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小学体育课该如何上

2020-09-10 22:23金晶
当代体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体育

金晶

1 体育常规活动的开展需全面考虑应对方案

小学是学生集中学习的地方人群聚集密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科学精准指导中小学做好疫情防控,对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稳步有序恢复教学活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有重大意义。增加校园安全管理,但也强调需要加强锻炼,促进师生增强体质。那么问题来了,对我们大多数中小学来说,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常规工作的重要一环,这也是体育教师的“每日必修课”,大课间通常是全校师生一起参与锻炼的时间,一旦开学过后,学校疫情防控如若出现一丝偏差,全校师生一起参与的大课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对此必须防患于未然,这是我们每一个学校体育人以及学校领导决策层应该提前想到的,科学精准的做好防控措施是每个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

2设置多元化教学形式,保证锻炼安全性

2.1 固定上课路线错峰锻炼有秩序

开学后的体育课要把握好时间的合理安排,避免同一时间上体育课的班级过多,尽可能地错峰组织体育课与指导学生锻炼。集合排队控距离上课出教室排队,队列保持固定,男生教室门口两排,女生走廊两排,前后、左右间隔1米左右,保持距离,每个班从教室到操场的路线全部固定,路面上还贴有导引线。慢跑采取一路纵队行进,不采用学生面对面站立的教学方式。学生由体育老师带领到运动场地,上下楼时,也要保持前后距离,有序行走,防止学生在途中扎堆聚集。

2.2 固定区域,错开体育课时间,让学生在室外锻炼

体育课场地划分明确,体育运动时始终保持距离。每个班的活动场地全部固定,不能交叉使用;每个班的队列保持固定,排队行进。”课中学生要始终保持1米左右的间距,在列队时这一要求不难做到,可是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队伍调动、队形变化、活动内容的影响,学生会忽略这一点。因此教师需时时关注学生,采用分组轮换、交替练习等组织手段,避免学生距离过近。为了避免班级间交叉接触,体育课场地遵守一班一场地的原则,将活动场地明确的划分开来,各班活动只能局限于各自的场地。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操场较小,因此尽可能的开发学校其他场地来满足这一需求。场地确定后,由体育组统筹安排各班上课的地点,避免因事先没有协调而产生学生聚集情况。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划分班级区域,应尽量避免聚集,不组织班与班的体育竞赛活动。在课堂体育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划定锻炼区域,例如:教师在各个区域的中间位置用口哨统一指挥或者安排小组锻炼任务。老师提前给学生明确要跑进的线路,最简单的就是沿学校操场绕圈跑。

2.3 教学应以恢复体能和有氧运动为主

体育课中,开学初期可以选择徒手的练习,体能的徒手练习要做到趣味性、科学性。运动技术类学习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自己带或者制作一些器材,如投掷的纸团、跳绳等,在技能练习和体能练习部分,适当减少技能练习时间,延长体能练习时间,以巩固和提高学生体能为课程教学重点[1];增加趣味性课程,游戏性课程;多做有氧练习,少做无氧训练;多做基础力量练习,减少强度训练;根据实效性原则,教学应以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技术、力量、对抗等内容可适当调整。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小学平均心率分别达到130次/分,练习密度应适当提高。学生返校复课后安排两周左右时间进行恢复性体能练习。开学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要对学生的体能、身体状况等进行摸底与评估,并根据授课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及时动态调整。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练习密度应适当提高。如要及时根据教学计划和教材,调整授课内容。在目前这一阶段,建议以增强体能、提高心肺功能的内容为主。如12分钟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

