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信息量大、话题鲜活、题目设置机动灵活,近年来受到中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仅2019年,北京、天津、重庆、广州、沈阳、台州、杭州、绍兴、苏州等多地的中考语文卷都出现了该题型。下面跟随小编对话李国贵老师,一起学习这一题型的相关知识,掌握答题技巧。
小编:请李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一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特征,让同学们对这一题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李老师:如果把连续性文本比作连续流淌的水,那么非连续性文本则是不同的缸、桶装着的水,其特点是每一部分都是独立的。根据呈现方式的不同,所选材料可分为纯文字式和图文结合式两大类。纯文字式选取的材料均以文字呈现,通常是新闻、评述、报告类文章的某些段落。图文结合式中的“图”形式多样,可以是表格、统计图、流程图或其他图表;每个“图”的内容比较明确,集中体现制图意图。
小编:这一题型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文阅读,那么它主要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呢?
李老师:在信息化社会,人们生活在信息的包围中,信息量大且繁杂,信息处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设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顺应了生活的需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说,包含阅读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筛选与整合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小编:这一题型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那么它有几种设题类型呢?
李老师:这一题型设题主要有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问答题)两大类:客观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不同材料的比较分析能力;主观题主要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筛选整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小编:我们知道,非连续性文本会选取多则材料,且各材料相对独立,阅读量大、信息源多,同学们该如何实现高效阅读呢?
李老师:实现高效阅读,需要同学们整体把握这些材料,既要明确各个材料呈现的共同话题或主题,也要抓住各个材料的侧重点。阅读时分为读文和读图两个方面。
读文时采用“三读法”,即“细读——跳读——研读”。
第一步,“细读”。快速浏览题目后,带着问题细致通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信息,包括引领句、过渡句、总结句、观点句等重点句子,以及时间词、范围词、程度词、指代词等重点词语。第二步,“跳读”。“细读”结束后,再回到问题,读题后返回文本,以勾画出的词句为索引进行跳读,找到答案区间。第三步,“研读”。“研读”即研究性阅读,把锁定的与答案相关的材料和题目仔细比对,然后判断对错或梳理答案。
读图时首先要抓住图表名称和图例,接着读懂图表主题,读出包含的各种信息点。读表格和统计图的关键是进行比较,要么横向(左右)比较,要么纵向(上下)比较,要么转向(圆形)比较,通过比较数据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得出变化规律。读流程图的关键是和生活联系起来,看好箭头指向,厘清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
小编:了解了这一题型的相关知识后,请李老师具体谈谈作答技巧。
李老师:答好客观题,要做到仔细阅读、细心比对、细心排查。仔细阅读选项,读出选项的侧重点和关键信息。细心比对原文,把文图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内容进行细致对照。在细心比对原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样的地方,进而确定答案。
答好主观题,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审题,明方向。审题时审清回答内容、信息范围和作答要求,明确答题方向,做到有效回答。例如,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卷第12题“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分别提一条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要求回答的内容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信息范围是“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要求是“结合相关内容分别提一条”。
第二步,查找,巧筛选。回到原文,通过跳读,查找回答内容。首先确定答题区间,然后画出用来回答问题的文字。以上面提到的试题为例,材料一信息筛选如下:“特别是粉条、面制品中铝超标问题尤其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小食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材料二信息筛选如下:“在工业和医学领域,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在食品行业,它是非法添加物。因此,不允许将甲醛添加到食物中,只要添加就是违法。”
第三步,整合,求规范。把画出来的文字进行整合,整合时有必要进行增删和调整,使回答指向问题。形式上,要求用上序号,分点回答;语言上,要求符合语法规则,无错字、别字。同样以上面提到的试题为例,内容整合后作答如下:①加大对违法食品企业的处罚力度;②加强对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管理。
小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看似阅读量非常大,但阅读有规律可循,只要审慎阅读、细心比对、深入思考、妥善表达,定能从容应对。
【作者簡介】 李国贵,中学高级教师,海南省面向全国引进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喜欢观察生活、思考教育、探索方法,在《德育报》《语文周报》《海南日报》《贵州教育报》《语文教学与研究》《当代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散文、通讯100多篇,辅导学生参加作文大赛、国学知识大赛获国家级奖项8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