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单403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玉米所于2016年用偏硬粒型自交系合系128为母本,以偏马齿型自交系合系260为父本杂交育成。根据育种目标,结合本区生态特点组配一系列杂交种中决选出的一个优良组合,我们2019年参加所内鉴定及省内适应区多点鉴定及示范,均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抗病等特点,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关键词:合单403;组配;产量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早的作物,也是世界三大作物之一,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达9500万公顷,种植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总产达4500万吨,然而玉米单产仅在4000~5000 kg·hm-2,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的发展。要想取得高产,就必须选择优质抗病高产品种。
玉米杂交种在中国应用于生产已有五十年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内外玉米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是单交种,国内玉米生产90%以上应用的是单交种。2019年度黑龙江新增加玉米新品种295个,其中相邻省引种备案233个,黑龙江省级审定62个,但具有突破性的品种较少,佳木斯位于黑龙江东北部,地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辖区跨第二至四积温带,有效积温在2100℃~2700℃之间,佳木斯市现辖5县(市)4区,耕地总面积1800万亩左右,其中玉米600万亩,大豆450万亩,水稻750万亩,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主产区,也是绿色有机食品基地。佳木斯分院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具有很强的趣味优势,为了加快玉米新品种的推陈出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玉米育种所,积极改良国内外优秀玉米种質,积极筛选优良自交组合,努力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突破品种,进而对我们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一、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一)母本合系128
母本“合系12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高产玉米育种研究室2010年用自选系合系240做母本,PH6WC做父本,根据育种目标,结合本区生态特点组配的二环选系。详细选育过程如下:2010年春将合系240与PH6WC杂交组成基础材料,收获优良的单株果穗5个。2011年春在所内试验地将F1种植3个穗行,每穗行300株,每穗行选优良单株与PH6WC杂交30穗,经室内考种留表现好的BC1F1果穗种子30穗。2012年春在所内试验地将BC1F1果穗30穗优株每穗行种植50株,进行田间及室内筛选,保留BC1F2果穗种子20穗,2013年春在所内试验地将BC1F2果穗种子每穗行种植20株,自交80穗,室内考种保留20穗BC1F3果穗种子,2013年冬在海南南繁基地将20穗BC1F3果穗种子按穗行种植,进行田间及室内筛选,保留BC1F4果穗种子20穗, 2014年春将BC1F4果穗种子每穗行种植20株,收获BC1F5优良的单株果穗种子20穗,2014年冬在海南南繁基地将BC1F5果穗种子每穗行种植15株,收获BC1F6优良的单株果穗种子20穗,2015年春在所内试验地将BC1F6果穗种子每穗行种植20株,同时进行配合力测定、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将性状稳定的熟期适宜的其中一个穗行定名为“合系128”。
(二)父本合系260
父本“合系26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高产玉米育种研究室2010年用合系436做母本,PHB1M做父本,根据育种目标,结合本区生态特点组配的二环选系,详细选育过程如下:2010年春将合系436与PHB1M杂交组成基础材料,收获优良的单株果穗5个,经室内考种留表现好的F1果穗种子3穗。2011年春在所内试验地将F1种植3个穗行,每穗行选优良单株与PHB1M杂交30穗,经室内考种留表现好的BC1F1果穗种子30穗。2012年春在所内试验地将BC1F1果穗30穗优株每穗行种植50株,套袋自交,保留BC1F2果穗种子20穗,2013年春在所内试验地将BC1F2果穗种子每穗行种植20株,自交80穗,室内考种保留20穗BC1F3果穗种子,2013年冬在海南南繁基地将20穗BC1F3果穗种子按穗行种植,每行15株,保留BC1F4果穗种子20穗,2014年春将BC1F4果穗种子每穗行种植20株,收获BC1F5优良的单株果穗种子20穗,2014年冬在海南南繁基地将BC1F5果穗种子每穗行种植15株,收获BC1F6优良的单株果穗种子20穗,2015年春在所内试验地将BC1F6果穗种子每穗行种植20株,同时进行配合力测定、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将性状稳定的熟期适宜的其中一个穗行定名为“合系260”
(三)杂交种选育
合单403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玉米所于2016年用偏硬粒型自交系合系128为母本,以偏马齿型自交系合系260为父本杂交育成。根据育种目标,结合本区生态特点组配一系列杂交种中决选出的一个优良组合。
二、品种特征特性
合单403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114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该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绿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99厘米,穗位高103厘米,成株可见15片叶。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19.2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 16行,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8.8克。
三、产量表现
(一)设计
2019年我们在佳木斯分院试验地按6 m行长,5行区,垄距为0.68m,3次重复,进行随机区组排列。
(二)田间管理
我们进行秋翻地,秋起垄,秋施肥,一次整地达到播种状态,底肥施入量为氮肥100kg/hm2硫酸钾100kg/hm2和磷酸二铵250kg/hm2。2019年4月26日进行玉米播种器人工扎眼点播,5月25号间苗,6月1号定苗。并在玉米拔节期统一追施氮肥300 kg/hm2。在玉米成熟期时对每小区取20m2进行实收测产。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DPS7.5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用Microsoft Excel 2007绘制图表。
四、结果与讨论
2019年年参加所内鉴定结果表现为13023.1公斤/公顷,比对照德美亚3号增产3..6%,以及在省内适应区多点鉴定及示范,合单403均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抗病等特点,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建议要求种植密度为4500株/亩,公顷保苗6.75万株左右。
参考文献:
[1] 张欣,王占森,董君霞,等.玉米杂交种先玉335有关性状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95-98
[2]魏湜,曹广才,高洁,等.玉米生态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4-16.
[3]李少昆. 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及粒收技术的发展方向[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3):265-272.
[4]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等.实施密植高产机械化生产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J].作物杂志,2016 ( 4 ) :1-6.
作者简介:
邱磊(1984-)男,籍贯:江苏连云港,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玉米遗传育种。
基金项目:黑龙江玉米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栽培技术与实证研究(2017YFD0300303-3); “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玉米科技创新专项项目(HNK2019CX0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
——农作物有害生物5G预警及统防统治(HNK2019CX14);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助(ZY17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