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静怡
摘要:自1839年至今,摄影术发明已有170余年的历史。其中历史积淀较为深厚的纪实摄影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见证着人类的历史瞬间。美国纪实摄影家多萝西娅·兰格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她的《流离失所的母亲》这张经典纪实摄影,以其强烈的社会性、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巧妙地凝固了纪实摄影中的瞬间美感。
关键词:多萝西娅·兰格;纪实摄影;摄影艺术;瞬间性
1936年,纪实摄影师多萝西娅·兰格正受聘于政府创办的农场安全管理局(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FSA)项目。兰格在一次工作结束后,在路边看到一位妇女和她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十分窘迫,并为他们拍摄了照片,其中一张照片即《流离失所的母亲》日后成为了兰格个人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成为美国农业安全局纪实摄影的代表作,以及诠释人文主义摄影最好的例证。这幅经典作品之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因为作品在内容上的人文关怀价值和现实意义深刻,同时也因为在表现形式上,摄影师捕捉到震撼人心的摄影瞬间美紧密相关。
一、《流离失所的母亲》的历史语境
多萝西亚·兰格,一位身有残疾的女性摄影师,她所处的时代恰好遇上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历史内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为了振兴美国经济,罗斯福决定实行“新政”。1935年“新政”计划的实施产物“美国农业安置局”建立起来,主要职能是对破产农民实施救助,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农业安置局组织了大规模的针对当时美国农业现状的纪实摄影活动,兰格的作品《流离失所的母亲》脱颖而出。兰格回忆拍摄的过程时说:“这个饥饿绝望的母亲像磁铁般吸引我向她走去。我记不得是如何向她说明来意,却永远记得她一句话都没问我……她说他们一直靠附近野地里的蔬菜和孩子们抓回来的野鸟果腹。她卖掉车子的轮胎买食物。她坐在倾斜的帐篷边,孩子依偎在她身边。她觉得我的照片可能帮得了她,所以她也帮我忙。”兰格的作品《流离失所的母亲》只有置于当时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中才能找到作品得以广泛传播的意义语境,对于今天的摄影人来说,如何更好的挖掘主题、经营画面、树立人文关怀的纪实摄影价值观有着积极意义。
二、瞬间性是纪实摄影作品的主要特征
从摄影的本体语言上来讲,瞬间性是摄影创作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大特征。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也一直被奉为纪实摄影的实践真谛。所谓的“决定性瞬间”是指发生动作过程中,能够代表这一动作过程的一个关键性、决定性的时间节点,而这个点当被人们作为影像记录下来时能够使观众了解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情,同时,这一过程又是具有决定性的,因此被称之为“决定性瞬间”。可以说瞬间性造就了纪实摄影的影像美感,提升了对于摄影本质的审美程度,纪实摄影就是对于精彩瞬间的捕捉与展现。纪实摄影作品要靠视觉形象来叙事,《流离失所的母亲》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直接捕捉到三个孩子依偎在母亲的身旁的形象,我们从作品中很难发现环境、背景元素的佐证,但这些并不影响作品的表现力量。整幅作品朴实、无雕琢痕迹,甚至整个画面内敛而封闭,但会迫使观者集中注意力反复品读三个小孩和画面中心母亲的形象,从而有助于发挥出作品所传递的人文精神的张扬感,以及母爱之力量、人格之力量的震撼。作者通过选择不同的角度和焦距,以及对于人物状态、表情的敏锐观察,最终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经典瞬间——一位愁容满面的贫苦母亲正皱眉思索,身旁的孩子静静围绕与她的身旁。兰格真正诠释了纪实摄影中瞬间性对于作品呈现情怀的重要性,为后世献上了完美的实践案例。
三、纪实摄影中瞬间美的呈现
1.人物神情美
