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锡鉴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教师们都纷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听算训练”是大家一致认为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结论是否属实呢?
听算训练,是指教师或家长口述题目,学生耳听心算,随即书写或口述答案的训练方式。(来自:《江苏教育》 1988年22期 《要重视听算练习》作者:东金贵)
听算训练最大的特点是:用耳听接收信息,直接刺激大脑,使学生不需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在一定的时间内迫使自己自觉积极地思维,大脑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中,随时作出相应反应,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及简便计算的能力。(摘自:《让“听算”走进数学课堂》——李芳菲)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对我所教的三年级某班进行了听算训练,希望能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确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每节数学课课前对学生进行听算训练,训练由教师读题,学生通过听题、心算、最后写出结果,完成以后教师出示题目及答案进行集体订正。每次训练的时间5分钟(大约听算15题)。学生对听算训练适应很快,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兴致,因此训练顺利进行了一个学期。在学期快结束阶段,我进行了听算训练后的计算能力检测(试题类似于之前检测的计算题,难度基本一致)。然而,从测试结果来看,学生的计算成绩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提高,大部份学生都是保持在原来的分数段(正负2分),约四分之一学生的分数还比前测成绩有了少许的降低。并且,从全体学生两次测试卷具体答卷来看,前测算错的题目,在后测中算错的在70%以上,也就是说听算训练,在纠正错题环节没处理好。看来,用听算训练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效果是不明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听算训练,效果会如此微小呢?我回想了听算训练的所有细节,并对学生在听算训练过程中的具体细节进行更进一步深入的分析:
首先,对于已经熟练掌握了正确的计算算理与计算方法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了较强的计算能力。这样的听算训练,在其计算过程中,并不需要思考算理,而仅是纯算法的运用,只要调用已有的经验就可以顺利完成,并且,由于这个计算过程的时间太短暂,因此就没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故在这个计算过程中他们所能积累的计算经验是比较有限的。也由此可见,这样的听算训练对于提高优等学生的计算速度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会造成一味追求计算速度,对计算经验的积累与计算方法的提升、优化有所欠缺。
其次,对于那些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的学生而言,計算时所用的计算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思索,或要依靠计算算理才得以完成计算。然而听算训练时间是很紧迫的,当这些学生还没有进行正确的计算得出结果就要进行下一题时,不得不放弃当前计算题目的理性思考,而得出比较感性的计算结果。故此,此训练对这类学生来说,计算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再次,对于那些尚未掌握正确计算方法的学生而言,他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解正确的计算算理,从而得到正确的计算方法,纠正错误的计算步骤。然而听算训练中是无法让这些学生实现这些活动的。所以听算训练也就不能有效提高这类学生的计算能力了。
另外,回想学生在听算训练的过程中,我在读题目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果然是跟众多人所预料的状况一致:学生们都非常投入,整个教室很安静。但是,你千万不要为学生的这种安静而感到沾沾自喜,因为它和我们的训练目标“提高计算能力”很可能是大相径庭的。听算的时候,学生的投入与安静主要是体现在“听”这个环节上,他们要安静才“听”得清楚。而在“算”这个环节中,从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看,在学生的心里面,算得快就等于能力强,所以,绝大多数学生们都是在“盲目”的在求快,而对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关注度不高,更不会去验证自己的算果是否正确,因为听算是一听而过,难以让学生再去验证结果。
可见,这样子的听算训练,表面看起来,学生很投入、很安静,但是学生这些安静的表现并非是为了“计算”而为之。因此,这样的训练对于提高计算能力来说就显得不够“对症”了,因此收获的效果就难以得到保证了。所以,从本人个人实验后所测试的成绩来看,听算训练并不能如众多人所指的那样----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上是从实验前后两次检测结果对比的“意外”情况来进行分析的。事实上,听算训练也并非一无是处,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听觉更灵敏准确了,听课的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故可以说,听算训练,其价值突出的地方,是能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迫使自己自觉积极地思维,大脑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中,随时作出相应反应,因此能够煅炼学生的听觉灵敏度和准确度。
总而言之,听算训练,其意义最主要是体现在对“听”的训练,而并不是针对提高“计算”这一方面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