为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期间,加拿大滑冰协会表示出对王春露的高度重视,聘请其为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青年队的教练,并给予其工作签证,希望其长期留在加拿大。但在2005年 7月,当祖国召唤她回国时,王春露毫不犹豫,谢绝了对方的挽留,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
回国后,王春露先后担任了中国国家短道速滑队的管理人员、副领队、领队,继续从事其钟爱一生的滑冰事业。王春露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为短道速滑队成为中国体育的“梦之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女队伍创造了冬奥会历史上一个国家包揽全部4枚女子项目金牌的奇迹,出色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为全国人民在春节期间献上一份厚礼。
运动队取得优秀成绩的背后是扎实的作风建设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王春露十分重视运动队的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经常与运动员谈心交流,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着力打造“品牌形象”,她在年轻队员中进行公众形象的培训,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含义普及到年轻选手中。经过几年的努力,王春露把中国短道速滑队打造成了世界闻名的钢铁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礼仪之师。
作为一名体育人,经常出差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是家常便饭。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后,王春露曾说:“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学会了坚持、给予、理解和包容。我的工作性质导致经常出差在外,很少能照顾到家庭和孩子,有时候出差回家,两岁的女儿喊自己阿姨,我会对家庭的愧疚掉下眼泪。但最终我面对的四枚金灿灿的奥运金牌时,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一切都是值得的。”
成功转身,一生奉献中国体育事业
2012年,王春露开始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大众冰雪部部长,这对长期从事短道速滑项目的王春露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然而,丰富的运动经历,体育管理、工商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使王春露更加充满自信地面对每一次新的挑战。几年来,王春露主导创立了“中国高山滑雪巡回赛”、“全国速度滑冰马拉松赛”、“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中国区)”等知名冰雪项目品牌赛事和活动,推动冬季运动在大众中的普及度,提高冬季赛事品质和经济价值。并在2015年起担任中国滑雪协会秘书长兼法人。
2014年,中国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此后,国际奥委会多次来中国考察群众冰雪运动的开展状况,在此期间,王春露的努力工作以及中国群众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给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投票选举北京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王春露可谓功不可没。
中国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问题也一直是王春露所关注的,2003年在她的努力和积极沟通下,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解决了优秀退役运动员继续教育问题,促成了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的成立,使得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可以进入校园,不断充实自己,积累了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各类知识。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继续普及中国大众冰雪运动、努力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成为了王春露的首要工作任务,她愿意把一生都奉献给中国体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梦不懈奋斗。
2018年王春露根据组织工作需要,调动到中国冰球协会和中国冰球运动学院工作。继续在一线发挥冰雪运动的经验。短道速滑,高山滑雪,单板滑雪,冰球,冰壶这些运动管理工作她都经历过,是冬季运动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王春露动情地说:“我的血液里都是冬季运动的元素,一辈子都会和冰雪运动在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广冰雪运动是我一辈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