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实摄影表达过程中,人物表情是点睛之笔,优秀的摄影师总能够用瞬间镜头抓取到人物主体转瞬即逝又至关重要的典型神情。在《流离失所的母亲》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是被摄主体的表情神态十分准确而生动。母亲是画面的中心,也是作者兰格在构图上的特意安排,以母亲为核心的中心式构图,以母爱为线索展开摄影叙事。可以说,母亲的神态是画面的一个视觉“刺点”。母亲紧闭双唇向镜头外看去,目光迷茫、眉头紧锁,在迷茫的面部表情中又透露出坚毅的神态。其实在当时,兰格由远及近的拍摄了很多张这位母亲的样子,画面景别逐渐放大,同时拍摄视角也有所改变,但最终还是近景景别的这张照片更加深入人心。因为,兰格用镜头把此刻贫苦母亲的神态凝固在照片之上,通过准确把握神情的典型性,展现了纪实摄影中的瞬间美感,使瞬间得到了永恒的呈现。
通过神情的变化来展示人物心理的状态,是纪实摄影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呈现细腻微妙的人物表情变化瞬间,将观众带入到照片的情境中去,给人以美的享受,并引发真实且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最终完成纪实摄影作品的使命。
2.人物姿态美
除了神情状态,人物的姿态动作也是体现瞬间美的重要手段。照片中母亲抬起的右手轻轻抚摸下巴的动作,似乎正凝神思考,这个动作也映射了主体人物心中的“前途迷茫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另外一个比较隐蔽的肢体语言——微微挺起的腰板的姿態。尽管孩子们一左一右把头压在自己的双肩上,但来自孩子的“生存压力”并未压弯母亲的身姿,反而条件反射式的给予孩子坚强的支撑,这就是母亲给孩子的“爱”的回应。希望、力量被默默的、悄无声息的传递给孩子们,这个看似比较内敛的人物姿态,使整个画面的人物造型组合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雕塑感,更显母爱的伟大与神圣。这依托于摄影师从被摄主体的动作入手,等待合适的时机抓拍到恰当的画面瞬间,一个坚强、刚毅的母亲形象被刻画出来,鲜活而又生动,内敛而又张扬,仿佛一切困难在母爱面前都是可以被消融的。
纪实摄影中的人物动作幅度无论大小,都会在定格瞬间产生放大的效果。使观众的视线得到吸引、思路得以延伸。众所周知,纪实摄影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对促进人们的认知导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如何发挥纪实摄影的重要作用,则要仰仗影像的美感和震撼力。这种震人心魄的美是画面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纪实摄影的瞬间美就源自于形式和内容的相辅相成。
摄影术是瞬间的造型艺术。由于摄影能够在一刹那间完成形象的记录,将千变万化的瞬间化为永恒,在所有艺术中,能与客观物体的运动同步完成,并且凝固成为静止不动永恒形象的只有摄影。法国艺术家罗丹所期盼的“将转瞬即逝的形象变成永恒不变的艺术典型”,在摄影作品中变成了现实。摄影可以在静止的画面中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瞬间美,正是因为这种瞬间美,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烙上了抹不去的永恒。
瞬间的把握对摄影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被摄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其呈现出的瞬间是千变万化的,也就是说瞬间美具有多变丰富性的特点。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对事物有内在联系的、能够最具代表性和最精彩的瞬间。摄影者的责任就是把这个美的瞬间定格下来化为永恒,一个真正有品位、有悟性,懂得人生、社会、自然的摄影师必须要对摄影的时间意义投以深刻的关注,并从中体悟到瞬间与永恒的内在联系。要拍好瞬间的美,必须要抓“动”感。抓住典型的瞬间、动作的瞬间、情感的瞬间,充分表现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伊丽莎白·帕特里奇.多萝西娅·兰格:摄影生涯与传世佳作[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38-41
[2]姜纬.纪实摄影的抒情性 解读当代纪实摄影的逻辑与特点[J].数码摄影,2016(9):40-45
[3]夏雨.充满关爱的视线——多萝西娅·兰格的创作与作品[J].人像摄影,2005(6):112-115
[4]李可亮.浅述摄影瞬间性[J].艺术广角,2009(5):97-99
[5]王冲.瞬间摄影的审美特性[J].青年文学家, 2012(5X):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