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
摘 要: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结合城市骨架路网规划与近远期土地开发时序,合理避让棚户区是林城东路延伸段的设计难点,因此,必须要选择最合理的道路线位,布置满足功能需求的立交形式,才能将项目做到符合贵阳市“大贵阳”发展战略,推动全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林城东路延伸段;道路选线;铁路节点;道路互通立交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1 建设背景
2017年修订版《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贵阳的交通区位优势,完善以道路、铁路运输为主的对外交通建设,建设好道路主枢纽,加快对外通道的建设,完善城区城市交通网络与对外交通网络功能对接,加强城市组团的连接,缓解城市拥堵。林城东路延伸段规划为城市核心区域东面的一条南北向大道,南面与花冠路相接,构成了核心区域东面交通大动脉,该道路串联了观山湖区、乌当区、云岩区、南明区、经开区和花溪区。林城东路延伸段的建设把实现“大贵阳”建设推入新的阶段。
2 功能定位
(1)林城东路延伸段为城市东部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弥补了城市东部南北向组团交通不便的情况,合理优化了路网结构,充分发挥了横向城市主干道的功能,提高各区域路网交通能力,加强各区之间汇聚功能[1]。
(2)拟建道路的建成,将缓解城市核心区域花溪大道和城市核心区域西面花溪二道等纵向跨区域的交通压力。
(3)拟建道路继续往南延伸可接惠水,是贵惠同城化发展的需求。道路往北延伸可通过盐沙线、站东路互通连接北部新城,进一步扩大了贵阳市“1小时经济圈”。
(4)林城东路延伸段建成可以激活东部片区城市的发展进展,推动东山片区、黄山冲片区、百花山片区的棚户区改造,是经济发展重要通道,扩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化进程。
(5)综上,本道路定位为兼顾地块服务功能的纵向干道,按照结构性主干道标准进行设计,主线全线不设置红绿灯,重要节点采用立交转换。
3 工程规模
林城东路延伸段,道路起点接林城东路和同城大道交叉口,终点接花冠路,自北向南延伸。道路全长17.17 km,涉及贵阳市三个行政区,其中观山湖区范围占3.93 km,云岩区范围占10.12 km,南明区范围占3.12 km,标准段道路红线宽度为40 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横断面布置为双向八车道,采用两块板形式进行布置。全线新建立交十三处,19座主线桥梁,桥梁全长8.44 km(包含框架桥),2座隧道,隧道全长2.28 km,全线桥隧比共62.46%。
4 道路走廊带概况
道路起点接同城大道,沿现状林城东路走廊带,下穿腾飞路与西二环,上跨站西路并形成互通立交。上跨高铁北站的17条铁轨,上跨规划站东路,上跨渝黔铁路、川黔铁路,再从轻轨雅关站北侧上跨盐沙大道,由于竖向高差采用联络线的形式与盐沙大道互通,以隧道的形式穿过鹿冲关森林公园。主线下穿中环,形成互通立交。主线上跨财大,辅道服务地面层。与新天大道形成三层菱形立交。与新天二道形成两层菱形立交。以路基和隧道形式下穿海天园,在百花新苑西侧上跨北京东路,形成互通立交,下穿延安东路延伸段,下穿实验三中操场,下穿规划旭东路,在东山壹号西侧下穿东山路与中山东路延伸段,形成组合菱形立交。道路上跨南明河,下穿汤巴关路,并与汤巴关路形成互通立交,道路从红岩医院与绿景家园之间穿过。主线继续往南延伸,以跨线桥形式接入宝山路,与油榨街、机场路形成互通立交,贵钢横一路采用右进右出,上跨贵钢横二路,形成菱形立交,终点接入花冠路预留接口。
5 设计重难点分析
5.1 道路路线布置
