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玲
摘要:在那样的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平民过着极其困苦的生活,而贵族阶级依然是“剥削者”,在“吞食别人的生命,吸工人的血”。 契诃夫在他的小说中写道:“贵族作家们天生免费得到的东西,平民知识分子们却要以青春的代价去购买。”——这样的情况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几乎是不能想象的。而这样黑暗的处境却用一种调侃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三个人物一件小事竟然揭示了整个阶级各个人物的心态——贪婪、无耻、做作……,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神来之笔。来求婚的人不是因为爱情来求婚、被追求的也不是因为爱情而接受、神圣的婚姻居然没有一块草地或者两条狗重要、在这个求婚的过程中有的是侮辱、漫骂——而结果这个求婚:居然成功了!在一片喧闹中草草收场……这样荒唐的事情居然可以合情合理!
关键词:契柯夫;《求婚》;导演;创作思考
在剧本前页我们看到:“《求婚》一剧写于一八八八年十一月,被誉为两部经典性通俗喜剧之一,曾在我国各地普遍上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它和作者的其它独幕剧本一样,在世界剧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家通过妙趣横生的剧情,嘲讽了地主阶级的鄙俗无耻,表明了作家对私有制的狭隘性的嘲讽。语言朴素而精炼、轻快而深刻,通过两三个人物形象刻划,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契诃夫,俄国著名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我们选《求婚》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部戏,能够让我们这一代感知那些黑暗的时代,这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并且喜剧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也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在那样的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平民过着极其困苦的生活,而贵族阶级依然是“剥削者”,在“吞食别人的生命,吸工人的血”。 契诃夫在他的小说中写道:“贵族作家们天生免费得到的东西,平民知识分子们却要以青春的代价去购买。”——这样的情况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几乎是不能想象的。而这样黑暗的处境却用一种调侃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三个人物一件小事竟然揭示了整个阶级各个人物的心态——贪婪、无耻、做作……,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神来之笔。
两家是邻居,男未娶、女未嫁,在平常的生活中这样自然而顺理成章的“求婚”应该是绝好的喜事。可如果把这样的“喜事”作为创作的题材,还要“深刻表现现实意义”,似乎不太可能。我们很多的创作者恐怕也难以从这样的题材里面挖出更深的内涵。而契诃夫却把这样的一出“求婚”不仅写出了“喜剧”,更写出了“闹剧”和“丑剧”。各种丑陋、贪婪、无耻……写得让人痛快淋漓、大呼过瘾。
在我第一次读这个剧本的时候,很遗憾我没有看懂,更没有觉得好笑。只觉得是几个无聊的人在瞎扯一通。当我再三研读了剧本之后,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莫洛夫打扮正式,在邻居家门口遇上了丘布科夫。丘布科夫知道邻居的来意是求婚,表现出了十分开心,以至于“流下泪来”。转脸却对女儿说:“有一个商人来买货。”——显然,这个“准老丈人”骨子里也不是为了女儿的幸福,他的眼里没有爱情,只有买卖,因此他至少把女儿当成了商品!
莫洛夫只是一个地主,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修养。讪讪地说两家的友谊,然后说到“我的沃乐微草地……”因此闯下了大祸——娜坦丽亚也是地主的女儿,她的“利益”同样不可侵犯,于是必须据理力争:“您说‘我的沃乐微草地?……’难道那是您的吗?”同时莫洛夫似乎也忘了他的目的,因为他的“利益”也很重要。于是一場争吵不可避免……
…… ……
来求婚的人不是因为爱情来求婚、被追求的也不是因为爱情而接受、神圣的婚姻居然没有一块草地或者两条狗重要、在这个求婚的过程中有的是侮辱、漫骂——而结果这个求婚:居然成功了!在一片喧闹中草草收场……这样荒唐的事情居然可以合情合理!可笑?可怕!可鄙!
