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艺复兴”中的个体命运书写

2020-09-10 04:23李颖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5期

摘要:本篇文章从该小说的情节安排、文体风格以及人物形象来剖析双雪涛在《平原上的摩西》这篇中短篇小说中所揭露的个体命运在可控与失控之间的荒诞性。

关键词:平原上的摩西;个体命运

引言——“东北文艺复兴”的浪潮

《冬泳》因为易烊千玺和李健这两位中少年偶像的推荐,意外大火,加印不断。该书作者班宇也凭借这本小说集一跃成为当代严肃文学的畅销书作家,而《平原上的摩西》作为双雪涛第一本小说集,故事奇诡,文字冷硬,也在去年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占据一席之地。两位作家的背景以及他们二人的代表作无论从人物、情节或是故事的大环境,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大多描写90年代之时东北地区下岗工人的艰难命运。他们,以及去年的郑执,亦都来自于东北,这批年轻作家的崛起,连同前段时间大火的《野狼disco》一起,被称为"东北文艺复兴"的崛起。

这种“文艺复兴”,不同于西方十四世纪那场巨大的艺术文化变革背后所蕴含的伟大生命力,它更像是90年代东北下岗工人们在当年的集体失语,如今冲破了重重岁月,重新发声。它本该是一阵余音,却经过时空的巨大黑洞,不断放大延长,被如今的我们所看到。

一、小说剧情——时代的伤痕下百般挣扎却被命运戏弄的个体

本篇小说选择了多视角叙事,小说主人公李斐和庄树原本青梅竹马,二人命运的分界点出现在父亲们的职业选择中。庄树的父亲庄德增心思更加活络,提前脱离国企下海发家,李斐的父亲李守廉是国企拖拉机厂的工人,遭遇国企工人“下岗潮”失业。随后,庄家搬走,李斐和庄树从此散落天涯。

庄树长大成了地方片警,负责调查十几年前一场恶性杀人案件,该罪犯杀害当时的执案民警蒋不凡后隐匿至今。随着重重迷雾被拨开,庄树意外发现犯罪嫌疑人居然是李守廉,而自己竟也是这场命案的推动者。

当年李斐为了完成和自己的约定,假装生病骗李守廉开车送她前往约定地点,却被蒋不凡误认作另一起连环犯罪的凶手,李守廉情急之下失手杀死蒋不凡,李斐也在那场意外下肢瘫痪。几番因果将李斐父女二人的命运挤入了悲剧轨道。

二、文体风格——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爱与罪的流转

时间,在这篇小说的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虽是短篇小说,却起自1983年,结束于2007年,前后跨越二十四年。双雪涛在和张悦然的访谈中聊到关于故事的“时间”,双雪涛说他在创作这个故事之初对于“时间”的切割更多任由自己的潜意识动刀。到中后期时,才开始刻意利用时间,时间的加速和减速本身变成了这个悬疑故事展现的方式。

小说由庄树的爸爸庄德增自述开始。

“1995年,我的关系正式从市卷烟厂脱离,带着一个会计和一个销售员南下云南。

随后在庄德增的叙述中,妻子傅东心儿子庄树,以及老李一家子都在这方命运舞台中登场了。1995年的沈阳,是被作者放缓叙述的重要时空场所。这一年的12月24日,对于李斐来说最重要的事或许是和庄树的放烟花约定,对于下岗工人李守廉来说,将生病的女儿送到诊所便是眼下要紧事,而对于民警蒋不凡,抓捕連环杀人凶手,在必要时将其击毙就是他目前工作的全部目标。这三个看似毫无冲突的目的,却将三人被命运揉搓在一起,使得一死、一残,另一个人成为了杀警罪犯。

2007年9月,是小说中另一个清晰的时间点,由庄树的视角切入:

2007年9月,我正式成为刑警,出警时可申请配枪,若是要案,可随时配枪。

这一句话,也埋下了二人命运再次交集的种子,庄树因调查袭击城管案件卷入了十二年前的出租车连环杀人案与恶意袭警案。

《平原上的摩西》每一部分、每一章节都充满着时间的纵深感。同一个时间节点下不同人物的自述就像是这个虚构故事的大块拼图,一起构建了这个奇诡、残酷又温馨的世界。众多视角的交替叙事将那个年代众多模糊的时代浪潮串联,将时代命运与个人命运之间难分难解的关系抛出,小说题材和表达形式在这一刻完美契合。

三、人物形象——女性“坚持的残忍”

这篇小说中刻画最有隐喻性的是小说中的两个女性角色:傅东心和李斐。她们共同撑起了这个故事的内核——爱与承诺、以及“坚持的伤害”。双雪涛自己说过这种“坚持的伤害”,当你坚持你自己,也许不但伤害了自己,也会伤害别人。当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的意义,就会越来越发现,坚持自己是多么困难,而这也是世界的残酷之处。

傅东心这个女性人物的塑造十分特别,她好似踏过千山万水,却未曾走进儿子的心。邻居老李家的小女儿李斐反而成了她精神脉络的延续,傅东心在与李斐分离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

“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那些驱赶你的人,那些容不下你的人,都会受到惩罚”

庄德增和傅东心的第一次见面就在船上,傅东心问他“你看过什么书没有”,庄绞尽脑汁也只吞吐出了本《红楼梦》。傅东心突然笑了,她细腻却通透“我知道你糙。可你也别嫌我细,只要你不嫌弃我的胡思乱想,我们就可以在一起”。庄德增接着对傅东心说了一句简洁、动人却有分量的男性承诺:

“但凡这世上有人吃的上饭,我就吃的上。也让你吃的上,但凡有人吃的香,我决不让你吃次的。”

李斐身上的偏执本身是一种难得的纯真,她对于情感的重视,对于承诺的在乎本是这世间的宝石,却被世事打磨出了它锋利的一面,使它的主人流血。

小说的结尾李斐和庄树又在一艘小船上见面,小斐的偏执化作了伤痕刻在自己的身上,直到故事的结尾也未曾放弃。

李斐说:“小时候,傅老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如果一个人心里的念足够诚的话,海水就会在你面前分开,让出一条干路,让你走过去。不用海水,如果你能让这湖水分开,我就让你到我的船上来,跟你走。

四、结语

《平原上的摩西》这则短篇小说中对于人物命运走向的设置从一些细小的局部揭露了生活的真理性。在种种宏大的事件背景中,个人命运走向并非是单一因果链条决定的。环境的选择、他者的被动介入以及自我主体的虚弱与消失都会作用于具体事件走向之上从而构成个体的生存现实进而建构出世俗意义上的“命运”。在这种世界“无常”的真理性中,如何感受自己作为“人”的存在而非生物体意义上的存在状态需要每个个体发挥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张扬。

参考文献:

[1]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

[2] 张悦然,双雪涛.时间走廊里的鞋子[J].收获,2015(03).

作者简介:

李颖(1994—),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