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超越

2020-09-10 20:53李欣茹邓雅舒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6期
关键词: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共产主义

李欣茹 邓雅舒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联系起来,以批判的思维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弊端,首次从人的本质出发提出异化劳动,进而论述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辩证关系,即异化劳动是导致私有财产的根源,而私有财产又进一步强化异化劳动。通过对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构建了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即共产主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私有财产;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一、异化劳动的概念规定

(一)异化观的产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从哲学出发,吸收借鉴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观,黑格尔的异化观较为积极,在《精神现象学》中写到“这个自我意识把它自己的人格外化出来,从而把它的世界创造出来,并且把它创造的世界当作一个异己的世界看待,因而,它现在必须去加以占有”。黑格尔强调异化劳动能够使人在外化与复原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我意识,构建自我主体。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则较为消极,费尔巴哈认为异化使人丧失人的类本质,想要真正解放人类主体性则需要漫长的社会革命。马克思“异化观”的主要含义是主体反串成为客体,本身属于主体的主动性脱离主体本身而成为奴役主体的客观力量。

(二)对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观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克服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扩充了黑格尔的思想张力,继承了费尔巴哈人的类本质,由此提出“异化劳动”这一概念。马克思首先将个体置于社会总体中去考察劳动者、劳動以及劳动产品。劳动是人在意识的主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以及机械的一种本质特性。劳动是人的本质要素之一,是人的存在方式以及社会关系的中介。异化劳动是指劳动作为人的内生的一种能力从主体脱离出来,反过来成为奴役主体的一种异己力量。马克思揭示了在异化劳动下,劳动、劳动者、劳动产品三者之间的本质及关系被扭曲,并对异化劳动提出了四重规定:“人与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劳动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异化”。

1.人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首先从物的角度出发探究异化问题,人通过劳动生产出来劳动产品,同时又被劳动产品所奴役。劳动者不能占有、享用劳动产品,本应属于劳动者的劳动产品成为了压迫劳动者的力量,劳动产品不能让劳动者提高自我价值,反而否定劳动者,这便是人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越多,劳动者就越被奴役,由此而加剧异化程度,削弱劳动者的权利以及地位,使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位于两个对立面而得不到统一。“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能力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劳动者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越是变成廉价的商品,随着实物世界的涨价,人的世界也正比例地落价。”

2.人与劳动相异化

从物为起点到人的探究使马克思提出了第二个规定,即人与劳动相异化。劳动是人在意识的主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以及机械的一种本质特性。劳动是人的本质要素之一,是人的存在方式以及社会关系的中介。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脱离了劳动者自身,变成一种异己力量压迫奴役劳动者,不但不能使劳动者享受劳动的乐趣提高自身价值,反而成为一种劳动者谋生的手段以及资产阶级贬低劳动者地位的手段。劳动的异化使劳动者失去自我,沦为劳动的机器。

二、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内在逻辑

(一)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

异化劳动首先使人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够被劳动者自己所占有和享用,而是被“非工人”所占有。“非工人”即资本家,资本家所无偿占有劳动产品,形成资本家的私有财产。这是物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进一步再到劳动以及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使劳动者丧失自由以及争取自由的意识,在土地生产条件下,劳动者沦为地主阶级的附庸,在机器生产条件下,劳动者成为资产阶级获取私有财产的手段,以及这种私有财产就实现了对人的统治。“只有这时私有财产才能完成它对人的统治,并以最普遍的形式成为世界历史的力量。”

(二)私有财产又进一步强化异化劳动

(三)私有财产的消灭

马克思进而指出,“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一旦达到极限,就必然成为全部私有财产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 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关系的探讨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本质。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就日益显现,在私有财产的不断发展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内在矛盾就会形成一种破坏性的力量瓦解自身,这是一个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过程。

三、结语

马克思通过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私有财产表面是人与物的生产关系,从形态上看是物、是客体,其本质实际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作为劳动的人的主体活动的异化。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而异化劳动又进一步强化异化劳动,在这种私有财产辩证运动前进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不断加剧,马克思系统地阐述了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辩证关系,从而得出构建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找寻构建共产主义的方法途径。而实现共产主义,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理论层面,要进行有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实践,尤其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对异化劳动的扬弃需要激发劳动者的自由意识,以及争取社会地位实现自身价值的意识,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使劳动者从劳动的客体变为劳动的主体,劳动产品由劳动者个人所有、共同占有,从而能够使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取满足感和幸福感,激发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但共产主义的实现并不代表社会运动的终结,并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是人的类本质回归、复原的过程,劳动者不断解放自我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刚: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东岳论丛,2005(1).

[2]陈置艳: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分析和人的解放追求[J].新西部:理论版,2009(2).

[3]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4]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册[M].贺麟,王玖兴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共产主义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
基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分析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