2.4 小班化、小组化、项目化

特殊时期,坚持健康第一,核心在于“不聚集”。 体育课要让学生到室外场地上运动,但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在课中又要保持距离,避免身体接触。体育课从排队时教师就要要求学生保持1米左右的间隔距离,行走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距离,开学后的体育课要把握好形式的合理组织减少对抗,避免开展直接对抗性体育活动,多安排能独立完成的练习方式,确保更安全。而且要避免队伍的交叉碰撞。到达活动场地后随着每一个体育教学环节的推进,队伍调动、队形变化、小组轮换时都要遵循这一要求,因此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的执行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学生在校内的行动,都要保持距离,在常规体育课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小班化、小组化、项目化。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几个适合当下的体育课堂项目,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动起来,活起来”。 体育运动避免身体接触。体育教师应选择以个体活动(素质练习)或远距离接触(如羽毛球、乒乓球)一对一对抗性活动为主的体育锻炼项目。同时也可以挖掘传统体育项目(如踢毽子、武术操等),设计无接触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充分锻炼的同时能起到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目的。

2.5 觀察学生情绪变化,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此次疫情的出现,假期的延长,居家不得出门,后面又是上网课等,有的孩子会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情绪,如焦虑、烦躁、失眠、恐慌等情绪。这种情绪不仅需要学校关注,也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开学了,同学可以在一起玩了,不良情绪可以得到释放了,但是这种释放的行为可能会出现与“防疫”工作相矛盾的地方。这时,教师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避免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让学生认识到“新冠”的危险,知道防控的方法,培养防控人人有责的意识。孩子们在居家锻炼比较随意,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而进入课堂之后,很可能发生一些变化,括情绪变化、学习各方面的困扰。之前学生在家中锻炼,锻炼没有人进行指导,监督,必然导致锻炼效果大打折扣,以至体能迅速下降。因此,在一堂课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鼓励,放慢课堂节奏的方式,让学生适应学校中的课堂模式,还可以在这一阶段加强他们意志品质的培养,针对有些学生体质下降明显,可能完成不了动作,尽量鼓励他完成任务,帮他树立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在这种特殊时期,还要渗透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从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在结束部分,融入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体育心理建设能力和意识品质,让学生学习安全防护技巧,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让学生重视放松、学会放松、享受放松。

3 控制体育运动量循序渐进分层练习

疫情期间学生居家时间较长,身体需要一个复苏的时间,大运动量会造成运动伤害。体育课是为了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身体素质。但是疫情期间学生居家近3个月,身体各项素质有待慢慢恢复。若在复课期间教师没有控制好运动量而对学生造成了运动伤害,那就适得其反。控制运动负荷,循序渐进恢复运动对“宅家”一段时间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的同时适当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调整身心状态,也能提振精气神。然而,考虑到学生最近的运动量较小,身体素质可能有些下滑,建议体育课以趣味的形式组织恢复体能练习为主,多进行一些强度较低的项目,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我们要重新制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案,因地、因生开展体育教学。同时遵循个体差异:学生体质各有不同,要承认和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制定教学任务,设计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难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

4 把握好卫生的合理要求积极防护

开学后的体育课要把握好卫生的合理要求,课后学生经常使用的体育设施设备,教具等每天进行始末消毒,要求人人洗手,加衣保暖紧跟其后,适量饮水有补充,课外锻炼要适中。器材不交叉不选择公用的体育器材,防止交叉感染,所有的运动器材都是一用一消毒,尤其是物品清洁,学生经常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消毒上下功夫,要尽量避免接触式运动。选择徒手的,私人的,方便灵巧的器材。建议戴口罩体育课建议戴口罩,上下楼梯要戴好,运动过程根据自身需求可下拉口罩至下巴位置。学生锻炼后,一定要注意手部卫生。课后勤洗手体育课后,严格按照教师划分的区域,控制距离,组织学生洗手,提示学生及时穿衣,排队有序。

后疫情时代的体育教学,没有人教我们该如何做,但我们体育教师要有未雨绸缪的分析和执行能力。把“防疫”教育落实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和防疫两不误,确保教学质量和防疫教育的共同提高。只有精心准备、落实细节、稳步推进,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应对体育健康锻炼,顺利的渡过这一特殊时期。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运动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不正经运动范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