林城东路延伸段路线长,标准高,沿线控制性因素较多,道路多次与市政道路、铁路等交叉,道路红线内受老城区建筑密度高、鹿冲关森林公园生态红线与林地、小关片区基本农田影响等,道路受控条件极其复杂,道路设计选线关键点如下:
(1)从路网布局看观山湖区连接老城区,目前主要有北京西路、黔灵山路、观山东路、西出口道路,这几条城市主干道直入老城区核心,要去城市南面的车辆必须从城市核心区经过,使城市核心区道路交通压力增大。贵阳东面纵向道路只有中环东路,中环东路与贵阳老城区的纵向道路宝山路的平均间距为3 km,在这区间城市核心区域横向道路与中环东路联系较少没有形成有效的城市路网。
根据以上问题贵阳市交通委员会重新梳理了城市东面的路网,在宝山路与中环东路增加一条纵向的城市主干路为林城东路延伸段,把老城区比较重要的横向道路延伸至林城东路延伸段上,从而缓解了老城区交通压力,把南北过境交通疏散到了林城东路延伸段上去,弥补了城市东部南北路网不足。
(2)从城市发展来看,老城区中西部路网布局较为合理,周边土地都得到释放,城市布局已很成熟。城市东部路网布局不足,造成了宝山路以东,中环东路以西之间的土地还未得到释放,道路都是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的棚户区,居民出行非常不便。林城东路延伸段和老城区横向道路的建成将提高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把贵阳的发展再一次带到更高的极点。
(3)道路走廊带有基本农田,一级林地,生态红线等因素困扰,在设计上首先收集基本农田、林斑和生态红线具体位置,在路线的布置上合理采用避让和结构物穿越以上三大因素,把影响降到最低[2]。
5.2 高铁北站控制节点
贵阳市已建高铁北站为南北向,进站铁路有17股,占地较宽,而林城东路延伸段在该节点为东西向道路,经过设计部门的反复研究和与铁路部门的对接设计中考虑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采用隧道下穿方案:从路网平面和竖向布局该方案将从西二环采用隧道形式下穿,在西二环和站前道路之间形成两层道路,然后一直采用隧道下穿高铁17股铁路线,穿越了黔灵山脉才能出隧道,该隧道全长为4.9 km。
方案二采用桥梁上跨方案:该方案为保证区域纵向道路西二环、站前道路能与林城东路发生互通关系,该方案主线站前道路之前提前台坡上跨站前道路,继续上跨17股铁路线和站东路,然后从黔灵山脉的山谷穿越。该方案采用主跨388 m斜拉桥跨越17股铁路线,也保证了铁路的扩容宽度。
优缺点分析:方案一优点:(1)在市政道路运营期间对铁路干扰较小;(2)对黔灵山脉影响最低。缺点:(1)对站前和站东路网基本没有联系,对交通组织影响较大,不能实现交通快速转换;(2)施工中保证高铁不沉降施工难度大;(3)可能会影响到高铁部分桥梁的桩基。
方案二优点:(1)与站西路和站东路东能形成节点互通,快速疏导交通;(2)桥梁的转体施工对运营的高铁影响较小;(3)桥梁的造型设计能形成城市亮点。缺点:(1)在市政道路运营中对铁路采用防抛措施,保证铁路运营安全;(2)桥梁远期维护成本较高。综合以上分析本次推荐方案二。
5.3 红岩医院节点
林城东路在汤巴关以南的线位从红岩医院与绿景家园之间穿过,红岩医院临路一侧有一处现状的7层建筑及规划的新门诊大楼,现状绿景家園和规划红岩医院房建最小距离为27.5 m,平面空间宽度受限,路线设计方案采用双层桥的形式(上下行桥梁叠加),避免对绿景家园的拆迁,同时也保证了红岩医院扩建的用地条件。
6 结语
林城东路延伸段作为连接城市东西向和南北向的重要城市道路,对于缓解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东部产业新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建设将加快打通城市大通道,畅通城市大循环,促进新区和老城、贵阳市和贵安新区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赵海云.浅谈公路路线的选线原则[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