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9-10 20:28:03肖刘莉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6期
关键词:会计商业银行监督

摘要:商业银行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形势下,全球社会经济正处于巨大变局之中,金融业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高质量发展,做到“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指出商業银行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必须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提前预防和根本治理,以“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为依据、切实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为目的,提升商业银行会计监督和风险防范意识,为中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监督

1.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会计监督是商业银行依据法律法规以及银行内部职责,对银行内部机构的会计行为与资料进行监管与督查。商业银行会计监督有助于深入贯彻银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与规定,有助于保障银行会计工作有序开展,有助于促进银行各项业务顺利实施,有助于防范银行金融风险。

2.会计监督在商业银行中的主要问题

2.1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不够

2.1.1首先,内控方面更多放在监督实操岗位,而对决策管理控制与监督不足。在银行内部,参照业务发展顺序,工作程序过程建立了三道递进式监控防线(双人、双职、双责),作为第一道防线;相关部门相关岗位的互相监督作为第二道防线;针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内部监管部门实施全面监督反馈作为第三道防线,但目前在对支行经营者的决策管理权方面,则缺乏有效控制监督。

2.1.2通常,对资产规模的扩大、贷款的发放回收以及利润的增长和信贷资产的质量等情况,银行管理人员较为重视,而不够重视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在防范信贷风险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多数人认为,会计内控即为内部稽核,重会计事后监督,轻会计事前与事中监督,此现象比较普遍。

2.2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内部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三种形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商业银行建立了各自相对严密的监督管理机制,如业务复核检查、事后监督、内审监督等各种手段。但是,在具体执行时,各监督部门领导层级与机构不一样,在职责范围及监督内容上存在交叉或空白区域,无法有效衔接,甚至部分规章制度本身互相矛盾,在执行过程中无法落实,这都给银行的内部监督造成了一定安全隐患。

2.3会计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工作人员是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与执行者,他们的综合素质与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当下,商业银行会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第一,知识结构不成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发展迅速且多元化的业务内容;第二,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部分会计人员忽视了自身法律意识和思想政治意识的提高,对违法违规行为熟视无睹;第三,缺乏持续提升学习培训的意识,一方面银行过于注重业务开展,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持续培训,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也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业务知识未及时升级更新,对新形势下业务发展不适应。

3.强化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监督,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主要问题,是控制监督制度有待完善,责任主体尚不明确。因此,在商业银行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显得十分必要,具体如下:

3.1合理的机构组成及明确的分工

会计部门组织结构与人员组成,应始终围绕经营发展目标,保持业务与会计人员的职权分明,进行决策及办理业务,另外需对各事项及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这其中涉及多方人员,包括业务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会计记账人员等。在上述业务事项的每一环节,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如出现偏离,都可能产生问题,已产生了很多经济案件。针对各业务人员的职责分工,根据工作经验与教训,我们应尽量做到:(1)职权分明。相关人员应始终按照目标和岗位职责完成各自本职工作,不能出现职责不清、互相扯皮,还不能越权行事;(2)职权分离。权限过于集中容易造成贪污、舞弊或者决策失误,应重点防控;(3)互相牵制。各项经济业务需要多方人员有机配合才能有效完成,应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要求完成各自的目标并避免腐败,保持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在职责分工上进行权责分明和职务分离,由此可能带来劳动力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明确职责权限与考虑职务分离后,还要保持各业务人员之间能相互制约牵制,防止有人在不受监督下独立完成某业务的全过程处理。在业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责任人应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记。

3.2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是健全与完善内控制度。内审部门在不健全的内控制度下,难以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如果我们做好了内控制度方面的建设,在后续的审计工作时可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且可及时发现银行内控制度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而改进完善内控制度及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明确内部控制目标,提出内部控制重点。银行内控监督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银行的安全和稳定,防止金融风险。为此,应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定详细的会计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责任,详细规范操作内容(内容分每日、每月、每季、每年应该做好的内容)。

(2)加强员工教育与培训。组织员工定期学习银行各类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可在思想上提高规范操作意识,并以各类案件及发生在周围的违纪事件作为反面教材,使员工从中分析其所造成的危害,达到举一反三,防微杜渐的效果。

(3)支行部门领导对员工平时工作中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要时时留心,重视事前、事中监督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对银行内的现金库存数量、重要空白凭证、印、押、密等重要项目的实物进行定期自查,做到账实、账款、账账、账证相符。对查账中发现不符,要立即查询原因,及时更正。会计部门要对信贷部门做好后道监督工作,对贷款的利率进行监督并及时反馈信息。

(4)会计事后监督主要是针对核算依据和结果进行全面复查,核算中心部门应加大事后监督力度,不仅对会计、储蓄工作进行内审,而且对支行的财务活动、信贷利率执行情况等也应进行审查支行应配合该部门的工作,对开出的差错单位应及时纠正,统一规范操作。

(5)总行会计结算、信贷管理部门对支行在加强业务人员培训的同时,对其经营业务在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以及在存贷款利率、貸款投向等方面的执行情况也应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总行的稽核部门更应加大内部稽核的行长离任审计,对支行经营真实情况进行检查,支行内部稽查员对支行的贷款投向、质量、数量、合同等进行检查,直接参与决策,与总行有关部门相互沟通联系,能做到更好地对支行实时监控。

(6)结合多种审计,综合监管。除了金融审计,我们还可结合其他专业审计,全面监督贷款、投资、预算执行情况,对资金用途及使用效益进行检查,有效防止违规使用信贷资金,对资金风险加大防范。

(7)根据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建立内控监管量化的指标体系。只有指标明确,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预测风险,发现问题。如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率、呆滞贷款率、贷款方式比率、流动性比率、资金收益率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真实、准确的内控评价。

(8)可对审计系统进行数字化升级开发。数字化就当今社会的重要趋势,依靠审软件操作进行审计,可使审计工作更加稳定安全、更精确运作、更及时操作。我们可加强对审计系统的研发、评审、检验力度,取得内部审计人员的认可。审计系统升级研发后,要具备审计归纳、审计研究、审计查证等功能,同时能够处理审计任务底稿,最后实现一体化财务软件与审计系统。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对内部管理进一步强化,对内控约束机制更加健全。

3.3强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我们应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队伍培训机制,鼓励员工参加会计专业培训,并不局限于银行业务,以完善人员知识结构。银行可要求员工在获得银行从业人员业务资格的同时,鼓励大家参加会计职称培训考试,特别是后台岗位中涉及会计核算的人员,应至少具备助理会计师资格,具备一定水平的会计业务素质,对会计核算原理的熟悉,以及对会计核算规则的掌握,可大大提高岗位工作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

4.结语

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集合,会计监督体系唯有各部分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合,形成一套以责权分明、平横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为特点的内控机制,并坚决贯彻八字方针——“法制、监管、自律、规范”,依法经营,操作规范,科学管理、规避风险,工作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才能有效提高,最终达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晨.商业银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4).

[2]李明原.商业银行会计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17(11).

[3]曹毅.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市场.2015(14).

作者简介:肖刘莉(1986.5-),女,汉族,重庆璧山人,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会计商业银行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0:19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
监督宜“补”不宜“比”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