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平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习作中的优秀片段,并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2.巩固以前学习成果,加深对点面结合的理解。
3.体会作文修改和积累的重要性。
l 重点
体会作文修改和积累的重要性。
l 难点
巩固以前学习成果,加深对点面结合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针对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进行全班讲评, 聚集主要问题,并总结之前的经验,指导我们以后的作文。
二、讲评
1、聚焦优秀提纲、思维导图
(1)请两位同学阐述自己的思维导图及提纲
(2)你们觉得怎么样?觉得好吗?好在哪儿?
(3)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她们的小组推荐理由跟你们的看法不谋而合,老师觉得大家说得非常对,优秀的思维导图、提纲,应该满足以下特点:美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细节到位。
不列提纲不作文,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关于题目
(1)师:本次作文大多数同学题目都是《课本剧比赛》,《精彩的课本剧》,《有趣的课本剧》,唯有燕新萍的题目新颖别致。《哇!精彩》
这个题目你觉得好不好?好在哪儿?
(2)师:大家看,燕新萍的题目,她以一个短句的形式,一句感叹的话语,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什么精彩?怎么精彩?而且肯定精彩!快,读一读吧!
好题目是一把钩子,能钩住读者的心,很想一探究竟, 看看文章内容的强烈愿望。
出示老师评语:文好题一半,精彩!
3、赏析开头
师:有了提纲,我们才能胸有成竹,下笔不至盲目,有了提纲,我们就有了纲领,然后我们开始行文。
在讨论如何写作文的时候,我们打算仿照开国大典来写, 开头渲染整个活动的气氛,并描述人物的心情,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两个开头。
(1)欣赏吴昊乐和李鑫的开头。
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自己的开头,并简要说一说。
(2)同学们评一评,这样写的好处。
师小结:他们两位同学一个渲染表演前热闹的气氛,一个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演出前演员们在紧张地备演, 一个热闹的场面呼之欲出,这么用心的演员,这么多不同的伴相,接下来的节目肯定会很精彩,让我们有兴趣往下读。
值得一说的是,同学们的开头都不错,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除了以上两个方式的开头,还有哪些优秀的开头,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新颖、精巧,要有吸引力,让读者产生一种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同学们百花齐放的开头让我们本次作文异彩纷呈,你们给老师的惊喜让老师感叹: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4、聚集点面结合
师:如果向水面投一粒石子,那一圈圈波纹就从石子入水的点向外漾开,渐开渐远,这中心的点和圆形的面组成一幅美丽的景象。春来万木竞相生长,成了一片绿的海洋,如果在这海洋上点缀上几朵红花,这点和面组成一幅画面,将更加动人,把这样的生活图景移植到作文上,就成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次作文中小组推荐出来的优秀的点面结合片段。
(1)赏析其中一个片段小作者读同学们找一找点面,说说点面分别写出了什么?
(2)师小结:在中国的素描绘画中,画家只有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才能画出一幅动人的画,同样在作文中,没有鲜亮的点就没有动人的面,点和面相辅相成,才能成就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下面请同学们赏析其它几个片段,并说说好在哪儿。
(3)学生赏析
(4)师总结:写群像的概括性叙述是面,写个体的详细描写是点,面是广角镜头,给人以广阔展放的视野,点是特写镜头,给人以具体深入的印象。正所谓“千树万树梨花开,不如竹外桃花三两枝。”点面结合,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那如何写好点面结合呢?
(5)总结方法
师:还记得老师批阅作文后,发现大家存在的问题吗? 写点不写面,点就失去了依存,写面不写点,而显得苍白,二者兼顾,方可相得益彰,所以写好点面结合第一点: 点面结合,二者兼顾,相得益彰。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事物,会观察的同学能关注细节, 将眼睛盯在那一个个鲜活的点上,所以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像高明的画家一样,栩栩如生,读来如身临其境。所以写好点面结合第二点:注意观察,关注细节,有点有面。
只有观察有点有面,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有点有面,才能把主要内容突显出来。
眼中所见,如何用恰当、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得注重积累,摘抄辑录,集腋成裘。这样才能出口成章,妙笔生花。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品味结尾
师:明代学者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的确,一个好结尾能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感染力,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让读者沉浸在文章中,久久回味。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们同学的结尾。
(1)赏析结尾
(2)说说优点
(3)师总评:我们观看课本剧,我们喜欢课本剧,把对它的描写流畅在笔端,那这文字就有了温度,写真情,有温度,娓娓道來对世界的每一份热爱,发乎情,止于理,侃侃而谈自己对生活的每一次感悟,在探寻世界的同时,发现道理,引起自己和他人的思索,这才不愧是一篇好文。很高兴看到你们结尾中的思考和感悟,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6、欣赏完整佳作
师:似乎开头中间结尾都评了,一节课该结束了,其实孩子们点面结合无处不在,也在老师的课堂里,我们关注了文章的一个个段落,那聪明的孩子们,接下来你猜,老师会让大家干什么?
(1)欣赏完整佳作,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感受
(2)同学们交流讨论
三、结语
师:李鑫的文章不是小组推荐的,是老师推荐了,经过三次修改,李鑫的文章有长足的长劲儿。所以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希望更多的同学能重视,能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嘛,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将《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千古一红楼,名家尚且如此,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精神。
今天的作业之一是修改自己的文章并写在日记本上,同时找一找名著中的精彩点面结合的场面,我们下周读书课上交流。
西北示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