在看似荒唐的人物关系之间,居然存在着必然结果。贪婪、吝啬、追名逐臭、利欲熏心——无一不在剧中淋漓尽致。
在弄懂了剧本之后,投排前夕,我有了一丝顾虑:我为什么开始没有看懂?是自己文化水平不够?是!但是不否认当时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他所呈现的语言方式是我们这一代所不熟悉的,这个剧本是上个世纪50年代翻译、80年代再版的。在50年代苏联风刮遍中华大地,当时的观众能看懂剧本的内涵当然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在今天,在大数据时代、在大多数捧着手机刷屏、崇拜偶像明星的年轻人去读懂那个动荡年代的故事也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该怎样把这样的经典通过现代年轻人能够看懂的方式,传达给他们,看他们看懂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美好的?
怎么入手呢?我想,用一些现代的、极其通俗的语言和舞台行动去重新诠释那个遥远的时代。
比如:我认为原来剧本中的“沃乐微草地”听起来很美好,也许在俄语中它有另外的意思。【如同作者笔下的“小人物”切尔维亚科夫(《小职员之死》)就是由俄语“切尔菲”(qepBb,蛆虫)一词为词干构成的。】而且在习惯上一块草地有了名字似乎就变得重要了,于是我把它通俗化为“地沟”。
再比如:还有那两只狗,俄文的名称不知道是品种还是狗名字——于是他们就变成了“小白”和“旺财”(年轻人熟悉的文艺作品中狗的名字)……
其实我觉得从整个剧本来看,“沃乐微草地”是不是地沟、或者那两只狗叫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把握这部戏的精髓,他批判的是什么?揭露的是什么?充分把握这部剧里面人物的心态。让人们从这件荒唐的事件里面看到点什么,看懂点什么——哪怕多少能够帮助现在的年轻观众理解这个剧、理解那个年代,从中能收获一点什么,并且能够引以为鉴,我就没有遗憾了。
关于剧中人物:
丘布科夫:贪婪的地主,嗜钱如命的,所以他才会担心“他是不是来借钱的”。他是虚伪的,所以他会故作大方。他还是自以为是的,所以他才会倚老卖老。他更是冷酷的,所以他才翻脸无情。最重要的是,他是无耻的,因为他为了钱可以出卖自己的女儿——比如他给女儿说的那句经典的台词——“有商人来买货”。
洛莫夫:小气的爆发户,靠遗产发家。因为吝啬,求婚连一束花都没有带。而求婚的目的仅仅“是需要一个女人”。他自卑到极点,一点小事就能让他“发病”抽筋直至昏厥。小气,他会和一个女人争执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而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为此他会“椐理力争”,毫不让步。他为了私利而从来不会考虑什么是尊严、利益是他最大的目的。
娜坦丽亚:这是一个无趣之极的女人。继承并且发扬了她父亲的财迷心窍,她担心所有的人来谋她家的家财,我相信她的内心中一定有这样的思想:凡有陌生人敢于看她一眼一定是别人要谋取她的财产。并且她的无礼和邋遢可以让她不加任何修饰去见一个客人。她渴望“爱情”——这种爱情一定是功利的,在愤怒中可以和正在争执的人接吻订婚——这的确是人间的极品。这个女人不解半点风情,她的人生观里面只有利益。所以她可以在极度渴望婚姻的状态下可以和她想嫁出的人为了一只不相关的狗大骂出口,并且在订婚的同时还可以继续漫骂争执,难怪她的父亲对她也无奈、甚至厌恶之极……
这个剧本通过对这几个典型人物的描写来概括着整个地主阶级的贪婪、无耻和荒唐。所以表演和导演手法上的夸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从了解到鄙视、进而唾弃那群丑恶的灵魂。
当这部作品面世,我希望不仅是观众、还有我们都可以因此引以为戒。
当这部作品开排,我们必怀着崇敬和庄严致敬这部经典。当我们憧憬美好的时候,丑恶的东西必被踩在脚下。
再一次地向经典致敬!
契诃夫将永远和进步人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