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维琴 王树 梁文卿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前言
膀胱癌作为临床泌尿系统中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居泌尿系统肿瘤首位,存在严重心理应激。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全膀胱切除对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明显的作用,原位膀胱术则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贮尿、排尿及控尿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虽效果显著,但术后易诱发其他并發症,不利于预后,因此,实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综述就膀胱全切原位膀胱术的护理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内容叙述如下。
1 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有资料指出,膀胱全切原位膀胱术存在创伤大等特点,且患者对该术式并不了解,易产生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顾虑较多,尤其担忧术后排尿功能等状况,患者一旦确诊后,往往会因过度紧张、悲观、慌张等情绪影响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列举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另外积极主动同患者家属交流,获得信任。
1.2术前检查及提升耐受力
及时知晓并熟悉患者全身各器官组织及机能健康情况,做好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肺功能等常规检查,并依据结果将异常指标通过药物等方式恢复至正常,继而提升患者应急能力和耐受力,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此外,该类疾病患者大多为老年群体,存在心肺功能衰弱、贫血、低蛋白等症状,为此术前可备好心律失常药物,严禁患者吸烟,增强锻炼。
1.3术前肠道准备
研究人员认为提前进行肠道准备有利于膀胱全切等手术的成功。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在术前3d应给予患者全流质无渣饮食,并口服甲硝唑、维生素K、氯化钾等药物,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等,手术前1d禁食禁水并灌肠。
2 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
全麻术后采取常规护理,麻醉未清醒的患者采取去枕平卧位,头部偏向一边,从而避免呼吸道出现阻塞的现象,并给予心电监护和低流量吸氧措施,保持其生命特征平稳。时刻观察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查探有无腹痛腹胀现象。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正常后拔出胃管,饮食由流质食过渡至半流质、普通饮食。做好口腔护理,稀释痰液,协助患者正确排痰。由于长时间的卧床,为预防压疮等不良现象发生,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双下肢,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2输尿管支架护理
术后在双侧放置输尿管支架,前期阶段在旁观适应时引流尿液,减少其压力,标识清楚双侧支架位置,进而加速膀胱恢复,推进创口愈合;定期巡房,防止支架管出现位移或是受到破坏;正确固定好引流管,避免其脱落,并协助其翻身,注意不要触碰到支架管和引流管。
2.3膀胱造瘘管、尿管护理
有研究人员表示,膀胱造瘘管和尿管有利于新膀胱引出尿液和黏液,保持其内部低压状态,加速新膀胱的愈合。此外,术后肠道会不断有黏液分泌出,易造成膀胱和尿道压增高会,进而形成漏尿及尿萎,因而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尿管及造瘘管。
2.4盆腔引流管护理
盆腔引流作用主要目的是将盆腔切口处的渗液引流排出,由此加速切口愈合,同时观察新膀胱漏尿、积液等不良反应发生,护理人员应每隔30~60min进行1次挤压,并查看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和相关性质情况,及时记录。一般情况下,引流液的流量是在200~300mL之内,术后逐渐递减,而若是患者术后4~5d其引流量增多且颜色呈浅粉色,则需考虑是否是新膀胱漏尿,及时告知医师并对症处理。
2.5胃管护理
有效胃肠减压有利于加快肠管切口愈合,避免切口裂开。实行留置胃管并联通负压吸引器有效保证管内顺畅,及时记录胃液颜色和液量,观察有无出现应激性溃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呕吐、腹胀等胃肠道反应,一旦发现及时解决。
2.6新膀胱引流护理
术后可使用三腔导尿管冲洗,保证引流管通畅,减轻新膀胱受压,使其处于低压状态,加速切口愈合。因新膀胱主要是肠管所致,会存在黏液分泌现象,由此加剧尿液粘稠,引流不畅等,为此,医护人员可定期采用5%碳酸氢钠进行冲洗,为避免新膀胱压力增大、切口张力增加等,每次的冲洗量不宜太大。在术后2~3周内便可采取定时夹管,开放时间控制在1~2h/次,并观察引流尿液情况。
2.7并发症护理
2.7.1漏尿
漏尿主要包含贮尿囊、输尿管和新膀胱吻合处、新膀胱与尿道吻合口这三处漏尿。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处的引流液颜色和引流量变化,若术后一周内引流液增加,颜色呈淡黄色,存在腹痛、高热等明显症状,这些都是漏尿的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
2.7.2尿失禁
因膀胱全切手术具有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特点,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现象,控尿系统失调。因此,待患者拔除尿管后进行排尿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打偶盆底肌、肛门等运动,加强其尿道括约肌的张力,减少尿失禁发生。
3 总结
原位膀胱术极大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可作为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从术前到术后护理,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排尿,加快伤口恢复,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