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20-09-10 09:41:09吕小川
南北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知识点学科素养

吕小川

【摘    要】地理是高中文科中偏理科的一门学科,它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是让学生头疼的一门学科。因此,地理学科教学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正确运用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地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32

地理学科知识点琐碎,不容易记忆。教师想让学生提高地理成绩,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看懂地图、合理运用地图、正确绘制地图。简单来说,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就类似于单词在英语学科中的地位。那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地图?如何教会学生能正确读懂地图?如何通过地图使学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又如何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就这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广泛运用地图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看地图的习惯

学习地理,需要学生多看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核心框架。学生的地理成绩想要达到八十分以上,对地理课本的地图册一定要精读并且能够记忆在脑海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看地图。比如高中地理课本中的“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这是重难点知识,课本上指出,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依据是一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课本上的这段话虽然简洁明了,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头脑中没有对应的空间构象。这个时候,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进而了解如何区分四季,引导学生观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在地球仪上的位置,进而知道五带的地理位置,这样对世界地域分布在哪五带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地图在教學过程中可以作为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结合地图学习知识,才能够把知识吃透。不管是地理作业还是考试题目,我们都能看到地图的身影,很多知识都结合地图作为考点,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所以,不论是讲解新课还是评讲作业,教师都要合理地运用地图这一最好的教学辅助工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看地图的习惯。可能刚开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所以记忆世界地图很难,但是只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根据地区判断气候类型,准确回答出七大洲的经纬度分布,也就指日可待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广泛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地图,观察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学科。

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中学地理,特别是高中地理,一味强调死记硬背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必须让学生理解记忆。如果一味要求学生熟记知识点,不会运用,成绩也就很难提高。相反,如果能够根据地图去记忆知识点,吃透地图,那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知识点,在遇到一些灵活的题目时,就能快速地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准确回答问题,成绩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地理知识虽然琐碎,但是所有的知识点都有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用联想和比较的方法去学习地理知识。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学习地理需要下苦功夫。因此,教师应该建议学生每天多花几分钟的时间去看地图。当然,看地图也是有技巧的。地图的种类很多,有气候图、交通图、洋流图、地形图等等。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熟记我国的气候图、地形图,注意记忆地形图时,对于一些重要的地区和国家,比如说,中东地区,东南亚地区、日本、美国、朝鲜、俄罗斯等则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在记忆这些国家的地形图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关于这个国家的任何知识点,比如俄罗斯的人们为什么喜欢喝白酒?因为俄罗斯的纬度较高,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受大西洋的影响,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导致冬季长而寒冷,所以俄罗斯人通过喝酒来抵御寒冷。像这样,通过一个简单的人文常识,把一系列的地理知识串联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将地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

地图的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只要学习地理就离不开地图。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图工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学科界有这样一句话:“经过若干年后,遗忘的是知识,剩下的就是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会做题考个好成绩,而是注重培养学科素养。地理学科素养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科学素养、地理技术素养以及地理人文素养。其中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科的重中之重,学生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平时没事,随便翻阅一本地图册,就可以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风情,学到很多知识。地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出地理位置和显著的地理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借助地图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借助地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除此之外,借助地图,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趋势,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跟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地理位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纬坐标,而是地形、气候、交通、人文等多个因素的集合体。可以说,地理位置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我们都知道上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那为什么它的人均GDP那么高?这就跟它的地理位置有关,上海处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入海口,另外它还有黄浦江,有发达富饶的腹地长江三角洲,水路运输交通方便。因此,上海在中国的经济地位难以被其他城市替代。

综上所述,地图是高中地理的灵魂,地理学科的教学离不开地图的辅助。与此同时,地图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地图,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地形,一起划分各大季风性气候,一起学习人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看地图的好习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能够看懂地图,正确运用地图,简单地绘制地图。学生通过地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了解人文风情,也有利于理解记忆。此外,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以及其他学科学习都有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艳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周慧.中学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结构与培养策略[J].教育导刊,2010(8):74-76.

猜你喜欢
知识点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