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燃
【摘要】李劼人的小说以清末到民国初年的变革期作为宏大的历史背景,将成都及周边的历史转折、思想变迁、传统民俗、人物形象等,通过对日常生活和人物情节的描写跃然纸上,还原了成都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现实、传统民俗风情以及历史转折点的变革与发展,留下了对成都这座城市的宝贵文学记载。
【关键词】李劼人;成都形象;城市书写
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左拉之待望》一文中,盛赞李劼人的作品:“古人称颂杜甫的诗为‘诗史’,我是想称颂李劼人的小说为‘小说的近代史’,至少是‘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同样作为成都本土知名文学家的巴金先生也说过,“过去的成都活在他的笔下”。李劼人用川话写川事,以川事来抒情的城市书写方式,赋予了成都文学层面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浓眷恋和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一、方言文化——用川话写川人
李劼人笔下具有鲜明的四川方言写作特色,其所选用的方言词语和句子主要有两大来源,第一是袍哥会的行话。其中有些至今仍是四川人的日常话语,如对识(介绍双方相识)、撒豪(欺软怕硬、仗势欺人)、水涨了风声紧急等都是流行于袍哥之间的俗语、谚语;第二是四川当地的通用俗语。例如地皮风(毫无事故,忽然发生了一种惊人谣言,使安定的秩序,一下便扰乱了)、散谈子(开玩笑)、不撤火(不退缩、不害怕)、冲壳子(讲大话、吹牛)、真果(是真的,确实)等。
为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看懂方言词汇在文中的大义,李劼人在小说中进行了注释。例如《暴风雨前》中就有以下这些注释,如:“地皮风”注释“地皮风,是说毫无事故,忽然发生了一种惊人谣言,使安定的秩序,一下便扰乱了。这是成都人的语言。全词为扯地皮风”;“听墙根儿”注释“凡是在窗前壁下偷听别人私语的,叫作听墙根儿。是当时妇女当中最为人鄙夷的一种恶劣行为。这一语言,至今仍在成都家庭中使用”;“打锤角逆”注释“打锤即打降、打架,文言所云斗殴。角逆即相争相骂,也含有斗殴的意思。皆是四川人的语言。”等。地方特色语言的运用,为李劼人的小说增添了浓浓的川味,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成都当时的语言风貌。
二、饮食文化——美味人生,贪恋精致
川菜是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川人自古以来便有“尚滋味”的传统。在四川人看来,吃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享受方式,更何况是李劼人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的美食家,他对美食的热爱在小说中通过对川菜佳肴、成都小吃、各色吃饭场所的描写表现出来。比如《死水微澜》中顾天成吃的醋溜五柳鱼、醉鲜虾,北新街精记的泡菜、胡豆瓣,红锅饭店的猪肉片焖豆腐等等。也正是在韩二奶奶绘声绘色的讲述中,美好的吃食打开了邓幺姑对成都的美好想象。即使是在小小的天回镇,也有许多特色的吃食,比如灰包皮蛋、清水鹽蛋、豆腐干、油炸花生糕、烧腊、抄手、冒节子等。就是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饮食,激发了读者对川人美味人生的好奇,开启了成都饮食文化闻名于世的阀门。
成都人想吃、爱吃更是要求吃得精致,对极尽精致的食物和做法乐此不疲、享乐其中。在《死水微澜》中,李劼人曾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川西坝猪肉的精挑细选和做法精良,“成都西北道的猪,在川西坝中又要算头等中的头等。它的肉,比任何地方的猪肉都要来得嫩些、香些、脆些,假如你将它白煮到刚好,切成薄片,少一点白酱油,放入口中细嚼,你就察得它带有一种胡桃仁的滋味,因此,你才懂得成都的白片肉何以是独步天下的。” ①从选择猪种、喂养方式到烹饪技巧,李劼人都无比细致地为读者道来。
三、茶馆文化——小茶馆里的大社会
俗话说:“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大家三五成群,喝着盖碗茶、“冲着壳子”、打着麻将,悠然地享受着西南大都市里的悠闲生活。李劼人小说中的茶馆是人们接收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场所,是大家畅所欲言的自由之地,更是根植于成都人生命的重要社交和休闲方式。《暴风雨前》中,郝又三与田伯行相遇时,也是将茶馆选做两人商讨的地点。作者还花了不少篇幅对成都的茶馆进行描写,“全城不知道有多少,平均下来一条街总有一家。有大有小,小的多半在铺子上摆二十来张桌子,大的或在门道内,或在庙宇内,或在人家祠堂内,或在什么公所内,桌子总在四十张以上。” ②无论是重大的时事新闻还是乡邻间的奇闻八卦,你都能在茶馆听到相关信息,还可以亲自参与到茶馆的讨论中去,足以见得茶馆对于成都这座城市的重要意义,便是一个具有巴蜀文化典型特征的意象。在李劼人的成都书写中,花费了许多笔墨去写茶馆。茶馆的存在为成都永久地贴上了一张悠闲安逸的城市标签。
李劼人用成都之方言,写尽了成都的人和事。他笔下的人们坐在茶馆里用川话畅快交流议论,在“东大街看灯过年”,去凑热闹“赶青羊宫”,这些都是蜀地特有并沿袭至今的民俗活动,也是蜀文化在文学世界的真实性体现,就连自小生长于成都的郭沫若先生也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青羊宫看花会,草堂寺喂鱼,劝业场吃茶,望江楼饮酒,铁路公司听演说流泪,后院讲堂骂土端公……这些几乎没入了忘却的深渊里的生活,都由他的一支笔替我复活了转来。”
成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这些都成为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素材,创造了诸多著名佳作。李劼人用富有蜀地特色的语言文字,描绘出现实与文学创作交融的成都,通过故事情节的推动,将情与史融入单一的日常生活,让成都变得更加鲜活、立体。
参考文献:
[1]李劫人.李劫人选集[M].成都:四川文学出版社,1980
[2]李劫人的生平和创作[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李士文著,1986
注释:
①李劼人.李劼人选集(第一卷)[M].四川文学出版社,1980:187
②李劼人.暴风雨前[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55
(武警警官学院 6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