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树
李白是盛唐杰出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兼具游侠、仕宦、隐士之情怀,这体现在他的行事中,也表现在他的作品里。
李白的诗作现存九百多首。这些熠熠生辉的作品,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也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作品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
一、 公元725年前,蜀中读书游历时期。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李白自述其年轻时“轻财好施、存交重义、养高忘机”,有四方之志。囿于环境与经历,此时的李白还没有感受到世事险恶,诗作内容多为介绍自己的求学生活与志趣追求。例如《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对幽深、神秘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空灵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又如《别匡山》:“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前六句写隐逸生活,末二句急转,突出“别”意,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追求。
二、 725—742年,出蜀漫游求仕时期。李白恃才,自信满满。他不应试,不归隐,而走他人赏识、举荐之路。他曾两入长安,谒见宰相张说、玉真公主、卫尉张卿、文豪贺知章等人。曾向玄宗献《大猎赋》,向贺知章献《蜀道难》,向韩朝宗献《与韩荆州书》,可惜“十谒朱门九不开”。这一时期的诗歌,虽有仕进之难的怨言,但秉持进取之志,不时揭露弊政。如《少年行》(其一):“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李白游经燕赵之地,有感于高渐离击筑、荆轲易水悲歌、鲁句践与荆轲相争等故事,希望结识燕太子丹那样的爱贤之士,结交并州侠士一样的朋友,进取之意彰显。又如《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此诗通过宫外月落乌啼、宫内酣饮达旦的氛围对比,写吴王夫差沉溺酒色、荒淫误国的悲剧,暗讽玄宗宠幸贵妃、奸臣当道的荒唐之事,忧国意识明显。
三、 742—744年,长安三年,供奉翰林。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实质上是宫廷诗人。安逸的生活,虚荣心的满足,出于感恩和身份职责,李白写了《宫中行乐词》《清平调》等恭维粉饰之作。《清平调》三首,分别从空间、时间、现实的角度,极力赞美杨贵妃的美貌。如《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此诗把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雍容华贵、清丽脱俗写得神情毕现。此诗中,诗人的清高不见了,谄媚出现了。不过,“本性”难移,李白与朝中的“俗人”们冲突日益激烈,导致失宠去职,赐金放还。
四、 744—755年,再次漫游时期。长安入仕,无异于一剂清醒剂。李白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碰壁之后,他再度漫游,排遣忧闷。求仙访道、齐一万物、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不时占据着他的心胸,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行路难》《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众多仰怀古人、自悲身世的著名诗篇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中,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以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的笔触,无拘无束地舒展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释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写出了诗人对政治生活的失望,更把他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
五、 755年—762年,卷入叛乱,潦倒亡故。因卷入永王叛乱,李白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得已投靠族叔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永王东巡歌》反映了他政治上的幼稚,也是他朝廷受挫、放手一搏的心态写照。 《临终歌》是他的临终遗言,也是他的墓志铭:“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汲汲于求却悲凉落幕的一生,让诗人心寒,让后人垂泪。
李白有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借以表达他酷爱自由、性灵无拘的情怀。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他也关注战争,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贺知章曾夸李白是“谪仙人”,其实李白从来不曾脱离现世,他食人间烟火,他是一个浪漫而又现实的人间诗人。他的表现手法是浪漫的,内容却是现实的。知人论诗,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