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摘要】一位教育家说过一句话: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就是说:在学生受教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中,单方面地、过分地强调学校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科学的。但是,在我们重视研究家庭在整个教育环节中的作用时,却又往往把焦点放在家庭环境对学生教育的影响上。而对家长的个性对教育学生的影响却探讨不够。然而,不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和探讨家长个性对教育学生的影响,都是必要的,它既有利于整个教育环节的科学化,又有利于增强我们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关键词】家长;教育;生活
1家长的个性与其对学生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良好的个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反,不良的个性则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在同一件事情面前,不同个性的家长,可能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概括起来有粗暴型、呵护型、理智型、放任型等等。
1.1粗暴型的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方法过于简单,动辄不骂就打,这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促使学生遇事隐瞒、躲避。如不积极做工作,就有可能使学生造
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1.2呵护型的家长,出发点都是一个“家”字,对学生的优点,过分表扬。又是精神鼓励,又是物质刺激。当孩子有缺点时,也加以美化,认为孩子聪明,头脑灵活,这种类型的家长,在其教育下易于使学生形成无忧患意识的心理,经受不了生活的挫折。
1.3理智型的家长,能够比较科学地一分为二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在教育过程中,民主气氛较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1.4放任型的家长,不关心学生的成长,把教育工作完全抛给学校和社会,认为只要自己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就算完成了任务,剩下的是学校的事,对学生的优缺点,轻描淡写,往往会使学生养成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的性格。
2针对家长的个性,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要想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就必须了解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诸多因素,而家长个性则是这诸多因素中至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我们应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行之有效的结果。
2.1针对粗暴型的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有策略地向其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减少家长粗暴现象发生,促使家长与子女交流,消除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环节中的作用,如:我们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进校时骑自行车,被值日生发现给我班扣了两分,刚巧,那天下午,他父亲来同我这个新班主任见面,寒暄之后我便说:“您以后多多提醒xx,进出学校不得骑车,你看,今天就扣分了。”这位家长的脸马上“晴转多云”,我也没太在意,谁知第二天,我发觉这个学生脸是肿的,一问同学才知道是xx同学父亲打的,显然,不了解家长个性,使我失去了一个学生的信任,“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我对这类家长总是先报喜,后报忧,并不适时机向他们宣传教育原则,效果就好多了。
2.2针对呵护型的家长,我们应该强调“忧”,突出问题的不良“后果”,使其有所触动,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交谈时可以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2.3针对理智型的家长,则应该实事求是地向其介绍子女的全面情况,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2.4针对放任型的家长,要强调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改革竞争愈来愈激烈,而能力则是竞争的资本。使家长明白自身的责任。如今社会上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信奉“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便对学生降低要求。由于家长的保护,学生则是混日子,成绩好坏无所谓,这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况我们从目前的形势出发,让家长感觉到潜在的危机,明白“有能力”才是永久的“饭碗”的道理。这样,学生的状况就会慢慢变好,进步快了,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所有家长和老师应该一起努力:
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复习
每天检查督促孩子是否完成作业,要营造安静宜学的家庭氛围,协助老师开展工作,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理解孩子的焦虑并给予鼓励,不能任着自己的个性听之任之。
3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想作好学生工作,就必须多了解家长个性及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同时向他们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实行双方共同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爱娟. 浅谈如何做好教育工作.教育学,2020-09.
[2]谢春霞. 三个“第一”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中国文学,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