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衍楠 罗开仁
【摘 要】假定性最初源自于俄文“условность”和动词“условцться”。其原意接近于中文当中“约定俗成”的词义,后被翻译成为“假定性”。假定性在戏剧作品中常从时间、空间、规定情境、表现手段和方法四个方面去应用。本文将以上海戏剧学院产学研云南实训基地活动项目——剧目创作推广中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论述假定性的原理及其在作品演出中的应用。
【关键词】观演关系;假定性;物理空间;心理空间
观众在剧场里看到的,是一种假象,一种被精心制造出的假象,观众与艺术创造者们都深知在剧场里进行的演出是虚假的,是不真实的,但是观众在观看虚假的表演时,却会产生真挚的感情,各种原因便是假定性在其中作祟。本文将以云南昆明特有的庭院戏剧中《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演出为例试析戏剧作品对假定性的应用。
一、物理空间的假定性
《陌生女人》对于马家大院的庭院中物理空间运用可以说是物尽其用。《陌生女人》几乎将庭院里观众可见的每一处角落都化作了舞台的表演空间。马家大院是一个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两层砖木建筑。观众朝向的房间,是一间客厅,演出进行时,音乐家汪洋先生便伴着一盏微弱的暗黄色灯光于客厅中弹钢琴伴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音响效果。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演出中,观众观剧空间和创演人员的表演空间之间的区别并非那么的明晰。演出伊始女主角光着双脚出现在观众席后方,一步一步的从观众座位的间隙中走至“舞台”(庭院)中央,女人洁白柔嫩的双脚走在由石块铺成的庭院中,每走一步,观众的心也会随之刺痛一下。这种演员在观众面前近距离的表演,远比在真正的剧场中的舞台上的表演更易打动人心,观众在真正的剧院看戏时,虽然会投入一定的感情,但仍然会与演员演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个距离让观众可以在观看演出时理性的一面战胜感性的一面。茨威格原著小说中,这个陌生女人就是一个苦苦痴情于R先生的女子,为了R先生,陌生女人献出了自己的“第一次”,为了R放下了一切,甚至为了生存沦落风尘。《陌生女人》的演出将观众席也化作演员表演空间的方式,对舞台与观众席之间间隔打破的同时,也打破了观众在观看演出时的心理距离,使其感性的一面占了上风,观众不由替演员、替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担忧起来。一种由衷的心疼、怜悯之感在演出一开始就出现在观众的心头。而这种感觉恰恰是阅读阅读原著小说,观看这部作品所需持有的状态。传统戏剧作品习惯于在舞台左右两侧出场,而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规矩,在这种前提下,偶尔打破了传统假定性观念影响下的观演区域的严格划分,形成了新的观演的假定性,观众在这时已经不再是完全置身于事外的观众,而是成为了亲身关注的旁观者。
二、心理空间
王晓鹰在其博士论文《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中说道:“心理时空”,是突破甚至抛弃了现实的时空逻辑,仅只依据情感逻辑、哲理逻辑并通过创造想象而对时空另行组合的创造性的时空概念。”《陌生女人》的演出是与中国传统话剧的演出完全不同的,它消解了传统话剧写实的表演方式,整场演出以表意为主,由三个演员共同饰演一个角色,三个演员分别代表着13岁、16岁、18岁以后三个年龄段,13岁的少女处于对R先生疯狂的迷恋之中;16岁的女孩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献给了自己朝思暮想最爱的人;18岁的她已经成为了女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沦落风尘。三个时期的女人共同出现在庭院内,她们性格不一,或单纯、或热切、或依赖,各自诉说着自己的情愫。《陌生女人》将整个庭院演出所需的环境空间与心理空间完全融合,演员们在这个空间之中进行表演。演出的台词基本没有对白,多以独白为主,通过独白,将人物的内心活动直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传统的戏剧演出中,亦是将通过精彩的唱词将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大多话剧中的独白的使用远没有对白多,但《陌生女人》亦对此进行了解构,通过三个女人的大段独白,揭示人物的内心,揭示对于R先生的痴迷,这些獨白不仅仅是女人心理活动的外现,同时也揭示出了女人内心的冲突。
心理时空的构建,从根本上而言并不是出于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源自于演出创作者的创造心理。对于某些戏来说,“假定性手法”可能是唯一的选择,而《陌生女人》恰好是这样的一部剧。这种写意风格的演出将传统演出中舞台上的“这是生活”彻底转变为“这是演戏”,无时不刻都向透露着一种这是在进行“虚假的表演”,发挥演剧当中“虚戈作戏,真假宜人”的独特魅力,让舞台真正成为“能表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的地方。“陌生女人”的“第一次”作为一个重要情节点,其表现也是高度写意化的表演。“16岁”的演员从二楼缓缓走至客厅前,躺在庭院台阶上最高的那一台,伴随着一阵紧张的钢琴声,演员的双腿一伸一收,就这样,完成了陌生女人对于R先生的第一次的“献身”。陌生女人的一生都沉浸在对于男邻居R先生的痴迷中,作为女性最为重要的“第一次”则是重要的情节点,亦这种极端痴迷的体现。“献身”的过程若是不演,这将是一场被阉割掉的演出,是一段不完整的表演。可是却又无法真的在观众面前还原。那么由一个演员在音乐旋律的陪伴下,完成了女人的“第一次”的演出,便是巧妙地利用了戏剧艺术中的与观众所签订的“以假做真”的契约。
结语
巫术与戏剧艺术最直观的界限便是假定性,没有了假定性,戏剧赖以存在的观演关系将不复存在,戏剧将缺少作为艺术门类最基本的审美本质。因为假定性的存在,观众将演出“信以为真”,并且将自己融入到了演出的情节当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真实的感情。本文着重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假定性进行了分析,但假定性的涵盖远不止如此。演出中观众与戏剧创作者的所签订的契约不是白纸黑字一成不变的,他会随着导演,演出场所,演员的即时表演而随之变动,正式因为这种变动, 造成了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唯一性。即使是同一导演,同一演出场所,甚至是同一批演员,他们在不同时间所排演的同一剧目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这也是其独特的吸引力所在,正因如此吸引着大批戏迷们一次又一次的切身处地地观看一个又一个戏剧作品。
[参考文献]
[1]吴戈,戏剧本质新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2]宋宝珍,戏剧的假定性与整体性[J].戏剧文学,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