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然
摘 要 本文选取林丹、李宗伟近三年来的6场比赛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其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从发球来看,两位选手均以反手发小球为主,但李宗伟反手发高远球多于林丹;2.就全场技术使用而言,网前搓放和挑球是两位选手最常使用的技术;3.在前场技术运用上,林丹偏向挑球,而李宗伟偏向搓放、勾对角;4.在中场技术运用上,两位选手基本以挡网和平抽为主;5.在后场技术运用上,杀球是两人最主要的选择。
关键词 羽毛球 男子单打 技术 比较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74-02
一、前言
羽毛球运动在社会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作为竞技羽毛球运动明星,林丹与李宗伟的表现更是受到广大羽毛球爱好者的关注,每一次“林李大战”都是该届赛事中的焦点,他们之间的每一次交手都能牵动球迷的心。同时,他们作为现役羽毛球运动最高水平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场上的每一拍球都是羽毛球运动选手、研究者分析和研究的绝好素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选取林丹、李宗伟近三年来的6场比赛样本进行研究,如表1所示。
(一)林丹、李宗伟发接发技术使用及全场技术使用特征分析
林丹与李宗伟同绝大多数男单选手一样,在发球时通常以发网前小球为主。具体来看,林丹6场比赛反手发小球261次,李宗伟6场比赛反手发小球233次。在反手发平高球技术上,李宗伟明显高于林丹。在反手发后场平高球技术上,李宗伟明显多于林丹。汇总来看,林丹和李宗伟与当今世界羽毛球优秀男单选手一样偏重使用反手发球技术。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李宗伟在发球的选择上更青睐通过发后场平高球的方式达到破坏对手接发球节奏的目的,从而创造得分机会。随着林丹运动生涯的延长,其运动技术越来越成熟。此时,他的网前球技术相对于其职业生涯早期已有了明显提升。这种提升体现在林丹的发球思路更明确、坚定、求稳,通过发小球来实现他控制网前或创造网前进攻得分机会的战术意图。
(二)林丹、李宗偉接发球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在接发球技术上,挑球是林丹与李宗伟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术,特别是林丹的挑球使用基本占接发球技术的一半,李宗伟搓放网前技术使用频率和挑球差不多。在比赛视频分析中,可以发现两位优秀的男单选手所采用的挑球技术带有推和弹的手法变化,这种技术不同于全挑技术,手法更加灵活隐蔽。林丹和李宗伟网前多使用挑球技术,而李宗伟网前搓放、勾对角等技术的使用比例不低,这与李宗伟职业生涯以来的技术风格相符,均为企图通过细腻的网前手法控制网前,从而创造网前得分机会。不过,随着李宗伟的年龄增大,体能下降,跑动减少,他的接发球控网地球路变化意识变得更强了。这使得李宗伟相比林丹更多在接网前发球时更多采用勾对角的技术手段,这种变化无形之中提高了林丹预判球路的难度。
(三)林丹、李宗伟全场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网前挑球和搓放是林丹和李宗伟全场技术运用上的重点选择,其中李宗伟的搓球是全场技术种运用频率最高的。男子单打项目对双方的网前球控制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随着两位运动员年纪的增长,体能的下滑,他们不再能像过往那样一味地依靠后场突击进攻得分,而是转为更加依赖技术的均衡使用。通过“性价比”更高的拉吊技术,创造出网前机会,再通过网前技术寻找一拍制胜的机会则成为他们的优选战术思路。
(四)林丹、李宗伟前场技术特征统计与分析
林丹挑球技术的使用频率最高,几乎占据其前场技术使用频率的一半。一般而言,挑球技术是用于防守或者过渡的,而林丹的挑球对出球弧度控制得很好,带有推、弹的攻击特性,加上其具有出众的防守反击能力,如此一来可以逼迫李宗伟在场上的跑动,二来可以诱使李宗伟突击,消耗其体力。
李宗伟网前搓放技术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以细腻的网前手感闻名。他的搓放结合加勾对角技术的使用,为他出色的后场突击能力的发挥创造机会。李宗伟的后场突击技术拥有启动快,节奏好的特点。正因如此,李宗伟勾对角球技术的使用也明显高于林丹,并且并不畏惧林丹扑他的勾对角球。对于当代顶尖男子单打选手而言,挑球、推球、搓放球都是他们在均态情况下使用频数较多的技术,林丹、李宗伟也不例外。
(五)林丹、李宗伟中场技术特征统计与分析
挡网是林丹和李宗伟在中场区域中的优先选择,两者在这项技术的选择上都过半。林丹和李宗伟均有很好的后场多拍进攻能力,并且高、吊、杀等技术的一致性很强,且力量大,落点刁。在比赛视频中观察发现,双方挡网技术的使用频率高的原因都在于忌惮对方强大的后场突击能力。为了限制对方进攻,只能通过挡网技术进行过渡,从而力求将场上的被动转为相持,然后寻找其他机会。双方的不同为,除使用挡网技术外,李宗伟相比林丹更多使用了本是防守却略带进攻性的平抽球技术。之所以如此,在于李宗伟的目的是扬长避短,力求通过平抽技术加快场上节奏,避免与林丹进行杀球挡网的攻防模式。
(六)林丹、李宗伟后场技术特征统计与分析
杀球是林丹、李宗伟后场技术的第一选择。杀球这一技术也是当今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在后场的最重要技术手段。林丹、李宗伟体能已经没有职业生涯初期那么好,在后场技术运用时,较少一味地进攻或者强攻。即便是杀球,也更多会配合吊球或者平高球结合使用,以达到打乱对手场上节奏的目的。特别是高质量的吊球,对调动对方非常有效,因而使用频率也很高。因此,双方均会通过运用高质量的吊球或者平高球来拉扯出对方的空当和迫使对手回球不到位,进而为后场控制性杀球或者网前进攻创造机会。
三、结论
1.林丹和李宗伟发球均以反手发小球为主,但李宗伟反手发高远球多于林丹。
2.林丹接发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接发球更倾向网前搓放和勾对角。就全场技术使用而言,网前搓放和挑球是两位运动员最常使用的技术。
3.林丹前场技术运用偏向挑球,李宗伟前场更多采用搓放、勾对角的技术。
4.林丹和李宗伟在中场技术的运用上基本为挡网和平抽。
5.在后场技术运用上,杀球是林丹、李宗伟最主要的选择。两位运动员吊球和平高球技术的使用频率不低,且经常采用吊球和平高球结合的杀球方式。
参考文献:
[1]戴劲,钟建萍.羽毛球男子单打优秀选手前场技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运动,2009(02):23-24+41.
[2]邱宪祥.中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及台湾羽毛球运动员选材标准[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3]朱君明,彭静.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得分特征分析与研究[J].商,2013(08):244.
[4]罗建英,程勇民.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对策思考[J].体育科学,2002,22(01):60-62.
[5]张珂.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林丹和李宗伟技术对比及伦敦奥运会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05):65-68.
[6]胡效芳,张元哲,王西营.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技术特征探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2,31(03):25-26+30.