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
对于全球大规模开展的在线教育,黄荣怀认为,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工程,正在经历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验和一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和刘德建带领的学术团队完成了四本手册——《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学校关闭期间学生居家主动学习指南:如何提升自主学习技能》《高校校园关闭期间的弹性教学指南:如何确保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教育资源建议书指导下的疫情期间开放教育实践指南》。手册以英文、中文、阿拉伯文、韩文、葡萄牙文等多种语言发布,已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享到180多个国家,为各级教育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示范。
黄荣怀通过十个关键词描绘了中国利用在线教育支撑“停课不停学”的基本景象。他表示,“停课不停学”倡议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团队正在积极研究,为未来教育形态的探索与建立提供有效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而努力。
在线教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课题
在线学习:由于疫情蔓延,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全面停课,纷纷转至在线学习。在线教育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您如何看待此次大规模开展的在线教育?
黄荣怀:全球超过12亿的大中小学生受疫情影响而选择了在线学习,占总学生数的70%以上,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历史上是第一次。
“停课不停学”对各个国家都是一次考验。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跟国际组织合作,召开了多次国内和国际的视频研讨会,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校长、一线教师、学生都高度参与,为我们观察这场大规模的“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发现,各个国家的应对措施存在较大的差异。我认为,可以用十个关键词来描绘“停课不停学”的基本景象:弹性教学、自主学习,按需选择、尊重差异,开放资源、科技支撑,政府主导、学校组织,家校联动、社会参与。
在线学习:随着在线教育的大规模开展,很多问题逐渐浮现。您认为,应该如何保障这种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应用?
黄荣怀:针对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我们提出了“弹性教学”的概念,并基于中国经验,总结了七个要素:流畅的通信平台、适切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多样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支持服务、密切的政企校协同。这七个关键因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如政府主导型、学校组织型和社会服务型,这些类型将在不同情境下发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七个因素会因社会和文化的不同特点而有不同的组合和交流。例如,在学校组织类型中,由于学校拥有基本的网络基础设施,他们首先关注的是如何使用合适的学习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在线或离线使用)以管理或创建不同的学习资源。
正视实施在线教育的困难与实际需求
在线学习:您认为目前现有的在线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进行改进?
黄荣怀:在疫情的驱动下,学校教育正在整体从面授教学转向在线教学活动,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也要正视学校实施在线教育中面临的困难与实际需求。
从七个关键因素来看:第一,大量师生同时直播、点播和下载资源,高峰时段易出现网络拥堵,因为师生都是以居家为主,学校的基础设施发挥不了作用;第二,特殊时期优质教育资源出现的结构性不足,难以满足学校和教师个性化需求;第三,突发性大规模在线教育对技术应用的要求更高,部分教师在学习工具的选择、学习方式的设计以及在线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第四,师生时空分离,学生的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和自律性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包括各大运营商、各个教育企业等)和学校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
多项成果助力全球在线教育
在线学习:为总结与共享“停课不停学”经验,助力全球教育“新形态”,您的团队取得了怎样的研究成果?
黄荣怀:作为一个学术机构,我们也希望作出一些贡献,除了《弹性教学: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手册,我们持续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阿拉伯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针对不同群体、基于不同目的研制了相应的手册。
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教育资源建议书指导下的疫情期间开放教育实践指南》手册,通过介绍不同国家OEP(Open Educational Practices)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在疫情期间有效利用OER(Open Eductional Resources)和OEP来提升教学效率。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创建、使用和传播优质资源,也希望全社会能共同关注和推广OER,为OER服务日常的学习和教学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我们发布了针对学生的《学校关闭期间学生居家主动学习指南:如何提升自主学习技能》手册,为学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用建议,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自主高效的学习技巧。《高校校园关闭期间的弹性教学指南:如何确保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手册是针对高校教师的。手册通过多样化的国内外高校教育案例,基于“弹性教学”理念,针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教学资源利用、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成果评价等各个环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助力高校教师迎接在线教学挑战、确保高等教育质量。
未来教育“变”在形态
在线学习:之前,网络教育、在线教育只是各个学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您看来,疫情之后,在线教育是否会成为学校的主流形式?在线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更好地融合?
黄荣怀: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促进在线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合,这毫无疑问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前面也提到,通过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可以看到,当前学校在线教育还面临很多问题。与此同时,传统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管理也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我相信,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在线教育很容易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线上线下的融合势在必行。当下,学校正好借这个契机,鼓励老师将线上线下的一些教学方式通过这次实践进行检验,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和教育评价,做好未来教育的设计和思考。
在线学习:您刚提到未来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教育的未来”:共同成长。对此您有怎样的认识?这是否与您提出的智能时代发展智慧教育相契合?
黄荣怀:是的,疫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我认为,第一,这是全球共同定义未来教育的一个契机;第二,这是一种以弹性教学和主动学习为特征的新型教育形态;第三,这是一次广大学生的人类生命教育的活动;第四,这是一次对全纳教育的重大考验;第五,这是一个凸显教育信息化价值的特殊时期。
另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教育的未来形态将依托技术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智能技术与教育共同赋能未来。我认为,“智慧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典型形态之一。它旨在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催生智能时代的教育制度。未来,学校的物理围墙将被打破,学习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最初搭建多媒体教室到数字校园,再到虚拟与现实交错的智慧城市。到那时,人们对于学校认知的心理围墙也会被打破,学校被嵌套在智慧城市中,課堂的边界和课堂的时空均会被极大地拓展。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并服务于个性化的终身教育。
在“教育的未来”全球倡议下,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知识经验,共同探索未来教育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